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 追寻峥嵘岁月 振兴红色苏区

梅州日报 2019-08-05 10:45

2019年7月31日,梅江区开展走进红色北联活动,参加活动人员重走红色通道。位于长沙镇陈公坪的红四军兵工厂遗址,红四军曾在此修兵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开展让北联村呈现出到处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

岁月无声,足迹留痕,梅江区的苏区土地留下了朱德、陈毅、叶剑英、朱云卿、林一青等诸多革命先辈走过的红色足迹,“一城两翼”的打造串起了整个梅江红色文化资源(“一城”即梅城,“两翼”即西阳镇和长沙镇两个红色资源的主要聚集地)。

不忘初心,饮水思源。近日,记者踏上梅江苏区这片红色热土,追寻苏区时期峥嵘的革命岁月。

撰文:江 婵王玉婷曾仕谦钟伟才摄影:吴腾江

1

朱德曾在梅城南门作演讲

红四军梅城战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战役。1929年10月15日,红四军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三个纵队共4000多人,从闽西苏区离开,分三路进军东江梅州地区。“红四军的原定路线是在梅县松源集结、打下蕉岭后,经平远,入兴宁、五华,然后到惠州、汕尾等东江赤色区域,计划在海陆丰区域扩大根据地。在占领蕉岭当天,红四军侦知梅城没有正规的部队,只有本县警卫队守城,于是临时改变原计划,转而进攻梅城。”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江文秀介绍说。

10月25日,红四军分两路从蕉城出发,进占新铺,挺进梅县石扇、杨文。25日下午4时左右,红四军大部队进抵梅城大浪口,随即直捣北门祖庙,抢占了金山顶,胜利攻占粤东重镇——梅城。进城后,红四军在梅县县委联络员等组织的协助下,军部驻县政府大院,当即派政治工作人员接管反动县府,焚毁了司法分庭,破监释放了200多名受难者。

26日早晨,东委、梅县县委领导人到达梅城后,随即配合红四军政治工作人员开展政治宣传活动,宣布成立东江革命委员会,到处张贴布告和标语。“中国大部分土地为地主阶级所占有,农民失了使用权,重租承耕地主土地,每年收获常在十分之六以上为地主阶级所剥削,使广大贫苦农民陷于"欲耕无地""有做无食"的痛苦地位……”透过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7人签署的《东江革命委员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地主阶级的贪婪与受压迫农民的疾苦,形成强烈对比。

“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坚决向反动派作斗争!”26日下午,东江革命委员会在梅城南门孔庙(今梅州学宫)召开群众大会,朱德站在大成殿门前的石鼓上,用客家话向六七百名群众进行演讲,宣传红军的政策和纪律,号召大家武装起来,建立苏维埃,打土豪、分土地。一个多小时后,从东较场传来的枪声打破了这场激昂的演讲,面对敌军反扑,红四军随即宣布散会,随后撤往梅南九龙嶂、丰顺马图等根据地驻扎休整。

10月31日,红四军决定反攻梅城,二次攻打梅城之战,但由于国民党军已占据北门和金山顶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红四军顽强抵抗。在攻北门和金山顶之战,枪声、喊杀声响彻梅城,面对伤亡甚众的局面,且敌援军将至,激战6个多小时后,朱德军长下令撤出梅城战斗,经城北玉水等地开赴江西。

历时近半个月,红四军梅城战役推动了东江土地革命和粤东北苏区的创立。

时过境迁,历史印记犹存,踏进充满人文气息的梅州学宫,红四军梅城战役历史陈列室向后人铺开了历史画卷,且将历史功绩娓娓道来,朱德曾站立的八角石鼓依然伫立在大成殿前,似乎在无声地述说昔日的峥嵘岁月。

2

走进西阳聆听红色故事

作为革命时期东江地区梅埔丰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西阳镇是梅埔边和梅兴丰华边革命斗争的枢纽。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位于西阳镇明山嶂的板盖坑成为梅州最早建立区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

林一青,西阳镇白宫阁公岭村人,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共西阳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1927年,27岁的林一青亲自参加并指挥梅县人民武装起义,曾任中共梅县县委常委、代县长。“1924年间,林一青开始重视山区的革命工作,在白宫阁公岭村周围秘密搞革命活动,从此在明山播下了革命种子……”《明山村史》记录了西阳镇明山嶂村庄的“翻身史”,字里行间体现了革命给苏区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爷爷林一青在东较场就义时年仅28岁,我父亲林隆三当时才3岁,我们孙辈几人从小听着父辈讲述的祖父事迹长大。”在百年老屋崇德楼讲述故事的老人,是林一青烈士的亲孙林富明。他说,林一青从小爱读革命书籍,年少时就读于阁公岭村立本学校、西阳中学、梅县东山中学和上海南洋中学,受到先进思想的洗礼,期间林一青曾到毛里求斯从商,但一心向党的他,在不久后便弃商返乡了。

“为了培养革命青年,林一青在1926年任职立本学校的校长,他宣传妇女解放,推崇男女平等教育理念,他经常在学校、圩镇等公共场所公开宣传革命,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林富明说,林一青开始发展地下活动时,曾三次变卖家中财产,用作支援革命经费,购买的枪支弹药则埋藏在铁芒萁下,再偷偷运回家中,壮大革命武装力量。林一青还深入边远山区进行革命工作,在明山嶂建立秘密革命基地,经常深夜步行出发,有时甚至彻夜不归,露宿于林间草丛之中。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了反抗蒋介石的屠杀,中共梅县部委与共青团梅县地委联合改组成“梅县武装斗争委员会”,5月12日下午,梅城党组织130多名武装人员突袭县政府,解除国民党地方武装。与此同时,西阳、畲江、丙村、松口四大圩镇也相继举行暴动,反击国民党右派进攻。第二天,在梅城东较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红色政权——梅县人民政府。“五一二”工人武装暴动,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有周密部署的武装斗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梅县土地革命的序幕。时年27岁的林一青是“五一二”暴动的骨干力量,暴动成功后,他被公推成为县委委员。

1928年12月18日晚,林一青与两位同志在白宫圩某商铺召开秘密会议,会后留宿于店中,不料被国民党反动派收买的叛徒告密,200多名国民党反动军将商铺、立本学校及林一青住家围得水泄不通。天将拂晓,为了掩护在白宫阁公岭村检查布置工作的县委同志脱险,林一青在突围时,没有往可以冲出敌包围圈的阁公岭村方向走,而向敌军密集的南面走,行踪被发现,不幸被捕。

“押解途中,有个国民党委员指着林一青的额头侮辱中国共产党。我爷爷火冒三丈,趁机张嘴狠狠一咬,咬得那人手指流血,最终换来一顿毒打。被押到梅城东较场后,面对严刑拷打、哄骗引诱等手段,林一青也坚贞不屈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丝毫不透露党的秘密。1928年12月22日,他最终在东较场被害……”讲到林一青英勇就义时,林富明长叹一声,语气甚为沉重。如今,林一青的后代悉心地保存着史料、打理着保存完好的故居,希望先烈的英勇形象永远活在苏区人民的心中。

红色基因代代传,林一青烈士牺牲后,其生前培养的先进革命青年,接过红色火炬,延续革命历史。1927年前后,西阳镇北联村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林诗源曾在林一青的安排下,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农会,在中心屋诚怡公祠办民众夜校和新青年学习所,发展一批先进青年入党。据了解,诚怡公祠一共出了林诗源、林镜源两位中共地下工作者和林照生等八位革命战士,其中,林照生、林超炬、林超桂三位烈士为实现共产主义献出生命。

“我从小听父亲丘贵元讲述革命故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毕业后带领群众开路,帮助群众走出去,如今把北联村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村,就是希望后人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把红色故事传承下去。”丘勇平是林诗源的外孙,现任西阳镇北联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助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建设,如今的北联村到处呈现红日高照、绿意盎然的农村新貌。

3

丰梅县苏维埃政府等

遗址设在长沙陈公坪

溪水环绕,竹林葱郁。记者从长沙镇政府出发,沿着上罗村的下村、中村、上村一路蜿蜒前行,深入群山环抱的陈公坪。由于陈公坪与丰顺马图北山嶂、梅县梅南九龙嶂相连,其地貌狭长陡峭、地势易守难攻,该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为重要据点之一。丰梅县苏维埃政府、红军兵工厂、红军印刷厂、红军医院(重庆楼)、红军药铺等遗址均分布在陈公坪。

“我的父母亲参加革命时我还没有出生,但自打我懂事以来,他们就经常讲革命故事给我听,教导我革命故事要世代相传。”今年90岁高龄的江海华,是长沙镇上罗村陈公坪的“老革命”,在当地当了32年的村支书,谈起革命故事,老人不仅思维清晰,讲解细致,声音还非常洪亮。

“革命时期,东江工农红军把150多名伤员病兵转移到陈公坪的重庆楼,这座既隐蔽又便于伤兵疗养的民房便成了红军医院。”江海华说,当时陈公坪革命热情高涨,村民非常支持革命。“每逢农历"三、六、九"的长沙圩日,就有几十名村民把药方藏在火柴盒里,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挑着担子,沿着一米宽的山路,步行两三个钟到长沙圩的药铺(地下联络点),帮负伤的官兵开药。当时沿路的国民党军检查严密,每人只能分散着带两三服药回来,冒着生命危险渡过重重难关,非常不容易。”

“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等人还曾到陈公坪红军医院看望伤病员。”江海华说,在军民团结协作下,百名红军官兵全部得到医治,并陆续返回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公坪有5名烈士长眠于故土。由于从小对革命事迹耳濡目染,在解放战争时期,江海华追寻内心的革命火种,成为一名哨兵。后来,江海华任职陈公坪的村支书,数十年来致力于为苏区人民打通村路,在生活中教导子女弘扬革命精神。

革命硝烟早已消散,放眼望去,红军医院遗址正在加紧重建。长沙镇党委委员李继贤告诉记者,当前,长沙镇正在打造“红色长沙,绿色家园”,红军医院、苏维埃政府,以及曾经用以修兵器的兵工厂、发展革命宣传的印刷厂等陈公坪革命旧址群,均被纳入长沙镇的红色改造项目, “红色长沙”将乘着老苏区建设的东风,进入红色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新闻推荐

老旧小区改造要“内外兼修”

■子絮近日,梅江区在江南街道梅龙社区举行“共同缔造幸福家园”——新中苑老旧小区改造动员会。据悉,“共同缔造”的理念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