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才昌拍摄收藏逾万张梅城发展照片 用50年记录梅城“青春”故事
人物简介:梁才昌,今年66岁,在梅江区东门塘经营着梅城唯一一家百年照相店——青春照相店。从17岁入行至今,梁才昌在近50年的时光里,用相机记录梅城的“青春”故事,拍摄并收藏了逾万张反映梅城沧桑巨变的照片,为梅州的博物馆、档案馆、各大展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重要历史图像。
●口述梁才昌
采写江婵
三代传承发展 记录城市“成长”
青春照相店的前身是1920年开设的连环影像店,由梅县(现梅江区)东郊盘龙桥人李炯南创办于泰国清迈。后来,学成摄影技术的李炯南举家迁回家乡梅州,搬至泰康路。1956年,影像店开始公私合营,改名为“青春照相店”,1999年改为私营,由我接管。我17岁开始从事摄影行业,迄今与青春照相店结缘近50年。作为青春照相店的第三代传承人,我很期待在明年见证它的“100岁大寿”。
因为从小对摄影感兴趣,我从17岁便开始接触摄影行业,成为国营企业青春照相店的一名职员。50年来,我带着相机上山下乡,去过江北老城、华侨城、新县城等梅城的每个角落,记录了一江两岸的发展、梅江桥的加固修建、东较场的变迁、历史文化街区的升级改造,以及嘉应大桥、广州大桥、罗乐大桥等桥梁“从无到有”的过程等等。我用相机将城市的每个“成长”时刻定格,并欣喜于他们的变化。
目前,我拍摄和收藏的历史图像有上万张,内容涵盖城乡发展、人物肖像、足球文化、红色历史、客家民俗等多个类型,照片历史跨度最大的有100年。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照片,则是我拍摄的“建设中的梅城”与“发展中的梅城”大幅城市全景。我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用镜头定格梅城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低矮平房变高楼大厦、狭窄街道变宽阔马路、城市绿化面积增多……点点滴滴反映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以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增强。
五十年如一日
延续“青春”故事
以前冲洗一张照片要经过多个程序,历时半个月之久,随着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以及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一张照片即时就能显现。
新时期,我慢慢摸索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掌握了Photoshop修图技术,还学着年轻人玩航拍。时光荏苒,虽然我现在行走有些不便,但我还会坚守照相馆,整理着历史图像,或带着相机出门拍照,手中的快门从没有停下。每年春节,特别是初一至初三大家拍全家福的时候,我就更忙了。五十年如一日,为了百姓的团聚,我甘愿“忙”中作乐。
“纵使童真彩色描,何妨重作小娇娇”“幸得青春留倩影,回味鹤发与童颜”……在青春照相店,我专门制作了这四组新老照片对比,主题分别是寻回童真40年、守护初心50年、传承“青春”50年、爱好摄影70年。他们四人分别在各自的拍照周年,以同样的姿势拍了一张黑白照,我特地找了书法家,作四组诗词搭配照片。这位“寻回童年40年”的姑娘,不久前拿着孩童时在我这儿拍的照片,希望40年后我再为她拍一张黑白照,镜头中的她跟40年前一样,扎着麻花辫、捧着一束花,笑得灿烂,仿佛又回到了纯粹的童年时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有幸在叶剑英元帅回家乡,以及胡耀邦、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梅视察的重要时刻,到现场拍照。这些经历成为我毕生难忘的摄影经历。老照片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梅江区建区30周年等重要节点,成为梅州历史时刻的“见证”,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老字号照相店的发展,离不开三代“老师傅”近百年来的努力,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所以我即便到了退休的年龄,也要发挥余热,尽可能地将珍贵的历史图像呈现给百姓,让老照片成为寄托乡愁,追溯美好旧时光的载体。2015年,我在照相店专门腾出空间,布置老照片小型展览,展示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老照片,群众可以免费参观,寻味城市记忆。青春照相店还常年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海外华侨前来参观,照相店成为隐藏在老街的“景点”,大伙都说,青春照相店是民间的“历史图片博物馆”。
连环影像店在革命时期曾为“学抗会”三大联络点之一,留存了大量“剧七队”队员的演出照片,为梅州红色革命历史保留了珍贵的历史史料。今年,梅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到青春照相店调研,与我们一同谋划照相店的未来发展之路,计划将青春照相店通过“微改造”的方式,升级打造成为梅城的一个红色文化旅游景点、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宣传梅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着力提升周边环境。作为传承人,我将继续当好“有心人”,用心用情地记录,把梅城的“青春”故事延续下去。
新闻推荐
顺风街一商店门口停车位被设障。(梁志航摄)本报讯(记者梁志航)今年是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周期的升温推进年,如今时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