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祠堂焕新颜兴文明 大埔侯北村巧用旧祠堂拓展文化阵地见闻

梅州日报 2019-08-20 10:45

鸳鸯祠变身美术课堂,老师在教孩子们画画。“百侯龙珠灯”摆出盘龙造型。

●杨丽君

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18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多年来,侯北村善用、活用宗祠“鸳鸯祠”在弘扬民俗文化、传统美德和传播艺术知识的阵地作用,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文化氛围浓郁,有效夯实了侯北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底蕴。

弘扬民俗文化的平台

侯北村95%的村民姓萧,鸳鸯祠是萧氏宗祠,始建于500年前的宋朝,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堂内供奉着1至8世祖宗神主牌等。每年的太平福、新春联欢、元宵灯节、祭祖等民俗活动都在鸳鸯祠举行。每逢节庆之日,祠堂内外彩旗招展,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几十张八仙桌上摆满了全猪全羊等荤斋供品,琳琅满目地展示着当今农村人家美满富足的生活。

元宵佳节,流传七百多年的迎龙珠灯更是远近闻名的民俗活动,傍晚过后,各龙珠灯队纷纷从各自分祠起程,一个个村民手擎龙珠灯在烟花爆竹声中热情地奔跑着,一条条游动的火龙在田野间、村道上、巷弄里穿梭,最后聚集在鸳鸯祠广场上摆出盘龙、招财、添丁等各种寓意吉祥富裕美好愿景的队形,流光溢彩的灯火让侯北村变成了“不夜村”。

百侯龙珠灯作为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了独特的人文智慧,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外地游客前来观赏,也被多家电视台和媒体宣传报道。

传播文化教育的课堂

侯北村自古崇文重教,村民们都很重视教育。萧氏宗亲会发动热心乡贤慷慨解囊捐资助学,对高考考取本科以上学校的大埔籍萧姓学子进行奖励。每年的8月下旬,鸳鸯祠就会举行“萧氏奖学金”颁发仪式,通过此举鼓励年轻学子们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家乡、回馈社会。“萧氏奖学金”设立6年来,共发出助学奖学金约20万元。

不仅如此,鸳鸯祠还是村民们接受美学知识熏陶的第二课堂。自2018年4月至今,鸳鸯祠里定期举办艺术下乡送“美”活动。

6月16日下午,笔者前往鸳鸯祠参观,恰逢送“美”活动正在祠堂大厅举行。只见几十个孩子、还有十几个村里的留守妇女、志愿者们端端正正地坐在长条桌旁,认真听老师讲解、分辨色彩,学会调色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在老师的现场指导下,饶有兴趣地在画纸上勾勒出线条,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当天恰好是父亲节,不少小朋友在老师的提醒下,一笔一画地在画纸上写上“爸爸,父亲节快乐”。 整节课下来,师生互动热烈,不时笑声一片,传遍鸳鸯祠的每个角落。不少孩子刚下课,又在翘首盼望着下一次活动快点到来。

据了解,艺术下乡送“美”活动是由梅州市妇联、市女美术家协会、侯北村委、深圳市侯宝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侯北志愿者组织的。一年半以来,共举办了13场以“手工、剪纸、折纸、国画、刮画”等为主题的授课活动,受益孩子和群众达300多人次。

展示书法艺术的场所

鸳鸯祠在建筑风格和内部结构、摆设上,与其他客家祠堂大同小异,但其最有特色的亮点是挂满整个祠堂的80多块长短不一风格迥异的书法牌匾。

走进鸳鸯祠,我们仿佛走进名家书法展览馆。只见墙上、石柱上、梁上到处悬挂着书法牌匾。最引人注目的是12块福字匾,分为两行工整地悬挂在墙上,这12个福字,由12名书法家用隶书、小篆、狂草等12种不同的字体写成,或遒劲有力,或浑厚大气,或潇洒俊逸,走上前细看,竟然都是书法大家的作品,其中有大文豪郭沫若、老领导叶选平、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和启功等的作品。“这是热心乡贤萧曾祥先生几十年来收藏的名家真迹,曾祥叔还慷慨解囊,出巨资请人将书法作品用名贵木材雕刻,悬挂在祠堂供大家欣赏学习。”负责看守祠堂的村民萧延粦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厅里的书法作品。“常常有本地村民或游客来祠堂参观学习书法作品,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

萧延粦还告诉我们,今年春节前夕,鸳鸯祠广场上还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19年大埔县迎新春送春联文化惠民活动。来自中国书协、省书协等书法名家,现场挥春,写了513副春联免费赠送给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别开生面、年味十足的文化体验。

新闻推荐

园区传党音 故事暖人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广梅产业园侧记

图为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走进企业车间演出。(吴腾江摄)●本报记者林丽妙王玉婷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梅州好人”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