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 远离恋物癖

梅州日报 2019-10-03 10:32

今年40多岁的阿峰,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当地做小生意,一次投资失败,他变得郁郁寡欢,做事没有动力。一天,他在街边看见别人晾晒的女性内衣,突然产生莫名的好奇心,遂偷拿回家。从此,他像上了瘾一样,每月都要偷几次女性内衣。他深知行为可耻,多次下决心想戒却戒不了。半年来他变得焦虑、苦恼,于是他鼓起勇气来到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经检查诊断为:恋物癖,予心理、行为等治疗后康复,随访至今未再出现恋物行为。

恋物癖是指反复通过收集异性使用的贴身物品,如内衣裤、鞋袜、丝巾、饰品等,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来达到满足的行为。

发病因素主要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心理因素占主导作用,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曾遇到挫折,导致退行、幼稚的一种对应状态,一些条件刺激会触发或强化这种不成熟状态。此类患者在工作、学习及其它方面通常都是表现良好,无其他劣迹,他们的癖好明显不是侵财、主观侵犯别人,而是满足自己一时难以控制的某种心理欲望。这种癖好多为心理障碍,与道德无关。

有“恋物”倾向的人大多见于内向、自信心不足等人中。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有和异性交往、亲近的强烈愿望。但自身性格的不健全又令他们害怕、担心受到异性的拒绝、嘲笑,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和女性进行正常的交往,又或者害怕被拒绝,从而使自信心备受打击。再也提不起和异性正常交往的信心和勇气,这使得他们的性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为了满足自己和异性交往、亲近的强烈愿望,失去了自信心的他们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偷窃、“占有”异性的贴身物件来满足和异性亲近的愿望。

患了恋物癖,建议要摒弃病耻感,尽早到心理专科医院寻求心理帮助与治疗,通过心理咨询、治疗、辅以药物治疗等方法,能得到较好康复。

(古小红 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新闻推荐

全民志愿行 共创文明城 梅州市启动志愿服务暨“两美”大行动

本报讯(记者林丽妙)昨日下午,梅州市“全民志愿行·共创文明城”志愿服务暨“两美”大行动在梅江区百花洲影剧院门前广场启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