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为镜,明鉴梅州乡村振兴之路
■ 黄 超
梅州自启动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全市各地掀起了一股争创美丽新农村的热潮,取得较好的成果。但毋庸讳言的是,梅州市乡村振兴工作仍与浙江等全国一些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乡村产业的落后、农民增收致富的短板、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等等。笔者认为,梅州市相关部门需以浙江为镜,从制度导向、发展规划、产业构建这三个顶层设计层面理清头绪、找准定位,明鉴梅州乡村振兴之路。
制定系统科学的考评制度。浙江省之所以可以在乡村振兴发展上走在全国的前列,首先在于其发展理念的转变,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贯彻执行又在于相应的考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浙江省明确提出按照各地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把环境保护纳入考核体系,弱化GDP在评价干部实绩中所产生的影响。超过80%的市县将生态旅游列为战略支柱产业,大部分地区将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内容列入政绩考核中。然而我们目前的考评制度还没有就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进行补充完善,缺少对领导干部关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考核评价鞭策和鼓励,以致于个别地区为追求短平快的成绩而跑偏正确的发展道路。
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不同,科学制定和完善差异化的考评制度,就好比是为每个地区都量身划定了一个赛道,大家在各自的赛道上各显神通、互比高下。
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规划是行动的引领,对于乡村振兴这么一项涉及多行业、多产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来说,更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浙江省多个市、县都把规划放在了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位置,并且是高起点、高规格编制规划,以坚定的执行力加以执行。比如2010年德清县政府就委托全球著名工程咨询公司美国AECOM公司,历时近一年编制《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同时多年来一直坚持“多规合一”,既避免了美丽乡村的无序发展,又使生态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保护和利用。
当然,注重规划并不等于做任何乡村规划设计都要找顶尖的设计公司,做高大上的规划,而是要特别注意规划和地方实际情况的衔接,必须要求设计团队花时间花精力驻扎下来,深入掌握规划地的风土人情,才能因地制宜而不是千村一面。
搭建完善产业发展要素。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唯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乡村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财、物往乡村聚集。而发展产业,首先要搭建起产业发展要素: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环保设施等,公共服务如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得益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十多年来的规划和发展,便捷的道路、铁路和航空交通,浙江的乡村旅游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同时,围绕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治理。2017年底,浙江省已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139个,特色点2348个;直接营业收入281.3亿元、销售农产品等收入72.5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展乡村产业切忌政府包办一切,而应该围绕产业发展,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道路、水利、农机、农技等,搭建好产业发展的平台,尽可能吸引工商资本下乡,让市场去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助力梅州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平远县八尺镇人民政府)
新闻推荐
五华温先生:我开了一个农场,今年1月份去镇上供电所申请了三厢电(高压,360V),资料都提交了,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装好?梅州供电局:业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