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报》 宣传革命的一把利剑

梅州日报 2019-09-11 11:42

《曙光报》

《曙光报》是党在梅兴平蕉边县的机关报。在白色恐怖的黎明前夜里,《曙光报》成为一把“团结人民、唤醒民众、打击敌人”的利剑,让国民党当局惶恐不安,在边区群众中政治影响极大。

1948年夏秋开始。随着我边游击根据地的不断扩展,梅兴平蕉边县工委把平远县长田乡石角村作为边县工委的指挥机关地,并在此出版《曙光报》,及时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号召边区群众武装起来,迅速消灭盘踞在各地的反动势力。

《曙光报》社址选在石角村石硿里,同志们上山砍树枝、割茅草,齐心协力搭起山寮,安放印刷机和纸张。在敌人重重包围下的深山办报是非常艰难的。《曙光报》报社全体同志,以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抓好红色交通线,确保报社的消息来源和报纸发行畅通。边县工委机关通讯员大林哥、阿木哥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机关的信件及传递《曙光报》到边区各游击点。交通员蓝海清协助发行,在梅县相公亭张贴革命标语和《曙光报》,并带些国民党的报纸回来,扩大报社的消息来源。纸张、蜡纸和油墨是国民党封锁和控制的物品。交通员蓝海清自告奋勇,以到梅县卖柴为掩护,秘密购回印刷所需的纸张、蜡纸和油墨。其间,边县工委为办好《曙光报》,以石角村民凌玉丁的名义在大坪邮政代办所订了一份《中山日报》和一份《每日新闻》。每逢大坪圩日,石角村堡垒户出圩卖木桶后把报纸捎回石角村。这些报纸供游击队传阅之余,又为办好《曙光报》提供了一些反面的素材,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曙光报》在石硿里坚持办报数月,后因下雨湿度大先后转移到严坑里客子坑、严坑里堡垒户吴金体家中,一直坚持到1949年春。

新闻推荐

路面破损严重多年未修复 目前已争取到长田至热柘段改造资金,预计明年7月完成升级改造

碾压后凹陷破损的路面。(洪国栋摄)近日,平远县热柘镇有村民向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反映,长田镇至热柘镇的039县道水泥路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