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故居光裕庐

梅州日报 2019-10-05 08:47

何子渊像光裕庐位于兴宁市石马镇马下村

何日胜专栏

光裕庐,位于兴宁市石马镇马下村,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建造。该屋坐东北向西南,原为三堂三横结构,现存三堂两横屋,建筑占地面积1080.7平方米。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广东文化名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咨议,兴宁县议长。清同治四年(1865)生于名门望族兴宁石马镇星窝里顺裕庐。1883年获嘉应州院试甲等第一名,录为廪生,赴兴宁履职,升任督学,1884年自费赴美考察,1885、1888年先后创办宇南洞小学及同仁学校,倡办新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1896年加入洪门,1903年与萧惠长等人创办梅州首间中学“兴民学堂”,任首任学监,1904年与陈少岳创办石马高等小学,任董事会主席。同年与丘逢甲等在石马箭竹顶筹划第一次潮州黄冈起义,因事泄而败。1906年与萧惠长等人创办兴宁县立中学,任首任学监,并任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1907年与孙中山派员许雪秋发动第二次潮州黄冈起义,力战6天后失败,走避箭竹顶茶场,1909年任兴民学堂董事长兼学监,1910年与何天炯、何天翰等参与策划惠州及广州黄花岗起义。1912年4月携箭竹顶茶至南京晋见孙中山,中山先生赠诗:“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甘苦自珍,箭竹顶茶。”同年底被选举为兴宁县议会政府议长,1914年10月响应孙中山,组织讨袁军,事败。1917年奉孙中山电召赴穗,临危受命回梅筹建第一家地方国营股份制大型企业“琯坑钨矿”,经兴梅两县县长保举,出任琯坑钨矿董事长,该矿存续60余年,其盈余缴入国库,支持革命事业。1918年被孙中山任命为粤军总司令部咨议。1925年与罗师扬县长筹集两万大洋支援张发奎、蒋光鼐等东征军将士。1927年9月参与兴宁起义。1938年撰成《宋元明史概论》及《中华教育史》,与自撰诗稿合为六卷,定名为《东汉文存》。1941年乡居石马,同年卒,温克威县长主持葬礼,盛况空前。民国期间还两度出任石马区行政长官。《东汉文存》未及出版,惜于1950年初在“土改”时被焚毁,空留遗憾。

我等行至光裕庐前,但见光裕庐大门偏于左侧,其右有两排横屋,左边则无,实为半边屋。大门右边墙面镶有“石马传说”碑刻8块。大门门庭宽阔,镶嵌“光裕庐”屋名,为梅州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梁伯聪所书,大门联“光照前列,裕启后人”,一对方形石柱立于门庭,柱联“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此联为何子渊三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上校军需处长何尚文所撰。大门左边挂“何子渊先生故居”,由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属联谊会会长、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长孙蔡醒民题写,右边挂“兴宁市特色古民居”匾额。

我等进入大门,至下堂。下堂及中堂屏风已在“文革”期间拆毁,致使立于下堂,可一目至中堂及上堂,客家围龙屋屏风之隐喻已是了然无存。下堂屏风处镶以碑刻,简介何子渊。中堂宽敞明亮,四条方形石柱支起粗实梁架,墙壁四周辟有专栏,展示图文及题匾。中堂前柱挂何子渊自拟联“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堂上悬挂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题赠“五代同堂”匾额。上堂贴“庐江堂”堂号,堂联“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此联为1921年孙中山题撰、授意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制成条幅相赠。

光裕庐,满门忠烈,报效国家。何子渊追随孙中山革命,长子尚炬为寻求救国之路而远涉重洋,三子尚文、四子尚周及女婿梁世骥走上抗日战场,蔚云、初麟、蒸云等数十孙辈投入解放战争。光裕庐评为“兴宁市特色古民居”,参观者络绎不绝。

新闻推荐

经过一个月角逐 兴宁“市长杯”足球联赛落幕

本报讯(记者陈思杰)日前,为期一个月的兴宁市第五届“市长杯”足球联赛落幕。坭陂镇队、人社局队分别摘得镇街组和市直组桂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