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光盘行动、营养饮食渐成市民的自觉行动 “小餐桌”吃出“大文明”

梅州日报 2019-08-23 10:39

本报讯(记者严伟涛)“舌尖上的文明”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关于吃饭这件小事,自古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名言警句,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人们在生活中如何理性消费、合理膳食?有何节约粮食的“小妙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市民和营养专家。

“荤素搭配,根据食量来做饭。”家住梅城的市民洪秋霞说,她家4口人,每次做饭前她都会预估一下家人的食量,尽量减少粮食浪费。“家里一般是三菜一汤,不是每餐都要大鱼大肉,够吃即可。”洪秋霞告诉记者,节约粮食、合理膳食已经成为她和周边邻居的共识。

“"文明餐桌"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度量衡,更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嘉应学院教授黄敏文表示,中国膳食营养金字塔的理念为人们合理膳食提供了参照。按照这个营养金字塔,每日膳食中应当包括“粮、豆类”,“蔬菜、水果”,“奶和奶制品”,“禽、肉、鱼、蛋”四类食物,以这四类食物作为基础,并适当增加“盐、油、糖”。

梅州有些客家菜以“肥咸烧”著称,部分市民喜欢在菜中多放盐,觉得这样更有味道,更“重口味”。黄敏文告诉记者,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约6克盐。“虽然现在大家知道少吃盐少摄取钠,但是不要忘记补钾。”黄敏文告诉记者,钾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是维持人体神经、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如果大量缺钾,会影响细胞功能,发生电紊乱,导致心律不齐,甚至猝死。“多吃薯类食品,买低钠盐是补钾的有效方式。”黄敏文说。

新闻推荐

梅州足球名宿王惠良谢育新分别携子回梅 足坛父子兵助阵客家杯

本报讯(记者陈潮华)19日,梅州籍国脚谢育新和儿子谢维军、王惠良与儿子王鹏应邀出席梅州市第二届伊利·客家杯“一带一路”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