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助学善举种子串成“爱心链”
■ 邱发平
梅州市第十届香港“摘星计划”助学行动日前启动,梅州市又有60名优秀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圆梦上大学。“摘星计划”在梅州市落地生根,离不开活动的发起者——省政协委员、梅州市香港“摘星计划”创会会长吴彩华的努力。如今,吴彩华已资助了数百名学生,成为梅州“摘星计划”家庭中最闪耀的“星爸”。
知识改变命运,上大学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吴彩华因为年青时的遗憾经历,对贫寒学子上大学的艰难和改变命运的渴望感同身受。自学成才后,通过6年时间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他不忘回报家乡,帮助贫困学生,不但个人资助学子,更是努力争取了“摘星计划”项目落地梅州。“帮助孩子们实现大学梦,其实就是圆了自己的梦。”他朴素无私的话语中饱含赤子仁心和公益情怀,他的言行更是为学子们树起了价值标杆。
爱心需要传递。据报道,十年来,“摘星计划”累计资助100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435人,让贫困学子们放飞了梦想。资助人群中,有不少人是从当初的受助者变为资助者,“星星”们主动加入到“摘星计划”行动中来,回馈社会,这既是助学善举的初衷,也是“摘星计划”的意义体现,让受助者自强不息,学有所成,并成为慈善的传播者、爱心的传递者,实现了爱心良性循环流动和慈善的放大传递。
捐资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勇于担当,将助学善举种子串成“爱心链”。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给予公益机构及做慈善者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荣誉,在全社会激发起捐资助学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捐资助学的良性运转机制,培育慈善文化的培育与传播的土壤,进而汇聚起公益大爱,形成良性循环。
梅州人向来有热心公益慈善、回馈家乡的可贵品质和赤子情怀。期待有更多的市民做善举的制造者,做爱的传播者,把助学善举的种子播撒大地,让更多学子从中受益,也让助学事业得以薪火相传。
新闻推荐
《罗成叫关》《悠悠甜水井》分赴山东甘肃展演 梅州戏剧连登全国性舞台
本报讯(记者刘润涛林丽妙)7日至9日,由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山东省戏剧家协会、滨州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