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酿出”金山银山 蕉岭县依托青山美水发展特色酒产业,推陈出新打造富民产业
俯瞰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村。
何森垚摄
更换包装后的客家酿酒。
何森垚摄
在广东南国白珍珠酒业有限公司的酒窖中,存放着一大批具有年份的白酒。何森垚摄
技术人员定期检查生产设备,保证酒的品质。何森垚摄
工作人员在包装贴牌。
何森垚摄
技术人员对酒的品质进行检测后,露出满意的微笑。
何森垚摄
“这个酒的味道很不错,是怎么酿造的呢?”“第一次喝客家娘酒,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入口感觉很好,这个包装也比较新颖。”“没想到蕉岭的酒这么有特色,我要介绍给朋友尝一尝。”今年6月,论稻蕉岭·一米惊人——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期间,在蕉岭(南沙)体育馆内的蕉岭县特色农产品展示区、蕉岭稻米品牌展示区、客家米粄文化体验展示区和蕉岭乡村旅游文化展示区,特地赶来品尝美食美酒的群众络绎不绝,蕉岭本地酿造的娘酒和白酒成了展销的“宠儿”。
“蕉岭县酿造的娘酒和白酒,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代表之一,深受肯定,这与当地的酿酒历史和自然条件有关。”广东南国白珍珠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凯说,把蕉岭的好山好水转化为好酒好特产,是蕉岭县委、县政府近年来鼓励引导的方向,也是该县酒行业积极探索的新发展路径。
黄培强祝银清廖静宜
历史悠久
好山好水酿好酒
驱车驶入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村,青山相迎,绿树夹道,弯曲的山路不断延伸,干净的路面和车窗外具有客家元素的房屋相衬,使乘车人的疲劳感顿时消失。
行走在高思村,崇文重教之风镌刻在古老的建筑之中。地处山区的高思村,四面环山,空气中弥漫着若有似无的酒香。
根据历史记载,高思村酿酒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末期,高思酒厂建立,以生产米酒为主。关于高思的酒,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相传,铁拐李仙师,拄着拐杖,挽着酒葫芦,驾云向南而去,来到了蕉岭县高思村内,只见高思村周围人们在忙于挑水、酿酒,便将壶中酒洒向高思大地,仙师倾壶之处,变成一个酒缸形的水潭,乡人为纪念铁拐李先师便把这个水潭,取名为“酒缸潭”。
“高思米酒历来有美酒之称。这里家家户户都会酿造酒,酿出来的酒具有绵、甜、香、浓等特点,广受欢迎,也成为当地村民致富途径之一。”蓝坊镇文化站站长张健锋说,高思酒已经成为高思村的另外一个符号,酒香远飘。
高思村的酒产业发展得益于蕉岭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据统计,蕉岭县森林覆盖率达79.4%,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100%,一年四季水源充足。业内人员表示,当前蕉岭县依托“世界长寿乡”美誉和境内优质水资源,全县酿酒业稳步发展,蓝坊镇高思村及长潭镇、蕉城镇、文福镇等地均有分布,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促成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的良好循环。
“高思的酒为什么这么好喝,其实就是高思的水源和环境特别好,纯净无污染。”张健锋说,南国白珍珠和高泉酒缸潭酒都是产自高思当地,具有代表性。
广东南国白珍珠酒业有限公司(原蕉岭县高思酒厂)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1986年发明用糯米酿制成白酒,“南国白珍珠”便是纯糯米精酿的代表之一。因其创新的酿制工艺和独特的风味,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信产品奖,1995年被联合国授予“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绵甜醇厚、幽雅爽净、诸味协调、回味怡畅且多饮不伤大脑之感觉,成为该酒的卖点之一,既有"南国"的醇和又有"北酒"的绵香,两者融合在一起,口感得到很多顾客的点赞。”汤凯说,酒厂现在配有专门的酿酒师、品酒师,为的就是保证酿出来的酒能够品质如一,公司现在年生产白酒1500多吨,产品多达十几种,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欢迎。
广东南国白珍珠酒业有限公司大院内,蕉岭酒文化展示厅已经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进行客家元素的特色装修。“我们有好山好水,酿出好酒,也要讲好酒故事,倡导健康理念,与我们的长寿文化、客家文化相结合。”汤凯说,不久后这里将成为展示本土酒业发展的文化窗口。
汤凯认为,蕉岭县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积极寻求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给该县酒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酿造出更加优质的酒,也鞭策我们要进一步提高酿造技艺,结合绿色生态走出酒业致富路。”
推陈出新
走出品牌“年轻态”
中午时分,刚从中山市回来的童枝花顾不上休息,就往自家的酒厂跑。“我是2017年开始接触酿酒的,也是自己的喜好之一,想把我们蕉岭的酒推出外面市场,主打客家娘酒。”童枝花边查看车间的生产情况,边记录每批酒的具体信息。
广东梅岭泉酒业有限公司位于蕉岭县文福镇鹤湖村,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酒的品质好坏,与环境肯定有关,我们当初也是选了很久才确定建厂在这里。”童枝花说,这里是水的源头所在,能够保证水质要求。
在和童枝花的交谈中,记者还获得一个令人意外的信息。这个对客家娘酒情有独钟、娓娓道来的酒厂负责人,其实并不是蕉岭本地人。“我算是新蕉岭人,是外嫁过来的媳妇,我老家是湖南的。”童枝花开玩笑说,正是成为蕉岭媳妇,才让她对客家娘酒有了更深的认识。
客家娘酒是用糯米酿造的一种酒,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与鸡等材料一起煲,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润肺之功效,客家产妇坐月子都会饮用。
“当时我婆婆让我喝这个,我还很怀疑,特地去找了相关资料,了解娘酒背后的故事,没想到客家娘酒还具有保健功能。既然是好东西,那我就要大力推广。”客家人普通的饮食习惯,让这位外来媳妇有了开办酒厂的想法。
截至2019年7月,蕉岭县共有酒类生产单位47家,其中酒类生产企业12家,酒类生产小作坊35家在庞大的市场,童枝花酿造的娘酒要怎么脱颖而出呢?
娘酒的酿造,家家户户都会,但每家每户酿造出来的口感都稍有差别,要怎么统一保证品质呢?童枝花走访当地的酿造能手,品尝百家口味,不断筛选,直到酒的各方面都达标。“一旦没有统一的口感和标准,就打不开市场,制作工艺我们要传承,也要与时俱进。”童枝花表示,自己的目标就是把客家娘酒打造成日常餐桌上的饮品。
“我们设计了这种瓶子作为产品包装,一是美观二是方便携带。”广东梅岭泉酒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高端上档次的瘦高瓶子正陆续通过灌装线,整个流水线忙碌有序。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娘酒包装多采用酒坛、塑料瓶,保存携带都不方便,这也是娘酒难以走向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品牌打造中,广东梅岭泉酒业有限公司坚持“本土的产品就要有本土的味道”原则,推出“客家酩酿娘酒精品”“18娘”等年轻态系列产品,在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期间,吸引不少年轻客户。“我们娘酒不单是产妇月子期间能喝,平时也可以作为餐饮饮料,梅岭泉娘酒12°半甜型的产品,跟普通的葡萄酒差不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童枝花说,目前产品市场主要在广东,接下来要在全国推广。
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
“这是金刚根,是一种药材,通过粉碎机粉碎之后就拿去蒸,发酵之后再去蒸馏。”在蕉岭县文福镇马甲头酒厂,负责人丘文丰细细讲解着用金刚根酿造酒的过程,这也是他的独门秘诀。
成立于1998年的广东省蕉岭县马甲头酒厂,是丘文丰一手建设起来的。“当时觉得没什么工作适合自己的,就想着酿酒,毕竟蕉岭的酒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丘文丰说,为了和别人的不一样,他选择了用金刚根作为原材料进行酿酒,马甲头酒便源于此。
“这些都是野生的,丘陵地带都有生长。我做了20多年马甲头酒了,每年都需要近40万斤金刚根作为酿酒的原材料,大部分采购自福建。”丘文丰告诉记者,马甲头为客家话叫法,学名叫菝葜,也称金刚藤、金刚根,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藤本落叶攀附植物,马甲头的茎为金刚根,多用于酿酒和入药。
丘文丰在摸索中不断总结出金刚根酿酒的方法。2018年,丘文丰“用金刚根酿造酒的方法”被国家授予“专利产品”荣誉称号,成为蕉岭县酒特色产业的一朵奇葩。“第一次喝觉得不习惯,后面就慢慢喜欢上这种味道了。”作为丘文丰的老客户李叔笑着说。
“我接下来还想要种植金刚根,土地正在流转中,主要就是解决材料问题和周边农户的就业问题。”丘文丰说,每年采收金刚根的季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让他萌发了自己种植金刚根的想法。“一旦规模种植,首先一个带动周边的农户就业,另外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减少生产成本。”
与此同时,丘文丰还专门找人根据酒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优势,设计出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你看这里有一片大的水域,周边的绿化树木正在种植,到时可以一步一步把一二三产业结合起来,走融合发展的路子。”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战略,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在风景优美的长潭镇,广东一线天酒业有限公司酿制出了中国唯一的蜜香型白酒和蜂蜜白兰地。目前,该公司已着手新征建设用地500亩,将在2至3年内建设一个规模化、时尚化的“岭南第一酒庄”——一线天酿酒集团。届时,赏长潭美景、品蕉岭美酒或许将成为该地区又一发展动力。
◆记者观察
做好引导
积极推动蕉岭酒产业
高质量发展
好山好水出特产。作为世界长寿乡的蕉岭县,拥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在深耕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的基础上,蕉岭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特色发展模式,围绕一粒米、一杯茶、一瓶水、一棵笋、一瓶蜜“五个一”长寿食品开发,促进蕉岭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酒产业作为“资源再生、市场广阔、税利率高、带动力强”的产业,在蕉岭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梅州是中国客家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二是蕉岭县拥有酒业企业和持有生产许可证酒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
走马蕉岭,酒业生产主要分布蓝坊镇高思村及长潭镇、蕉城镇等地,产品以白酒和娘酒为主,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同时,蕉岭县大部分酒业企业已储有一大批10年以上年份的酒,这些酒产品的价值随着储藏年份的增加将成倍增长,如果投放市场、形成品牌、打开销路,将会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截至2019年7月,蕉岭县共有酒类生产单位47家,酒类生产企业中包含9家白酒、8家其他酒、1家葡萄酒及果酒生产企业;酒类生产小作坊包含33家白酒和2家广东黄酒生产小作坊。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蕉岭县有规模的酒类生产单位较少,大部分还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要形成产业,就必须有产业的标准。酒类生产小作坊生产成本低,投入见效快,但也容易存在生产过程不规范、品牌缺失、品质得不到保障、监管难度大等发展难题。
如何进一步规范酒类生产小作坊生产,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记者认为重在引导,建立统一的品牌和生产标准,做大做强酒业产业,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增长点。
政府层面,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引导成立酒类协会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酒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制定相关的生产标准和公共区域品牌,提高蕉岭县酒业品牌价值。同时,着力解决用地难和融资难问题,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资金扶持,打造名优产品。
企业层面,需要进一步与科研对接加强技术创新,通过突出文化定位,做好本地酒产业发展历史的收集以及整理,形成成套规模的宣传资料,加大宣传力度、借力酒类活动以及发展酒业旅游等方式拓宽营销渠道。
当前,酒业发展已经呈现“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引导规范,突出“健康”“长寿文化”“休闲体验”发展理念,真正把蕉岭酒业发展有机融合到发展过程中。
新闻推荐
蕉岭县上半年发展态势良好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市前列 发挥寿乡优势 助推经济腾飞
●本报记者严伟涛特约记者祝银清汪敬淼生产总值47亿元、比增7.0%,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5.9%,增速全市第一……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