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用红色基因和文化传承推动社会发展将红色景点穿“珠”成“链”

南方都市报 2019-09-18 06:53

位于平远县的红四军纪念馆前广场的雕像。

日前,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老区苏区行·梅州”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奔赴梅州六个县市。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苏区和革命老区,也是广东省唯一全域原中央苏区的地市,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梅州登记在册的红色革命遗址共366处。近年来,梅州共统筹调动资金约3.16亿元用于革命旧址、纪念设施的修缮建设,其中包括兴宁市罗屏汉故居等一批红色名人故居,并将其打造成红色历史的展示宣教基地。同时发掘了大埔三河坝和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平远马克思路和列宁路、红四军八尺古驿道等一批红色遗迹和红色故事,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发展。

兴宁 点燃“红色引擎”

近年来,梅州市兴宁市加大革命遗址保护、修复力度,传承“红色基因”点燃“红色引擎”。重点打造出两海会馆、兴宁市历史纪念馆、罗屏汉故居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

沿着蜿蜒乡道转入兴宁市大坪镇屏汉村,这里的罗屏汉故居是一座约有150年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罗屏汉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杰出领导人,他在创建粤东五兴龙苏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转移及中央分局突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很多来参观瞻仰的人都会和罗屏汉夫妻的铜像合影留念。”大坪镇镇长刘渊说,自去年5月至今,已有800多场主题教育活动在罗屏汉故居举办。以罗屏汉、张瑾瑜革命事迹为蓝本的电影《生死坚守》将在今年年底搬上银幕。

平远 活化红色资源

梅州市平远县共有革命遗址99处,红色资源呈现“三多”特征,即开展了较多革命斗争、涌现较多革命志士、保存较多红色遗址等。

平远县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八尺段、中央苏区重要交通运输线遗址马克思路中行段和列宁路石正段、红军路差干松溪河段等红色资源,将红色景点穿“珠”成“链”,通过举办重走红军路、参观革命旧址和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红色文化体育活动,擦亮红色旅游品牌。

平远县仁居镇通过实施“红色村”党建示范村建设,修缮红四军革命旧址5处,参照原有风貌修复古驿道2条,仁居镇镇长李超贤表示,利用“红色村”项目将镇里的红色景点串联起来,活化利用古驿道的建设,发展了红色旅游。

大埔 “红色+乡村旅游”

梅州市大埔县是广东省第一个原中央苏区县,全国重点革命老区,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6位共和国元帅在大埔留下了革命足迹。

近年来,大埔县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龙头,打造一批红色景观。大埔县三河镇是“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主战场所在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电影《建军大业》、电视连续剧《热血军旗》的热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大。2018年前来参观的人数突破100万。大埔县县长熊锋松表示,大埔县通过“红色+乡村旅游”的方式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乡村建设,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王美苏 南都记者 张沛

新闻推荐

印尼梅州会 馆访问团来蕉考察探亲 架设友谊桥梁 促进交流合作

9月12日,印尼梅州会馆“中秋寻根之旅”访问团来蕉考察探亲,领略世界寿乡独特魅力,希望印尼、蕉岭两地架设起友谊桥梁,促进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