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白渡镇养殖业积极转型升级,谋求绿色发展 告别昔日污染养猪场 村民变身生态养龟人
赖敏海展示宠物龟的品种和行情。
赖敏海每天早上都要检查龟蛋的健康情况,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曾经臭气熏天的养猪场变成了整洁干净的养龟场。
一只雌龟年产卵3至4次,每次一穴,每穴3至8枚。
孵化出的幼龟成长一周后才可以下水。
龟在池边小憩。黄韬炜摄
雌龟的产卵时间一般是在夜间或凌晨。黄韬炜摄
梅县区委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保护好绿水青山,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这既是服务大湾区建设的政治担当,也是梅县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此背景下,传统养殖业该如何转型升级?在梅县区白渡镇蕉南村,经营了17年养猪场的赖敏海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养龟人,带动着当地村民不断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他的养龟场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可期。
走进白渡镇蕉南村的芳华种养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柚树,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蜜柚,再往里走,便来到了养殖户赖敏海的养龟场。只见养龟场两边整齐规划了40多个水池,各种植物点缀其中,石金钱龟、黑化巴西龟、火焰龟或在水中畅游,或在沙地小憩,显得格外安逸闲致。
眼前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养猪场。
“我从1999年开始养殖瘦肉型种猪,年出栏达5000多头,直到2016年响应国家环保养殖政策,才主动退出养猪行业。”赖敏海告诉记者,因为对养龟有一定兴趣,关停养猪场后,便萌生了建设养龟场的想法。此后,他前往各地深入学习、调研,于2016年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眼前这座占地1700平方米的半室内、仿生态养龟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养龟人。
赖敏海介绍,经过3年的发展,产业已经初步完成转型升级。目前,养龟场共育有石金钱龟、黑化巴西龟、墨西哥蛋龟、火焰龟、黄缘龟、草龟6个龟种的种龟2000多只,预计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
“养龟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一只商品龟往往需要养殖5年才可以上市。虽说如此,但这行市场潜能巨大,后期回报率翻倍,且劳动强度不大。”赖敏海告诉记者,无论是用来滋补身体的食用龟,还是新兴的宠物龟,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赖敏海介绍,用以食用的石金钱龟主要销往两广地区,按照今年的市场价,一只10年的石金钱龟售价可达800元。除此之外,养殖场内还有不少宠物龟,比如由巴西龟变异而来的黑化巴西龟,因其龟壳纹路多变,广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一只5年的黑化巴西龟售价在万元以上,最贵的高达几十万元。
“养龟虽然劳动强度不大,但管理起来却很有讲究。”赖敏海指着正在沙地慢慢爬行的火焰龟说,龟的进食时间主要在早晨或傍晚,集中在气温相对凉爽的时间段,白天则在水中或沙地,晚间产卵。从产卵孵化、苗种培育到成龟养殖,都有一套科学的养殖操作规程,这些日常工作都由2名工人负责。
“早上检查龟的健康情况,然后便是喂食、挖蛋、登记等日常工作,晚间也要巡查产卵的情况。”蕉南村村民钟金菊是芳华种养场的老员工,如今则负责养龟场的日常工作,3年下来,管理技巧早已了然于胸。“家门口就业,待遇也不错,还能学一门技术,将来有机会也想自己养龟。”钟金菊笑着说。
眼下,养龟场的第一批商品龟已经上市,谈及下一步发展规划,赖敏海表示,将扩建养龟场,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计划向有意愿参与养殖的村民发放优质龟苗,并教授他们管理技术,打造养殖、培育、销售一体化的养龟产业链,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文/黄韬炜
图/何森垚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梅县区整治提升程江社区伯公下李屋人居环境 告别垃圾市场 洋溢文明风尚
●本报记者刘巧随着通往梅县区新城办事处程江社区伯公下李屋3条小巷路面加铺沥青工程近日全面完成,伯公下李屋这个始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