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解放:云起三河 风定闽粤
湖寮大胜仗 形成大游击区
大埔县处于闽粤赣边中心,梅江、汀江、梅潭河汇集而成韩江,流向潮汕入海,所以自宋元以来,周边战事均据大埔为险要。大埔全境的解放,使梅州与闽西南完全连成一片,闽粤赣边纵队完全控制韩江中上游与汀江下游,从而切断潮汕及梅州敌人的水路交通联系,增加革命政权的税收,提供外围军事斗争的给养。1948年,大埔境内有饶和埔、饶埔丰、梅埔丰、埔永梅、永和埔各边县游击根据地,县城及一些圩镇仍在国民党武装手中。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根据香港分局指示精神,实施战略进攻,部署各支队拔掉根据地外围敌人据点,把各根据地之间的游击区扩大为根据地,使本地区的根据地成为连成一片的解放区。
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布置边纵发动春季攻势,以迎接大军南下解放华南地区。湖寮是大埔县的重镇,地方势力强大,有国民党区政府、警察所、三个装备精良的自卫大队。边区党委和边纵认为,拔掉敌人这个据点,作为边纵部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春季攻势的第一仗,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有重要影响。边纵决定,以边纵直属一团第一连和第四连歼灭五虎山之敌,二连、三连和五连歼灭福地坪以及湖寮街内之敌;以韩东独立第五大队、边纵第七支队第三团和边纵第一支队第二团,分别牵制三河坝、高陂、大埔县城和松口敌人,以保障湖寮战斗的胜利。1月10日晨,湖寮战斗打响。战争按照各个攻击目标,一一击破。天亮之后,胜利结束。湖寮战斗,共毙伤俘敌68名,缴获枪支大炮等军用物资一大批。打下湖寮是闽粤赣边纵部队春季攻势的第一个大胜仗,香港《华商报》以《大埔反动堡垒湖寮解放》为题报道了消息:“现在大埔除县城外,大部分地区为人民部队所控制。这一次袭击,更足以鼓舞大埔人……也是大埔全县即将解放的先声。”3月,大埔境内在各边县委领导下,建立了洲瑞、银江、英雅、大麻、长富、三河、石上、西河等9个区的人民民主政府,形成了连片的游击区。
茶阳攻城战
解放大埔县城
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解放湖寮后,决定攻克大埔县城茶阳,解放全大埔。大埔县城城内有国民党大埔县县长饶邦泰统领的自卫大队邬若愚部,保警队刘多能、黎世良中队,400余人的反动武装。
5月9日,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决定以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瓦解相结合的形式解放大埔县城,由韩东地委书记黄维礼任总指挥,边纵第七支队政委范元辉任副总指挥,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第十三团、第七支队第三团、第一支队独立第六大队、第八支队1个连等部队为解放大埔县城的军事力量。13日深夜,各部队按计划顺利占领了预定地点,把县城团团围住。第四支队十三团一部负责占领县府背后的金山顶以控制敌主阵地的哨楼,另一部抢占城西仙基桥各山头以扼守县城西南角打击援敌与截敌退路;七支队第三团负责进攻东门;独六大队进攻北门。攻城采取“既打又争取起义 ”的方针。
14日拂晓,总指挥部发出攻城命令,紧接着,不同位置的三支部队,分别向敌人的数处炮楼(包括蔡屋洋楼的黎世良部)展开有效射程的攻击,在火力攻击的同时,开展政治攻势,对敌喊话:“缴枪不杀”“弃暗投明”……
第四支队十三团到达西门五里亭时,经事前的策反,接受敌人一个排的起义人员之后,以一个连横渡漳溪河登上“仙居桥”山顶设防,准备截击从三河方向增援之敌。十三团主力占领南门制高点后,向炮楼守敌发动政治攻势,守敌毫无反应。团长黄晞命令重机枪猛烈射击,以强大的火力威胁敌人。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炮楼守敌悬挂出白旗,派出代表谈判,缴械投降。
第七支队第三团七连对象鼻山炮楼北面山头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守敌在我武力威胁和政治攻势下表示愿意投降,并放下武器举起双手,从炮楼撤出,第三团七连占领炮楼,收缴武器,监押俘虏。
战斗在北边的独六大队在大队长巫少平、政委张克昌的指挥下,向“土头岗”(唐屋背)敌炮楼猛攻。守敌佯装投降,打出白旗,派人出来谈判,回去后又不见动静。于是独六大队以更密集的火力,对着整个炮楼的每一个窗口发射子弹。敌人见势不妙,才乖乖地举起手来投降。收缴敌人的武器后,并从俘虏中了解城内敌军部署情况,决定向城内推进,突破神泉街后抢占位于高福路“农民银行”制高点,继而冲向国民党警察所,因警察已全部逃走,而没有遇上抵抗。独六大队鸣枪率先冲入国民党县政府。
在攻城的六个小时内,总指挥黄维礼曾两次发出通牒,敦促国民党大埔县县长饶邦泰投降,而饶侥幸待援,迟迟不答应投降。直到11时多,第四支队第十三团和第七支队第三团突进西门、南门,向未投降之天主教堂炮楼攻击,第三团向东门较场炮楼攻击,守敌等援无望,最后缴械投降,把所有枪支整齐地摆在操场上。12时左右,黄维礼、范元辉、卓禹轮(卓立)等率领大部队入城,兵不血刃,战斗胜利结束,县城宣告解放!此次战斗中,共俘敌300多人,收缴重机枪9挺、冲锋枪和手提机枪14支、长短枪890多支,子弹40000多发。
成立新政府
大埔全境解放
5月14日,部队进驻大埔县政府后,成立大埔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大埔县人民民主政府。边区党委接管大埔后决定,大埔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原属大埔县各区归还大埔县府领导,为适应行政上需要,统一党的组织,设大埔县委。梅埔丰、饶和埔丰、埔永梅三个县撤销。
茶阳的解放,促使了大埔境内的高陂、大麻、三河等国民党据点的崩溃,高陂守敌闻风逃往潮汕,大麻、三河坝两城自卫队携械投诚。至此,大埔全境解放,威震闽粤边。
打击胡琏军
大力恢复生产
风云变转,7月初国民党胡琏兵团南窜至兴梅地区兴风作浪。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闽粤赣边区党委做出保卫夏收,掩护各基地安全,隔断敌人各个据点的联络,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部的指示。闽粤赣边纵队根据边区党委的指示向梅埔丰转移,展开对敌斗争。27日,边纵直属一团、二团会合在三乡、银江一带活动。边纵一支队第七团副政委刘全真和政治部主任陈坚率领第三连和教导连在高陂、大麻一带活动。在胡琏兵逃窜期间,华南分局、闽粤赣边区党委、梅州公学干校、华南文工团、边纵、闽西南部队约6000多人在大埔。
中共大埔县委为保证党委机关和部队的安全和后勤供给,部署留守在韩江、汀江沿岸的附城区武工队驻县城下马湖,在茶阳城内、青溪、梓里、松东等地组织工作团,建立情报网点。埔北、附城、西河、侯云等区委、区政府发动群众,保障来埔的党政军人员的供给。
9月,胡琏残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南追及边纵主力回梅埔的打击下,从三河、大麻、高陂退往潮汕。10月,大埔县委、县府全部进城办公,健全各部门机构,全面整治社会治安,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从此,大埔县步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闻推荐
香港历史博物馆还原李郑屋汉墓的墓室场景。扫码看本集《宝览南粤》,带你走进香港历史博物馆,去寻找香港的前世今生香港开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