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慢性房颤 左心耳封堵解难题

梅州日报 2019-08-29 10:39

今年85岁高龄的聂伯,是一位慢性房颤患者。20年来,他因为反复出现心悸,并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病,曾多次到梅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斌和副主任医师张奇峰组织科室医生对聂伯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讨论,认为聂伯持续型房颤,不能坚持长期抗凝治疗。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心血管内三科手术团队联合介入手术室、超声四科、麻醉二科团队为聂伯进行单纯左心耳封堵术,从而降低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手术通过在左心耳进行造影和食道彩超的精准测量,选择对应合适型号的左心耳封堵器成功封堵左心耳。手术无须开刀,仅须经股静脉穿刺导入鞘管,经鞘管送入导管到左心耳处释放封堵器。”张奇峰说。整个手术历时1个半小时,非常成功,聂伯在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恢复迅速。

●江波

高龄持续性房颤易引起脑卒中

据张奇峰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升高,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高达80%。

房颤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房颤的治疗策略方面,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是非常重要的。房颤导管消融术可使房颤患者的心律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显著降低房颤脑栓塞的发病率。然而对于高龄、持续性房颤、心房结构改变很大、存在高栓塞风险的患者,仍然不能完全避免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

据了解,左心耳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附属结构,其内部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易产生血液涡流。窦性心律时,左心耳可正常收缩与舒张,其内部血液可正常排空。数据显示,发生房颤时,心房收缩失去有效性,左心耳内的血流受影响极为明显,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所以封堵左心耳,也就大大降低了房颤引发的血栓风险。

左心耳微创封堵降低血栓栓塞

“左心耳封堵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在左心耳内释放并固定伞片,隔绝左心耳的出口。左心耳封堵术能够成功堵闭房颤患者血栓来源,避免房颤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通过从源头堵住血栓形成部位,以此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形成血栓,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张奇峰说。

张奇峰表示,成功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跑不出来,也就达到了预防卒中的目的。同时左心耳封堵术后,房颤患者可以不用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大大降低了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风险。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可使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60%。通常情况下,术后1-2天即可出院。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左心耳封堵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的预防,效果不亚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据悉,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脏介入技术的又一突破,跨入省内领先的水平。在心房颤动治疗策略和技术方面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广大高龄持续型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相关链接

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包括5个病区:心内一、二、三、四科及心脏重症监护科,开放病床210张。按亚专科分为冠心病学组、心脏起搏电生理学组、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外周血管病学组、心脏重症监护学组共五个亚专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通过国家认证的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是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梅州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张奇峰: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心血管病临床、心律失常介入及冠心病介入。

新闻推荐

公益电影惠民活动在梅启动

本报讯日前,由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举办,梅州市绿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承办的“百花放映·情系梅州”大型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