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陈裕华的别样情怀 推动梅州发展电影产业

梅州日报 2019-09-18 10:46

陈裕华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陈潮华

小时候种菜攒钱看电影,移居澳洲后打“飞的”回北京上电影学院,成为制片人后自己掏钱在梅州举办电影首影式,陈裕华有着很深的电影情怀,当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电影梦后,他说他想推动梅州发展电影产业。

8月16日,陈裕华自己花钱,在梅州举办了一场由他担任执行制片人的电影《沉默的证人》首映式,400多名观众观看了影片。好莱坞著名动作片导演雷尼·哈林、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马书良、香港明星吴卓羲都通过视频向梅州影迷表达问候,让梅州影迷很兴奋。此前他还在梅州举办过由他担任制片人的另一部影片《父子雄兵》的梅州首映式,这种新鲜事引起了梅州观众对电影的关注。

陈裕华是梅县区雁洋镇塘心村人,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侨居澳洲,是中国侨联文化促进会理事,华侨历史学会荣誉会长,澳大利亚维省客属崇正会副会长。他曾先后担任《冒牌英雄》《父子雄兵》《沉默的证人》等多部院线电影的制片人。

电影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初次接触陈裕华,就感觉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就着几瓶啤酒,陈裕华跟记者聊起了他的电影情怀。

小时候陈裕华就对电影情有独钟,那时梅城的华侨戏院、梅县电影院他曾看了无数的电影,一个月就要看三四场电影,有时一部电影他能看上好几遍。为了攒钱买7分钱一张的电影票,他在自家的后院里种菜卖。他还在家里挂起个小黑板,每天公布电影院的影讯,看不起电影的时候,他的心也飞到了影院里。

中学时,他拜师学习了摄影技术,这是他能与电影最接近的方式。也正因为这门技术,他被招入西区办事处担任文化专干,后来又进了海关总署广州干部学院,负责对外宣传。那时他一年能在全国的报纸上发表300多幅照片。

2013年,已经移民澳洲的陈裕华机缘巧合认识了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得知他对电影的追求后,推荐他去北京电影学院高级研修班学习管理。得到这样好的学习机会,陈裕华十分珍惜,每个月4天课,他都放下生意,从澳洲飞回来上课。两年来从未缺席一节课,两年里光飞机票就花了20万多元。毕业时,他获得了北京电影学院优秀学生奖。

2015年,他进入了同学编剧的电影《冒牌英雄》剧组担任制片并参与投资,2016年又在《父子雄兵》中担任制片副主任,2018年担任了《沉默的证人》执行制片人,圆了自己的电影梦。

一个剧组往往三四百人协同工作,制片人要负责每天的工作安排和后勤保障,还要负责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工作节奏非常紧张。陈裕华说,《父子雄兵》在北京、云南和澳门三地拍摄,转场对制片人来说特别辛苦。澳门赌场要每天晚上十点以后才能拍戏,拍完后还要开会研究当天的拍摄情况,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常常早晨四五点钟才能睡觉。在澳门赶戏的一个星期,累得随时坐地上都能睡着。陈裕华善于处理关系,剧组延误了要延时拍摄,都由他出面与艺人沟通,安抚艺人的情绪,避免把情绪带进戏里。因为拍电影,他跟范伟、张家辉、任达华、邬君梅等艺人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陈裕华说,电影是工业化生产方式,一部电影里有很多人的工作,制片人作为剧组的统筹,辛苦自不待言。但当电影在影院与观众见面时,自己的那种收获感是很难形容的。让陈裕华感觉骄傲的还有,2012年,他在澳大利亚用一个星期时间把当地客家人的情况写出剧本,协助央视四频道顺利完成了纪录片《客家足迹行》4集的拍摄。今年1月,他又被邀请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网络春晚”的拍摄。

电影有巨大的宣传力,一部电影“捧红”一个地方的例子不少见。陈裕华觉得,梅州有青山绿水、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华侨故事、足球故事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拍电影来宣传一座城市。像松口是海上丝路的起点、五华是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乡,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剧本的创作,都能成为很好的电影题材,吸引电影到梅州来拍摄。他两次自己出资举办电影首映式,就是想传递一个信息,梅州也可以搞电影产业。当然发展电影产业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他认为梅州应该有电影产业发展规划。鉴于梅州的电影人才缺乏,陈裕华曾两次到梅县外国语学校举办义务电影讲座,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结束采访时,陈裕华表示中国电影有无限的市场、电影人有无限的创作空间。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梅州也在中国电影产业中占一席之地!

新闻推荐

梅州ETC发行进度位列全省第2名 到年底还需发行26万张ETC

本报讯(记者杨敏)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对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8月份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根据5月15日至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