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青春照像馆: 镜头里的梅江红色“记忆”

南方日报 2019-08-16 06:27

连环像店旧址为梅城大康路(即当时的“大巷口”)。图片摄于1933年

梅县部分七君子学生合影。摄于1940年

(青春百年照像馆供图)

1945年9月2日剧七队庆祝抗日胜利在民众教育馆演出时情景。图为话剧《打鬼子》。连环像店摄于梅县

■编者按

梅江区“一城两翼”的红色土地上,共有99处红色资源。其中,梅城共48处,西阳有27处,长沙16处以及城北8处。

革命硝烟消散,历史印记犹存。《南方日报·梅江视窗》在“红色梅江”专栏第二期,推出了“寻找革命足迹”系列报道,带你走近革命旧址,听“它们”讲述那段烽火岁月的红色故事。

在梅城江北老街东门塘附近,有一家开了近百年的老照像店。走进照像店,像是走入了时空隧道,里面挂满了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老照片。

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这家照像店却有个很年轻的名字,叫“青春”。青春百年照像店的老板梁才昌今年66岁,从17岁进入照像店工作,他在过去的近50年间见证了照像店从国营到私有,来照相的人从害羞退缩到自然开放。几代人的青春在他手中流淌,几十年的梅州变化在他的照像店里留存。

梁才昌告诉记者,青春百年照像店不仅“存放”着不少老梅城人的记忆,而且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红色“青春”:曾为“学抗会”地下活动联络点

“谈起青春百年照像店,要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说起了。”坐在老店的椅子上,梁才昌将照像店的历史娓娓道来。

照像店的前身是连环像店,当时是由李炯南创立于泰国清迈,然后才举家迁回家乡梅县,搬至泰康路48号。1956年,照像店公私合营后改为青春像店,便一直营业至今。

“李炯南共生育了11个子女,有4个儿子均从事影像行业,其中2个儿子及儿媳共4人从业至退休,为照像店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和群众基础。”梁才昌特别提到,李炯南的三儿子李铎元还在照像店中参与革命事业,为青春百年的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原来,在革命战争时期,连环像店曾为“学抗会”三大联络点之一。

学抗会,即梅县中等学校学生抗日同志会。1937年10月,在中共梅县工委的领导下,梅县的东山中学、梅州中学、县立中学、学艺中学等学校成立了全县中等学校学生抗敌同志会(简称“学抗会”)。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第一次高潮的逆流波及梅县,梅县当局亦下令解散县学抗会等抗日救亡团体。为此,“学抗会”理事会召集梅县各中学学生代表200多人在梅城民众教育馆召开代表大会,抵制解散梅县“学抗会”并向国民党梅县党部示威请愿,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镇压。

当晚,7名学生代表(其中6名共产党员)被逮捕送进县政府拘留所。在社会各界均向县政府提出抗议和意见均无效的情况下,为营救被捕的学生,6月4日晚,中共梅县中心县委青年部在东山中学党总支所在地熊屋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决定由进步学生组成半公开的学生救援会,以推动各项营救工作的开展。”梁才昌说。

随后,在学委的领导下还专门成立了救援小组,并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当时,参加救援小组的成员有卢梅轩、陈国谋、罗昆石、林宏元、廖鸿英、梁铮卿等。据记载,梁铮卿和其他小组成员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发动在校师生、争取各阶层人士仗义声援;同时梁铮卿还倾其所有,把结婚时妻子的嫁妆布和仅有的几十元钱都捐献了出去,并动员自己的家人及群众,捐款捐物支持、慰问被捕同学,鼓励他们坚持斗争。

终于,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在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声援和多方营救之下,反动当局于6月16日无罪释放了被捕的7位同学。这就是著名的梅县“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事件”后,党组织为了保存力量,把暴露了身份的中共党员进行转移。于是,“学抗会”也转入了隐蔽活动,组成“梅县学生互助会”,借谐音化名为“赫子惠”同学。

在《梅江老行当》一书中提到,照像店从1940年开始就是“学抗会”地下活动的联络点,经常传递“赫子惠”的信件,李铎元在厦大读书时加入了地下党,经常把一些进步书刊带回店中。

“留住”历史:记录梅州文艺革命史

在青春百年照像店里,除了一张张从黑白到彩色的影像外,梁才昌还将一些老报纸、旧书刊也收集起来。在这些发黄的照片和报纸中,记者看到了一些“特别”的剧照和报告。

照片里,演员们身穿各式各样的戏服,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丰富生动,有拿着烟斗的“老爷”,扛着枪的士兵,还有身着补丁衣服的老婆婆……“这是有名的抗敌演剧队——剧七队来梅州表演的照片。”梁才昌说。

剧七队是周恩来总理在八年抗战时期创建的十五个剧宣队之一。1945年,剧七队访问广东省立梅州中学,并请求派40名学生参加剧七公演歌剧。于是,学校便挑选了林秋云、梁雯若、李铎元、何允沂、朱荣发、古悦华、李樱撄、李彬彬、李盘香、陈惠薇、谢乔云、赵穗华等36名学生,由吴美祥带队参加公演了六个晚上。

《军民进行曲》《农村曲》《朱大嫂送鸡蛋》……演员和学生们的倾情演绎,唱活了当时的军民鱼水情,也在梅州大地上播下了一颗颗红色“种子”。当时梅州中学的校长李时可(1891-1946年)观看了表演后,满面笑容,为自己的学生感到无比骄傲。

期间,青春百年照像店的前身“连环像店”还曾作为梅州文艺革命史唯一的记录者,跟随着剧七队四处奔波。拍摄者李铎元参与其中,并与剧七队队员成了朋友。至今,照像店还保留着当时拍摄的剧七队队员及演出的照片,为梅州红色革命历史保留了珍贵的记录。

在李铎元的回忆笔记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每天傍晚在剧七驻地,都有众多同学来交朋友,我也在其中结交剧七朋友。在我一本小小纪念册上共有13位写了题词,如史老(史进)写到:“用你的镜头摄出人类的曲折”,“这对我是刻骨铭心的鼓励”。这句话,也是几代“青春”摄影人坚守的初心。

其弟弟李谋元回忆道,连环像店的招牌是他父亲用艺术字写的。为什么称“连环”?“我父亲说,这表示母亲莲娇回来了,"连"取自"莲","环"的老体字是又与归还的"还"的老体字形相近音相同。”李谋元说,“连环”还有用照片还原历史、人物的含义。

“可惜的是,有一张宝贵的大合照丢失了。”梁才昌说,在剧七驻地梅县民众教育馆前,剧七队全体人员与36名学生合拍过一张照片,但因战乱没能保存下来,以至36名学生没能全部记录下来,十分遗憾。

重焕“青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正对大门靠墙处,梁才昌设置了一个展柜展示相店所使用过的相机,从木质构造的老式相机到金属外壳的胶卷相机,“诉说”着相机变迁史;在左侧的墙上,还挂着上世纪国家领导人、梅州知名乡贤回梅州的照片,以及梅州市政府举办的各项大型活动留影。此外,还有不少梅州各处今昔对比的照片,形象地展示了梅州80年来的变迁。

作为梅城唯一一家百年像店,青春百年照像店的开创,开启了梅州有图像记忆的历史新篇章。在彼时电视台和报社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青春”人就开始用相机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先后在上山下乡、“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协助政府拍摄了大量图片,为梅州城市记忆留存了大量的图像史料。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回梅州视察时,梁才昌就作为当中的摄影师跟拍了全程。1989年首届世界客属联谊大会在梅州召开,青春百年照像店负责全面摄影工作。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有的捐赠给深圳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梅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等收藏,还有大部分则留存在店里。“它们是照像店珍贵的物品,也是梅州历史的证明。”

梁才昌笑着说,“甚至有不少港澳台同胞、华侨及国内游客慕名来拜访老照像店,寻找昔日的回忆。也有不少市民特意前来了解梅州历史,并称赞照像店为"历史图片博物馆"。”

如今,青春百年照像店成为了弘扬红色精神、宣传梅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经过数次调研后,梅江区计划围绕着照像店,打造老梅城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等,并整体提升周边环境,实现安全、美观、宜游宜商。

“我们希望用好青春百年照像店的珍贵资源,放大公益效应,用"微改造"的方式升级打造照像店,让其重焕"青春",弘扬红色精神,唤醒城市记忆,留住文化根脉,并带动带旺周边发展。”梅江区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文字:黄思华

新闻推荐

梅江区三角镇梅塘村“花小钱办实事”扮靓乡村 “微改造”让环境大变样

梅江区三角镇梅塘村的新建木栈道,既提升了景观,又方便了村民出行。(林翔摄)●本报记者江婵特约记者曾仕谦近期以来,梅江区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