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华城镇加快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方法 试点新体制 建强中心镇

梅州日报 2019-09-15 09:19

●本报特约记者张炳锋

潘炜玲

“境内205国道升级改造3.7公里,计划投资3000万元;塔岗村和果里园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华城古街改造正在制定设计方案……”当前,五华县华城镇正紧锣密鼓地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1亿元。

这是华城镇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每个县(市、区)要选择一个中心镇,按照县城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把雁洋、华城、留隍、高陂等大镇打造成绿色发展先导区”。随后,五华县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加快探索华城镇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人尽其才

干部工作激情重新点燃

作为五华的中心镇,华城镇一直以来都担负着较多的重点工作,在此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前共设置党政办、人大办、财政决算服务中心等共九大办公室和七大服务中心,175个人员编制。近年来,随着发展重心调整,此前担任重点工作的部门不少工作职能逐渐被弱化。“感觉工作一下子无所适从了,充满着失落感。”原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干部钟其锋坦言。

一方面是部分干部感觉“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却是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紧缺人手。“必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华城镇党委书记张晓山下定决心,以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结合镇域发展需要,将原来的九大办公室和七大服务中心重新整合,设为8个综合性办公室和1个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干部进行了一次“大洗牌”,把想干事、有干劲、能干事的干部调整到重要岗位。其中,钟其锋、杨雄权、罗锦坤等原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3位干部,被调整到经济事务办公室,负责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以前的工作活力、工作激情又被重新点燃了。”钟其锋兴奋地说,一个多月以来都没有休息了,完成征地100多亩。

权责匹配

250项县级权限下放到镇

9月5日,华城镇综合执法大队在乌陂河河堤路上扣押了一台涉嫌施工损坏公共设施的钩机,对钩机师傅作出行政处罚,同时要求在路边拟建新房可能占用公共设施的李大娘一家签订承诺书。事后,综合执法大队队员陈鉴粦感慨地说:“现在可以放手去监管,大胆执法了。”

综合执法大队之所以敢放手去管、大胆执法,是因为拿到了县级下放的权限这把“尚方宝剑”。“县级下放给我们的权限有250项,特别是执罚方面能够拿出法律法规条文,掌握了主动权。”华城镇党委副书记李俊标介绍说,权限下放后,执法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不仅执法人员敢大胆执法、放手执法,被执法对象也能更好地履行执法决定,效率明显提升。

权限下放为干部开展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其中,在城乡建房规范管理方面尤为明显。权限下放之前,群众在城区建房先向镇政府提出申请,镇政府复核后向县住建部门申请规划许可,然后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用地许可,再向住建部门申请报建,最快需要1个月才能拿到准建证。“现在可方便了,镇政府就能办理,仅需半个月的时间。”华城镇维新村村民李春林在拆旧建新中亲身体验到了便利。原来,权限下放后,城乡建设管理办公室接到群众的报建申请后,负责规划和用地审批的干部会一起到现场勘测,一次性解决了以往“住建—国土—住建”来回跑的问题,在现场勘测的同时从源头上规范了建房秩序,有效避免了日后管理中的二次执法难题。

有钱办事

提升镇域自身发展能力

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五华在推进华城镇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在税收收入方面,从今年起,连续3年将华城镇镇域范围内产生的本级税收收入,由县财政以财力补助的形式,全额补助华城镇;第四年开始,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返还给华城镇;非税收入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补助华城镇;土地出让收入部分也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以专项补助的形式补助华城镇。

“以前都是要向上级伸手要钱,"赚"来的钱也要上缴,现在就有一定财政自主权了。”张晓山表示,创新的财政管理模式,彻底激活了镇域的经济活力,也催生了经济动力,镇里可以大胆地去谋划项目,加快镇域发展速度。据初步统计,今年前8个月,华城镇本级税收收入就达2750万元,非税收入超500万元,是去年全年镇级财政收入的10倍。

新闻推荐

【1978年上半年,五华寨心生产队率先分田到户】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春雷震撼大地。与土地厮守的农民醒悟了,奋起冲破体制束缚,维护耕作农田的自主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