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梅州厨师把正宗客味做到海外
舌尖上的乡愁是渗入血脉的,不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华人的乡愁首先触及的便是家乡菜。
有位20世纪初过台湾落地生根的远亲,在经过半个世纪思念亲人而不得归家后,终于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他的爱国爱乡等且不谈,这里谈触动人的一个细节——在他生前,每次带家人回家乡探亲,告别大山里的故乡亲人后来到梅城乘车,必定到围龙屋承德楼的星园酒家“打脚尖”,好好地吃一顿品牌客家菜。百年客家围龙屋,专注做传统客家菜40年,星园酒家的吸引力可见一斑,这座围龙屋里正宗的盐焗鸡、酿豆腐、红焖肉……菜香早已飘出围龙屋,香飘四海。
目前梅州正在进行的“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要将客家菜的魅力继续延伸,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海外,就需要客家菜文化开放与人才输出。在本报8月3日客家菜版的《漂洋过海客家菜,千岛牵连梅水情》一文(记者严伟涛撰写)中,讲述到印尼雅加达的客家餐馆“丽园小厨”经营了17年,以正宗的客家菜声名鹊起,颇受当地华人欢迎。这家餐馆的许多厨具和餐具来自梅州,更引人关注的是,“掌勺”厨师之一曾其祥是来自梅县区梅西镇的一级厨师,他做的盐焗鸡所用的配料来自梅州,药膳汤的材料均是来自梅州的“山珍”……这篇文章开了家乡人的眼界,也开了梅州餐饮行业人士的“脑洞”——在海外,客家菜走好正宗口味的路子一样很关键。
中国烹饪大师、市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钢文在对客家菜传统的40多年的坚守中,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客家菜厨师,还把客家菜带出了国门。以“客家菜”为媒,陈钢文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英国等国表演厨艺,让海外客家人学习、观摩、品尝正宗美味的客家菜,一解思乡之情。他将客家菜分为赣南派、闽西派、梅州派、东江派、海外派等5个流派。海外派的客家菜非正宗口味,旅居海外的客家人将传统客家菜(主要还是梅州菜)进行了演绎改良,陈钢文说:“当地有很多人只记得那个菜的味道,却不会做,所以我们也教他们做客家菜,把最传统的味道在当地留下来。” 看来,梅州客家厨师在海外是很有市场的,在客家菜走向全球,让更多人关注客家菜,客家菜发扬光大的路上,梅州厨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专业客家菜厨师的培养和发展大有前景。
“丽园小厨”的合伙人之一李世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在印尼吃上客家菜,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是饱含了对祖籍国和客都梅州的思念之情。借用那句话,“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中国餐馆”,在港、澳、世界各国,粤菜三大地方菜系之一的客家菜餐馆也会随着客家菜厨师的输出慢慢繁荣起来,相信有一天,有客家餐馆就会有梅州厨师。
(廖智)
新闻推荐
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第三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召开 挖掘侨乡文化助力振兴发展
本报讯(记者陈思杰)昨日上午,市华侨历史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大会暨第三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俊钦,省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