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家”“福”“乐” 梅州市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严伟涛
见习记者丘佳溢
全市注册志愿者超30万人,持证志愿者近1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800多个,累计开展志愿活动约1.6万次……志愿服务已成为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和城市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梅州市逐步搭建起市、县、镇、村四级志愿服务体系,形成体系健全、覆盖广泛、活动多样、管理有效的良好局面,正在努力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打造成市民生活新方式和客都新名片。
志愿者有“家”
2018年12月5日是第33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梅州市志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面向广大市民和志愿者提供服务,此举意味着梅州市30万名志愿者有“家”了。
市志愿服务中心位于梅城归读公园长廊,设置有服务大厅、青青悦读漂流书屋等功能室。记者在该中心服务大厅看到,大厅内摆放着许多书报及志愿服务、创文倡议书等宣传手册供市民阅读,还配备有手机充电、应急药品、单车充气、雨伞借用等便民设施。
市志愿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全市志愿服务行动,并定期举办志愿服务沙龙,为全市志愿者提供注册登记、活动报名、证件办理、培训交流等服务。据该中心工作人员黄卓藩介绍,每天都有超过100名市民或志愿者到中心阅读学习,还有不少热心市民到此捐赠图书。“志愿服务中心不仅给了志愿者归属感,还有助于市民了解梅州市志愿服务组织。中心成立以来,志愿者注册人数增长近30%。”黄卓藩说。
志愿者有“福”
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目前已超过3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7.7%;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362万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11.81小时。
为鼓励支持广大市民成为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许多地方出台了激励志愿活动的举措,志愿者只需持“注册志愿者证”到爱心商家进行消费,即可享受相应优惠。如梅县区相关部门联合爱心商家和慈善企业成立了“爱心商家志愿联盟”。该联盟爱心商家和慈善企业涉及母婴、医疗、建材、家具、餐饮、地产、休闲娱乐等领域,共计12家。
而梅城客都汇同样也给志愿者“派福利”:志愿者只要持有“注册志愿者证”,在该商场内近百家爱心商家内消费,都可享受相应的优惠福利。此举有效带动了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了学雷锋、做志愿的良好社会氛围。
志愿者有“乐”
看望孤寡老人,发放创文宣传册,现场咨询解答,清理卫生死角,引导社区居民摒弃乱扔乱堆、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不文明陋习……这是梅州市一个市直单位到挂点社区开展“创文在行动"双到"进社区”活动的内容。“志愿服务是在服务社会,同时也收获了幸福感。”志愿者小叶告诉记者。
“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志愿服务在梅州市蔚然成风,各级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登录“i志愿”平台注册登记成为志愿者。
近年来,梅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要契机,大力开展“创文·志愿者在行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发动全市各级志愿组织及团体行动起来投入到“创文”行列,先后开展“热血青春·助力创文巩卫”梅州青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青春情暖·中秋关爱行” 系列活动等。同时组织2500名志愿者服务“客商银行·2018世界客都梅州马拉松赛”、组织250名志愿者服务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州分会场暨广东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启动仪式,积极为梅州市大型活动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新闻推荐
迷途少年八个月的回归之路 梅州检察机关搭建未检平台挽救涉罪未成年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
市检察院对帮教对象进行监督考察。帮教对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检察机关启动联动帮教工作。本报记者李盛华通讯员刘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