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突出人文引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管理改革 加大投入出实招 推进教育大发展
8月16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呼吁要拿出“玩命拼命不认命”的精气神,正视困难、把握机遇,力争用5年时间,让梅州教育再振雄风,续写时代篇章。作为文化之乡、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近年来,大埔县突出人文引领,以“办强虎山中学、办大家炳职校、办特一批学校、办优初中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内涵特色发展,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撰文刘润涛刘招迎罗文燕
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已被众多客家研究学者公认为客家人最重要的优秀传统之一。早在明代《潮州府志》即称:“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埔人无论贫富,对子女的文化教育都放在首位。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大埔农村地区一些古旧住宅上,我们仍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大埔客家先民追求“耕”与“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在繁重的农业劳动之余,还挑灯夜读不辍,形成了独持的耕读文化。大埔客家民居门匾上常常出现的“培兰”“毓桂”,也寄托着大埔人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和殷切期盼。明清以来,大埔有秀才2130名,贡生487名,举人298名,武举29名,进士59名,翰林15名,为当时潮属八县之翘楚。
在大埔,“父子进士”“一腹三翰林”被传为佳话,更有中国民族工业之父张弼士、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首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田家炳以及现代著名作家杜埃、碧野以及两院院士郑度、饶芳权、杨文采、邱冠周、蒲慕明等杰出人物,大埔县也素有“文化之乡”美称 。
奖教奖学蔚然成风
8月13日下午,大埔县在县科技信息大楼二楼会议室举行2019年邓振龙先生颁发大埔县考取名校奖教奖学金发放仪式,为大埔县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及学校颁发奖教奖学金共64万元。全国人大代表、知名实业家邓振龙先生长期支持大埔县奖教奖学、扶贫助困等公益事业,已连续19年共捐资一亿多元重奖大埔籍考取名校的优秀学子和虎山中学培养名校生的教师。
19年前,大埔学子张德兆,是邓振龙捐助的第一位学生。当时张德兆高考成绩优异却无法承担4年5万元的大学费用,于是不敢填报志愿。得知情况后,邓振龙立马决定捐助他上大学,圆其清华梦。如今,张德兆已是全国知名无人驾驶企业——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我坚持捐助教育的原因,一是响应上世纪80年代田家炳先生提出的"中国的希望在教育",学习他大爱无疆的精神。二是希望更多像张德兆那样,家庭经济困难却有大学梦的孩子敢于填报志愿,追逐梦想。”邓振龙说。
一颗热心,无限乡情。如今,越来越多的乡贤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热爱家乡、反哺家乡成为这些在外游子们的共同心愿。近年来,大埔县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的佳音,已化作吹响八方乡贤助力家乡教育发展的集结号,田家炳、邓振龙、廖光明、黄俊跃、何添赞等大埔杰出乡贤,香港时计宝集团“天王表”等热心企业,倾囊助学,为家乡学子圆梦,为家乡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我们出资助学,是希望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希望受助的学生正视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奋发图强,希望大埔教师用心教学、育人成才,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深圳吉明实业公司董事长、廖光明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廖光明说。
聚沙成塔,细流成河。为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在大埔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2018年,大埔县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负责资金募集、捐款接收和奖教奖学助学金发放等工作,共筹集资金2.2743亿元,发放奖教奖学及扶贫助学金843.95万元。
“派出去、引进来”强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大埔县选择将教师派出去,将专家引进来。一方面推进“强师工程”建设,联合广东省早期教育研究会、百城万园培优计划组委会、广州文雅教育培训有限公司举办百城万园培优计划之“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园长微论坛”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另一方面积极争取香港田家炳基金会支持,引入香港教育专家开展“学校专业团队发展计划”培训班,通过讲座校访、香港考察及研究总结会,促进了学校专业团队发展,加强了大埔教育和香港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
此外,为引入教学人才,促进教学研究,大埔县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凡来埔任教的优秀研究生给予40万元的住房补贴,凡来埔任教的211师范院校毕业生(省公费定向培养学生除外),承诺服务六年,在大埔购房时一次性补助20万元。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凡成功申报名校长工作室或省级名师工作室一次性给予3万元奖励,大力奖励县内培养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的相关教师。”大埔县教育局局长汪德欢介绍。
据了解,2015年至2018年,大埔共引进19名华师大等国家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县任教;定点定岗公开招录482名教师到乡镇中小学任教。同时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聘用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大埔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解决了借调和超编人员等问题。
春风化雨润万物,满园硕果盈千枝。今年,普通高考大埔县再创佳绩,全县2550人参加考试,本科上线人数987人,比去年增加175人,创历史新高;达到高分优先投档线148人,比前一年增加32人;600分以上3人,从2013年至今年连续七年有县内学校就读学生考取清华、北大、人大和浙大等名校。中考成绩有新突破,全县总平均分615.08分,最高分是虎山中学丘傲、大埔中学张晓帅总分985.5分并列排全市第十二名。
一校一品全面发展
“传球,快传球!”体育课上,华侨二中的足球场上热闹非凡,同学们正尽情展示着青春活力。据了解,为全面普及足球文化,除了5人制足球比赛外,该校每年确立一个星期为“足球特色周”,开展一系列的足球活动,以促进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在“体艺节”中,该校还开展了有关足球的趣味比赛项目,如双腿夹足球接力、运球接力,颠球比赛、踢准、踢远比赛等,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爱好。
下午放学后,在大埔小学的戏曲戏剧室,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观看了汉剧院老师的汉剧表演后,争先恐后想要尝试他们的扮相与动作,小小的个子,却颇具腔调,他们正为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努力。该文艺组负责人郭燕平告诉记者,学校除每周安排固定的下午训练项目外,还会联合大埔县汉乐传承中心,让学生们与汉剧汉乐艺术家接触,观看他们演出并进行交流,逐渐从单纯的学习乐器向传承艺术发展。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目前大埔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大埔县正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与此同时,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实施“一校一品”特色办学思路,培植和打造学校特色,力求“校校有特色、校校有风格”,以学校特色拓宽发展空间,打造大埔教育特色品牌。
新闻推荐
新华社香港8月13日电香港警方13日表示,当天共有19人因参与非法集结、参与暴动、袭警等罪,分别在香港多个法院提堂。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