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古村落沉睡资源 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树德楼是由该村郭姓十世祖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蕉岭县新闻组供图
9月18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公布了100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公示名单,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榜上有名。
汪敬淼摄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民宿体验成为乡村游的新亮点。汪敬淼摄
石寨村通过微改造,对门庭的绿化进行围栏或将废弃的瓦罐重新利用种上绿色植物。汪敬淼摄
9月18日,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认定工作的有关要求,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公布了100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公示名单。其中,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榜上有名。这一名片的获得,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活力。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45.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4亿元,以客家民俗体验、休闲美食、生态观光等周边短线自驾游为主的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受到梅州当地、潮汕地区、福建等周边县市广大游客的欢迎。
近年来,蕉岭县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不断打造乡村振兴新优势。通过县、镇、村三级合力,蕉岭县按照创建美丽宜居村的标准,因地制宜对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和提升,并做好“活化”文章,充分利用古村文化和红色资源,让石寨长寿古村焕发新活力。
●邱珂娜汪敬淼
修复保护古村落凸显其历史价值
从蕉岭县城驾车前往南磜镇石寨村,沿着崎岖的山路,扑面而来的是绵延的林海,一路美景不断,不知不觉便来到这座古老的客家山村。
村外,马山巍然屹立,石寨河像一条护城河,曲折蜿蜒自北朝南环抱着古村,滋润和浇灌着这片沃土。石寨长寿古村就坐落于马山的山脚下,新旧民居围屋错落有致。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抚摸着古老的灰石墙体,能感受到这个村庄的安静和祥和。
据村中的老人介绍,石寨村的老房子几乎都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有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分别是方楼和树德楼。2002年,这两座土楼和郭氏宗祠一同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僻静的树德楼,站在楼内抬眼望去,就能看到两层高的木质阁楼,灰瓦红栏,显得格外醒目。仔细一看,屋檐、走廊等多处地方都雕龙画凤,逸趣横生,虽然上面落了厚厚一层灰尘,依旧不失古香古色。
据了解,树德楼内有6厅58房,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是由该村郭姓十世祖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天从早到晚我都会不定时去古楼巡查,有时吃过晚饭也会去看看。”石寨村文保管理员郭文东说,他主要负责村内省文保单位的安全、卫生等日常维护工作。自2013年石寨村入选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和广东省十大特色古村落,政府部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和建立档案等工作,对古村落进行修复和保护。
住在树德楼附近的村民郭阿姨发现,自从土楼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从中嗅到商机的她就将自己种的梅菜干、苦笋、花生等拿来销售,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受到游客的欢迎,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不少游客还喜欢喝我们当地的白茶,我们就自己去山上采摘,他们尝过后都是几包几包带走的。”郭阿姨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走出树德楼,穿过古道,远远就看见了巷子深处的方楼。方楼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有3厅75房,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土楼为泥土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石灰、沙、瓦等。楼上长方形窗眼为枪眼,可由此射击御敌,也可以瞭望观察。
土楼只有一个大门,用特大的木料制成,门框厚约20厘米,门板厚10多厘米,用铁皮钉面,以防火攻。尤为奇特的是,门顶从二楼斜挖4个嵌以竹筒的孔,称护门孔。相传太平军余部康王率兵退至石寨村时,曾在此楼固守。太平军在二楼架起大锅,边煮开水边从竹筒倒出,清军便无法近前攻门。
像方楼、树德楼这样的古建筑在石寨村还有很多,例如崇德楼、燕诏楼、振德楼等。由于石寨村地处粤闽两省交界处,建筑风格吸收了两地的风格,既有围龙屋也有闽西客家方土楼。
厚厚的夯土层筑成的方形土楼,中轴线对称,廊、堂、庭布局,梁柱、斗拱、勾栏、窗户、瓦顶、楹联等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阴阳五行的辩证思想,宗法观念、伦理道德、节庆礼仪、穿着饮食,无不打上中原文化的烙印,传承至今。
这些楼见证着客家人历史的变迁,凝聚着客家人的智慧和汗水,对闽粤赣客家人迁徙历史、文化交汇以及明清时期客家方楼的建筑文化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三大抓手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沿着石寨河边休闲步道,一栋栋民居矗立在河边,与村中古老的客家方土楼相映成趣;洁净平整的硬底化主村道,连接着村内四通八达、年代久远的石块小路。
走进一家庭院,满是漂亮的花卉,墨兰、山杜鹃、满天星等被修剪得十分整齐、匀称,院内没有随意堆放杂物,物品堆放整齐,地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
“我平时就喜欢养些花花草草,现在自己家庭院内已经栽种了有30多盆盆栽,满院子都能闻到花香味,心情都特别好。”村民郭利通告诉笔者,每当游客前来石寨村旅游的时候都会被他家庭院养的花所吸引,纷纷驻足观赏拍照,得到了游客和村民的一片夸赞。
“很多村民都会利用废旧水桶、废弃瓦罐等做花盆,既美观又环保。”石寨村村委副主任郭剑辉说,石寨村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为了起到示范引领的带头作用,村委干部也积极宣传,决定在本村开展“美丽庭院”的评比活动,优胜的家庭还将获得资金奖励。
眼下,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村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政府的推动下,村民的积极性高了,村子的卫生条件好了,河水清澈了,小公园、小广场、公厕、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也建起来了,石寨村整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村内古街600米青石路面修复改造,对方楼、树德楼等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对石寨红军路等红色遗址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古村落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为改善该村水生态环境,2015年南磜镇人民政府投入资金,依托村内6口池塘布局,建成石寨村生态浮床污水处理工艺设施,可实现日净化处理10吨污水,具备净化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
出了树德楼继续往前走,便可以看到村内一处文体广场。“水有源,树有根,物乎天,人乎祖……”在粉白的墙面上刷有“百善孝为先”的俗语,“这里是今年新建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前是废弃的加工厂。自从新建了这个文体广场,村民们多了一个娱乐的场所,每天晚上都有人在这里跳广场舞,很是热闹。”郭剑辉说,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图书阅览室、乐器室、公共电子阅览室一应俱全。
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和南磜镇对石寨古村落的保护提升工作高度重视。该村按照创建美丽宜居村的标准,完成3个自然村庄规划编制,实施10.74公里道路硬底化,实现全村654户集中供水,雨污分流网管建设达1.6公里,清拆废旧房屋、牛栏、残垣断壁等共计5120平方米。
石寨村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古村落微改造提升为三大抓手,在长寿乡中“乡精品游线节点建设”上“做文章”,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其中,建立覆盖全村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每家每户门口都设有一个垃圾桶,全村设立6个垃圾收集点,成立由7人组成的保洁、管水、治污队伍,保证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日运。
提及村里的变化,村民郭利通深有感触,“过去村里到处可见成堆的垃圾,现在都上门收集垃圾,环境比之前好很多。”
深挖文化内涵激活古村游
随着该村文物保护力度和意识的不断加强,石寨土楼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每逢节假日,石寨村总会迎来一批批游客,他们大多是奔着这里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和风格多样的古朴建筑而来。
乡村游一直以来是蕉岭县谋划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触点”。截至10月7日,蕉岭县国庆假期共接待游客45.5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43%;实现旅游收入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6%。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民宿体验也成为了乡村游的新亮点。
“石寨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们农产品、土特产的热销,同时也带动民宿、农家乐餐饮业的兴起,使村民从中受益增加收入。”石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学锋表示。
怡然客栈负责人许能然说,在十一长假前几天,就有好些游客打电话来预定房间了。
2017年,许能然开始对客栈进行提升,利用闲置房屋,在保留其砖混结构的基础上,融入客家元素,进行外立面改造。“生意一直还算不错,有些游客来了一次发现这里环境卫生都很好,玩得开心住得舒服,就会再一次过来游玩。”许能然说,在2018年度梅州市民宿(乡村客栈)星级评定中,怡然客栈被评为蕉岭县唯一的三星级的民宿。
借着村里开发古村落的契机,许能然不仅在村里开起了民宿客栈,还在客栈内设点运营京东商城乡村合作点。
“我代销京东的一些日用品和家电等,线上线下以同样的价格销售,不多赚村民一分钱。同时,我的民宿客栈是用来吸引线上的农产品客户来石寨村体验深山生活的。”许能然说。他希望通过这些打破村民们闭塞的观念,让他们了解通过电商平台,有更多的购物、销售选择。
在客栈大堂的置物架上也摆放着不少日常用品。“不少村民如今想要买东西了就来找我代购,村民们现在买纸巾几乎都用大品牌的。”许能然说,经过近一年的运作,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和开放意识都有了显著提高,当地八成的家电是通过网购买来的,这也大大刺激了村民的电商创业意识。
不仅如此,许能然针对石寨村土壤富硒、村民种植过于分散、农作物外销渠道少等现状,联合朋友和当地村民成立了石寨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长寿谷生态农业发展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集约了100多亩土地种植富硒大米,公司则负责将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销往潮汕和珠三角地区。
每逢周末,在怡然客栈不远处的“土楼人家”农家乐的郭文东夫妻俩都忙得不可开交,忙着招呼前来南磜镇寻访古村、写生、探访红色足迹的游客。“5年前我从广州回乡创业,用自己的房子办起了农家乐,生意很红火!”郭文东说,他始终坚持使用本地的蔬菜、家禽等食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每逢节假日都会摆满12至13台桌。
“我是在石寨村长大的,村里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这几年村里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郭文东说。
■相关
红军路
石寨村有一条著名的红军路,相传在1929年10月17日,朱德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四军6000余人,从福建到广东大埔,于第二天傍晚经过石寨村圣王山。为了不打扰当地群众,部队在圣王山上的一条3公里长的石砌古道上休整一晚。
当晚,石寨村的群众得知红军战士露宿于圣王山上,拿出从圣王山上采摘的红菇,宰杀家鸡,献新米熬成了一锅锅红色的粥,村民一个个挑着红菇粥上山慰问,让朱德和战士们充饥。从此,石寨的红菇粥被亲切地称为红军粥。这条3公里长曾经坐满红军的古石砌路,也被亲切地称为红军路。
青云塔
青云塔坐落于南磜镇石寨村的圣王山上,建于清朝嘉庆年间,高约30米,共八层,74级木梯,呈平面八角形,八层仿楼阁砖式塔。顶层有四扇窗,八个面体,意为“四面威风,八面玲珑”。
青云塔建筑别具一格,整个塔无屋檐,外观塔身不见分层痕迹,峭壁削立,青云直上,气冲九霄,故称青云塔,是客家地区少见的密檐塔。
置身塔顶,极目远眺,“多宝水库”“平湖揽胜”“多宝串珠”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1985年2月,青云塔被列为蕉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关乎民生福祉。蕉岭县、市蕉华管理区融合发展以来,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