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山梅水间 柚见新篇章
导读
如果柚果从20世纪80年代“穿越”到2019年的梅州,确实可以走出一条比40年前更精准多元的“一生”。因为有溯源体系,它们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有影像和数据记录,及时反馈给种植者和消费者;因为无损测糖仪器,它们会因为1%的甜度差异被检测;因为畅通快速的物流渠道,只要一天的时间,它们就能被发出并被百里之外的订购者收到;因为深加工体系,当它们还是幼年的时候就可能被筛选采摘,被用于成分提取,它们也能以除了鲜果以外的其他形态呈现在食客们的世界;因为有响亮品牌和优秀品质,它们能比普通的柚果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2019年柚果在梅州的“遇见”,皆可见证梅州40年来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而结下的累累硕果。
柚之芳华
近年来,搭乘着科技与信息化的快车,长在大山里的梅州柚得以突围闭塞的环境,走出“围龙”,在全球水果竞技舞台上一展身姿,并拔得“粤字号”农业品牌价值头筹,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金黄的柚果暖民心扶民困,成为苏区老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构筑了百姓心中“希望的山林”。
标准化深度变革 从种植到流通的全流程覆盖
近20年间,梅州柚果种植面积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增长期,而“柚果标准化”的问题,一直萦绕着这个产业。因为散户种植、管理不规范,柚果品质几乎“看天吃饭”。因为流通领域的筛选过程无力,很长时间只能仅凭大小色泽经验“以颜定价”,与消费者追求“好吃”的需求很不统一,常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遭受数次市场“滑铁卢”后,梅州市重拳出击,从标准化入手,整治“大而散”的柚果产业,吹响了梅州柚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号角。
首先,梅州市以重塑农业组织为突破口,组建市级金柚协会,构建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共建共享共富。去年,梅县区金柚产业园区又设立了MAP服务中心,采用“公司+基地(果农)+保价销售”模式,从冬季柚园管理开始到采收,因园施策,技术人员根据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记录生产档案,进行品质溯源的方法,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更细化科学的运作版本。
在大埔蜜柚公园的2000亩果园示范基地内,一个正在建立智慧果园信息的平台为业内人士所期待。平台将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果园基地情况,通过感应器把土壤水分、温度、湿度以及肥力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再结合日常的农事记录,达到电脑即时操作,形成果园的溯源管理系统。“智慧果园平台成熟后将在整个果园内推广建设,以自助监测、自助市场分析与定价、分配物流等环节提高果园管理水平,保证蜜柚品质。”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展华告诉记者。
因为新筛选技术的启用,梅州柚的标准化变得更加精确。在梅县区金柚产业园内,柚果糖度无损检测分选机正在对柚子进行清洗、保鲜、分级,一车车经“糖度、酸度、果皮完整”等多项检测分类的柚子已经贴上了不同的价格标签被送出园区。今年,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将光学无损测糖技术带到“厚皮”的柚子领域,无疑将带来流通链条的颠覆性变革。梅州柚以质定价,重塑流通标准,进而倒逼农户提高种植标准,形成更有序的市场机制。
打品牌做渠道 深山柚果“站起来”走向世界
“好山好水出好柚”,鲜明的广告词和唯美的柚子采摘画面近日在央视的各个频道高频推出,正值梅州柚成熟季,广东梅州柚在全国观众面前认真地露了一回脸。从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活动推介梅州柚,到今年实施梅州柚“12221”产销对接活动,开展梅州柚央视品牌宣传,梅州不断探索山区农业发展新路,为广东省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积累好经验、树立好典型。
梅州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让梅州柚以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梅州农业部门一直在夯实梅州的产销对接,依托行业协会,联系揭潮汕、厦漳泉平台,外拓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市场,拓展稳定传统市场通道外,创建新型市场渠道,逐步构建起“大宗供销+超市专柜+社区直供+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市场商贸流通平台。此外,随着梅州柚顺势搭上“互联网+”快车,电商销售比例快速上涨,柚农的柚子卖出了比大宗收购更好的价钱。去年,梅州携手顺丰公司在全市范围构建了“市-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快速收储转运硬件体系。今年梅州市又携手20多家品牌快递企业提前布局,织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打出下沉揽收资源、优化中转流程、实施资费优惠等“组合拳”,打通服务柚农柚商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梅州柚种植规模水平为广东省柑桔橙柚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拥有多达13个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排名全省第一;产业化经营占比达89.9%,生产中机械化自动化占比达80%,年加工量约为90万吨,均在全省柑桔橙柚类品牌中居榜首。
延长产业链条 告别只有鲜果产品的农业窘境
在大埔县蜜柚产业园,一批深加工项目正在竣工或投产,实现了全果加工、“吃干榨尽”生产休闲食品类、精油类等产品。“大埔目前有蜜柚初加工工厂27家,年加工能力达15万多吨。光是一个蜜柚就能研发出蜜柚鲜果、蜜柚啤酒、蜜柚果干果脯、蜜柚护肤品、蜜柚提炼香精等数十种产品,其附加值不断提升。”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绍辉介绍道。
只有当“农产品”变成了“农商品”走向市场,产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行业的耕耘者才能收获价值。鲜果采摘上市期的局促,容易放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为补齐短板,梅州鼓励企业发展柚深加工产业。
目前,梅县区的十记果业、李金柚等龙头企业已经实现了柚苷提取及其他系列提炼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利用柚小果和次果作原料变废为宝,柚农变一次收入为二次创收。“以前农户的柚小果只能撇弃在地上一文不值,当柚果提炼生产线投产后,农户柚小果和次果的市场价值得到突显。”梅县区松口镇的果农廖叔介绍。“今年我卖柚小果就收获了一万多元。”
目前,李金柚全国首条柚苷提取生产线已试产成功,十记果业柚小果烘干生产线已投产。
40年柚乡清韵
80年代:扩大种植面积
20世纪80年代开始,梅州广泛发动农民利用山坡地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大力发展种植金柚,金柚面积得以快速扩张。1984年,大埔县从福建引种蜜柚,首批引进8.3万株,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蜜柚也成为当地重点的名优水果。1989年成立了梅州市沙田柚研究所,研发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柚类品种。到20世纪90年代初,梅州市的柚果生产覆盖了全市63个镇,种植面积和总产值均占全国柚类的1/3以上。
90年代:柚名远扬中外
1992年,梅州正式把本地出产的沙田柚的商品名确立为“梅州金柚”,“梅州金柚”品牌开始打响,一大批的金柚经销商、种植大户兴起。
1999年省委、省政府曾号召全省山区“西学高州,东学梅州”。当时,梅州柚“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梅州金柚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及1999年中国国际农博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共6次在全国柚类评比中获得金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21世纪初:启动“六化三改”
为更好地发展梅州柚果产业,2012年梅州市农业部门抓住“组织化”牛鼻子,由此启动了“六化三改”农业产业发展提升之路。上游的组织化、信息化,中游的机械化、服务社会化,下游的品牌化、市场化,以及全链条的土地、人才、资本(金融与保险)改革,使行业协会、经营主体、小农户紧密捆绑在一起,各类柚果经营主体从“一盘散沙”变成“一盘棋”。此外,2013年组建了市级柚果行业协会,涵盖了全市重点柚类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梅州市有柚类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有17家总产值超 5000万元,农民因柚致富,农村因柚变美,农业因柚而兴。
近5年: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革新
梅州柚产品开发、加工技术进入了科技赛道,为柚果的流通渠道、品牌打造赋予信息化、网络化等新元素。
2018年,梅州市携手顺丰速运构建“市-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快速收储转运硬件体系,大大提升梅州柚的物流效率。梅州市农业部门还强力引导分级销售模式,推出一批精品柚、定制柚、礼品柚,强化品牌推广。
经过数十年发展,全市柚果种植面积近60万亩,年产量约90万吨,柚产业成为梅州最具区域特色的农业农村支柱产业,带动从业人员达70万人。
撰文:杨敏严伟涛林仪
摄影:连志城高讯
新闻推荐
陈桂芳老人梅州市大埔县是闻名世界的“世界长寿乡”,这里的百岁老人数量特别多。在大埔县高陂镇乌槎村,就有这样一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