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凤人民医院的一份旧档案里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不间断申请30年 归侨退休前圆了入党梦

中山日报 2019-08-14 05:48

何燕新在东凤人民医院院史馆陈列的徽章、党费证等材料。何燕新大儿子蓝松在院史馆向记者回忆母亲的爱国故事。本报记者 黄启艳 摄1953年,年仅17岁的何燕新告别亲人,不远千里从马来西亚回到祖国,毕业后她从事护理工作,一干就是30余年。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近30年的时间里,何燕新坚持递交入党申请,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最终,在退休前一年,获得了党组织批准,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近日,何燕新这段对党初心不改的经历,在东凤人民医院为筹建院史馆整理档案时被发掘出来,老同事的故事再次感动了医院的职工。

本报记者 黄启艳 见习生 王蔚然

通讯员 黄春光

心怀祖国,17岁少女只身回国建设新中国

刚刚于7月底建成的院史馆位于东凤人民医院门诊部的二楼,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看到了玻璃展示柜下与何燕新有关的物品:老照片、入党申请书、工作证、党徽、党费缴纳记录本……

何燕新回国缘起她的父亲何俊民。何俊民祖籍广东大埔,出生于马来西亚,认识侨领陈嘉庚后,经常从电台、报纸上了解中国的状况,并跟孩子们分享。1949年新中国成立,何俊民十分高兴,他对大女儿何燕新说,你年轻应该回祖国去,努力学习为祖国人民服务。1953年,何俊民将年仅17岁的何燕新送回国内。

只身回国的何燕新先就读广州华侨中学,之后就读于天津市卫生学校。毕业后曾在佛山地区人民医院工作,1961年她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之后她被下放到中山农校担任一名校医。1970年,何燕新被分配到东凤卫生院工作,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1990年12月1日正式退休,革命工作年限为31年。2003年,卫生部授予何燕新从事护理工作三十年的荣誉证书,证书上烫金的14个字——“白衣战士人人敬,三十春秋暖人心”也是何燕新一生的写照。

初心不改,近30年不间断递交入党申请

由于归国华侨的身份敏感,入党的事情迟迟未有答复。1977年,已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何燕新于当年11月19日给时任东凤公社党委委员梁柱龙写了一封信。

记者看到了这封已经泛黄的信,整整4页纸,字迹工整,感情真挚炽热,落款是“一个决心要求参党的同志何燕新”。在信中,她写道:“参党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地位,也不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党的教育、帮助、改造,更好地让自己成为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主义战士……人生去了将近二分之一,剩余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尚能在这有限的生命中能为党的事业多做些工作,这就是我的幸福。人的一生就是要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才是我生活的目的。”

虽然多年未能如愿,何燕新继续每年递交入党申请书,医院里的同事也都知道有这样一位一心想入党的同事。1988年,何燕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1989年,在退休前一年,何燕新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当她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眼泪簌簌而下,近30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任劳任怨,在临床一线默默奋斗31年

何燕新坚持入党的故事深深感动着跟她交往的同事。已退休的老办公室主任李嫣妮1980年进入医院上班时就认识这位老大姐,“她性格随和,和同事很聊得来,上班从不迟到早退,我们都很敬重她。”李嫣妮近两年负责院史馆的资料收集,看到何燕新的档案时再次激起了她的回忆,她联系上何燕新的大儿子蓝松,在他那里找到了更多的物品和资料。“何大姐向党组织靠拢的执着、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怀和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东凤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永东说。

老院长廖卓安对何燕新评价很高,“我们那时都知道她一心入党的事,很了不起,我们是真心佩服她,而且她从不因为没通过批准而有任何怨言,只觉得是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无论为人处事还是工作上,她口碑都很好。”廖卓安回忆,做护理工作的何燕新对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加班加点,同事有事二话不说就顶上,临时加任务也勤勤恳恳完成,没有任何怨言。

母亲已去世多年,蓝松还保留着她的一些遗物,母亲和外公的通信里,是两代人对祖国一片深情的见证。“母亲对国家对党一片真心,如果某天听到我们说国家哪里不好,她一定会当场发脾气批评我们。”蓝松说,母亲常对他们说,祖国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不要有意见,我们要好好建设国家。

新闻推荐

大埔县陶瓷基地发展迎来好消息 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大埔县陶瓷基地通过“地方申报、专家初审、商务部复核、公示”等程序后,获得了国家外贸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