五华红薯“七十二变”的启示
■ 木 禾
秋冬正是红薯采收季节,五华万亩高山红薯陆续迎来了丰收。今年,五华在12个镇共计种植红薯1.92万亩,产量预计可达2.4万吨。随着红薯产销量节节攀升,五华红薯精深加工产业也已经起步,不仅可以生产红薯粉,还开发出原味红薯干、金桔红薯片、红薯粉丝、红薯薄饼、红薯粄等产品,让红薯通过多种精深加工方式实现华丽转身。(见《梅州日报》10月17日5版)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红薯到处有,但是把红薯当做一个农业产业来发展,据笔者所知,五华是省内第一家。五华创新花样把我们印象当中只能蒸、煮、煲的红薯进行精深加工,做成各种美味走进市场帮助农民增收,靠的就是创新。
唯有创新,才能发展。梅州市作为农业大市,产业发展滞后,创新基础比较薄弱。但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扭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 强化“越是落后越要创新”的意识和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道路。要抓住中央和省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各个行业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想方设法让“机构、人才、装配、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梅州市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效。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特色资源禀赋突出,富硒土壤覆盖广阔,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年来,梅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兴产业、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做大做强柚果、茶叶、脐橙、稻米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赢得了“中国金柚之乡”“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长寿之乡”等一系列荣誉。五华一颗红薯可以“七十二变”变出一条产业链,梅州市柚果、茶叶、脐橙等其他特色农产品,也未尝不可变他几变延长产业链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不创新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当务之急,我们要利用高铁开通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打造湾区高质量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各个行业要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好上加好,职能部门也要创造条件让创新成为各行各业做强做大的手段,尤需围绕梅州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选好主导产业和实施主体,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助力梅州市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志航)昨日下午3时许,梅城江北秋苑路与瓜园路十字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男子驾驶摩托车与一辆汽车相碰撞,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