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 泥塑艺术家刘沅声的乡土情怀

梅州日报 2019-08-13 10:54

刘沅声和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陈潮华摄)刘沅声在创作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叶怀忠摄)竖立在北联红色村的大型铸铜雕塑《渡口之战》。(陈潮华摄)

2019年6月18日,升级后的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特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梅州市民间技艺大师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应邀在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展出了他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客家风情泥塑系列陶质作品共69(组)件。展出近二个月来,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有不少家长把他的作品当作进行客家传统教育的教材,专程带着孩子前来观看。

●本报记者陈潮华

12年前,2007年冬,刘沅声的39件反映客家历史的泥塑圆雕作品首次在新落成的梅州客家博物馆中展出5个月,这些作品线条粗犷,风格质朴,人物造型生动,题材独特,泥土味、乡土味扑面而来,一时引起轰动。刘沅声也因此一举成名,媒体争相报道。著名雕塑大师潘鹤看过他的泥塑作品后,高度赞誉他“用泥土凝固客家风情,留给千秋万代”。

用泥塑记录

渐渐远去的客家传统

“我的初心就是想用泥土记录渐渐远去的客家传统风俗民情,留给后人,为传承和弘扬客家传统文化做点事。”刘沅声说,他内心深处有着对客家传统文化深深的热爱。成名至今12年来,刘沅声怀着强烈的使命感,用陶土和立体的造型语言讲客家故事,留住客家乡愁,呼唤乡土情怀。

刘沅声的泥塑作品主要以客家历史和乡土生活为题材,分为“历史篇”“耕读篇”“童趣篇”“家教篇”“新风篇”等系列。如反映客家人南迁历史的《客家大迁徙》;反映客家人教育子女的《家风家教》;记录客家风情风物的《客家大喜》《砻谷》《放米》《踏粄》《四手茶》《圣旨口》《对歌》《鸡公车》;反映客家新时代的《新路》《看新房》《客家处处风光好》等。

看刘沅声的作品,就像是在看一部客家风情故事集。如反映客家历史渊源的《客家大迁徙》由19组作品组成,立体再现了客家人筚路蓝缕的南迁历程。《客家大喜》由7组作品组成,反映了客家传统的婚庆习俗,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砻谷》《放米》《踏粄》《四手茶》等作品生动地记录了客家人的传统生活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创作的《家风家教》系列,由7组作品组成,如“还细偷针,大了偷金”“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借人平升还满升”“有钱修功德,没钱捡开竻”“积攒零星钱,小钱变大钱”“考满分奖鸡蛋”等,人物表情生动有趣,兼具观赏性和趣味性,表达了客家人的传统价值观。这些泥塑把传统谚语转换为立体造型,设置了长辈教育小孩诚信、向善、感恩、勤奋、节俭等为人处世道理的场景,通过视觉的感观冲击,让人更直观地理解这些传统价值观的内涵。作品以古喻今,对当下仍有现实意义,值得玩味。

刘沅声谨记潘鹤大师“一百年后还有人愿意看你的作品才算成功”的教诲,创作上精益求精,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性。十多年来他的作品获奖众多,曾连续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金奖,获得“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作品《新路》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全国美展”,作品《客家大喜》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创品《围龙笔筒》系列获“首届客都文创大赛”金奖,被选送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他还获得“广东新世纪之星”和“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的荣誉称号。

用大型公共雕塑

讲述客家红色故事

近年来,刘沅声也在艺术形态上进行着转换,向公共雕塑艺术拓展,让艺术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创作了不少大型铸铜雕塑和大型浮雕作品。

2014年他为梅江区客家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德馨园”创作了10个反映客家文化中廉、诚、孝、礼、义、善等传统美德的深浮雕,成为以文化和艺术化育廉洁之风的教材。2017年他以客家人崇文重教传统为题材,创作了高2.3米的第一个大型铸铜雕塑作品《送子过学堂》,竖立在平远县河头镇耕读公园,为繁荣该县的乡村文化添上了一笔艺术亮色。他为平远县博物馆创作的程旼像神形兼备。

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是省级红色村。2018年刘沅声为北联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创作了大型铸铜雕塑《渡口之战》,线条遒劲有力,人物造型雄劲,动作张力大,肌理粗犷,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的英勇气概。《北联红色故事》大型石浮雕长20米,高3.8米,是他的浮雕作品中最大的。内容包括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党组织在北联村的活动。这么大型的石浮雕,多组画面高低、大小、疏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富有美感,体现了作者很强的驾驭能力。艺术造型精准,画面气势磅礴,视觉震撼力强,具有较强的纪实故事性和观赏性,成为当地开展红色教育的最大亮点。

此外,他还为平远县博物馆创作了大型浮雕《客家大迁徙》和《磷石之战》。

刘沅声说,作品是作者情怀的表达,对题材有情怀,才能做出有感染力的作品。2017年,他为了做好五华革命烈士纪念园100多平方米的大型浮雕,查阅了10多本当地党史资料。在一系列复杂的制作工艺中,为完善效果,曾在寒冷的冬天连续工作三天三夜,右脚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冻到失去知觉。

正是这样一种对艺术追求完美的执着,对乡土文化深沉的眷恋,让刘沅声的客家文化情怀收获了沉甸甸的成果。十多年来,他的作品曾多次应邀在梅州和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澳大利亚等地举办展览。尤其2013年央视CCTV《客家足迹行》对刘沅声及其作品的专题报道和2014年应邀参加河南开封举办的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期间的作品展等,无不引起海内外客家乡亲广泛的共鸣,对宣传和弘扬客家文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新闻推荐

爱心企业为环卫工人、园林工人送凉茶 夏日送清凉 关爱暖人心

图为爱心企业为环卫工人、园林工人送上凉茶、饮料等。(王丽莉摄)本报讯(记者王丽莉实习生陈心茹)昨日,广东保灵、白云山和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