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创文”身影

南方日报 2019-08-01 06:34

陈颖通(左二)十年如一日冲锋在环境卫生整治的第一线。资料图片

黄云光(右一)积极奔走在关爱和帮扶抗战老兵的第一线。资料图片

熊永和手里捧着一叠叠“孩子们”给他写的感谢信。吴腾江摄

编前语

为文明出行挥洒汗水的创文志愿者,奔波在马路上保道路安全畅通的交通卫士,行走于街头巷尾拆违治乱的城管人,还有活跃在基层一线甘于奉献的环卫工人……

梅江区“创文”行动中,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许多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人物。这群梅江“创文”人,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助推着创文工作深入开展,也为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寻找更多这样的美丽“创文人”,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他是梅江区环境卫生整治的“活地图”,是广大干部眼中敢管敢干的“工作硬汉”,是群众心目中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今年58岁的陈颖通,是梅江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主任。在梅江区大力整治城乡地区“脏乱差”“六乱”等现象的工作中,他十年如一日带头走在第一线,走遍了每个村(社区),也对每个角落的环境卫生状况了如指掌。

他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曾多次被评为“梅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个人。

陈颖通:在岗一天尽责一日

敢拼敢干有担当有作为

“一出门就要"走断脚"为止,要走街道,也要走村庄。”这是梅江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工作人员对陈颖通的印象。陈颖通是公认的全区环境卫生“人肉导航”和“环卫百科”。因为他每日深入大街小巷巡查整治,所以全区没有哪个村、哪条路是他不清楚的。

一直以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的很多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无论难度多大,只要有任务,陈颖通都是立即执行,及时处理。在他的字典里,工作中从没“退缩”两个字,敢于“硬碰硬”。

在2018年第五届客商大会期间,三角镇会同城监大队到S223线东升段开展整治工作时,要依法拆除沿街违法乱搭建物,却遇到了某户人家的非法阻拦,一时大家都犯了难。

这时,陈颖通主动站了出来,带头拆除违法搭建物,却不幸遭到了恶意袭击,一个半大的砖头“啪”地打在陈颖通的背部。那一瞬间,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吓了一跳,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只专注完成自己的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不再理会无理的谩骂,纷纷投身工作,成功完成了整治任务。

陈颖通回忆,在这些年的整治工作中,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阻挠的次数数不胜数。“如果干工作人人都怕,人人都不敢上前,那么整治工作就无法推进,全区环境卫生也不会变好,”陈颖通多次说道,“我相信,群众的文明意识是会随着环境变好而逐步提高的,而我们的整治工作正是迈向文明城市踏出的第一步。”

今年5月14日,梅江区多部门联合执法队在梅城江南华建市场开展城市管理整治行动中,有一户人家无视执法部门早已发放的整改通知,不仅阻碍执法,还趁机抱住陈颖通的右大腿并张嘴将其咬伤,但他还是坚持带队完成了整治任务。

由于陈颖通工作有干劲,经验丰富,办事效率高,慢慢地,各个部门都形成了“要整治找陈颖通”的习惯,“整治一哥”的名声在全区悄然走红,有他在现场指挥的整治行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但凡得知有整治任务,陈颖通从不推诿,每次都冲在首位。

同时,他也是协调各个单位、部门的纽带,在他的带领下,每次联合行动仿若有了“主心骨”,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乡环境“脏乱差”、“六乱”现象得到极大改善。

曾经“脏乱差”的农贸市场,蝶变为整齐划一的集市;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逐步消灭,爬满“小广告”的墙壁粉刷一新;乱摆乱卖的小摊档变得规范整洁,乱搭乱挂的横幅、广告牌明显减少……“巩卫”“创文”的触角延伸到了的每条巷道、每个角落,都有陈颖通忙碌的身影。

克勤克俭好干部好榜样

在陈颖通眼里,只要有整治任务,便没有“上班”“下班”的时间概念,永远以工作为主。即便是周末,他也经常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四周逛逛,找环境卫生的“茬”。

在2018年“巩卫”省级检查来临前的周末,下起了瓢泼大雨,为了能更加细致地检查各大小街道是否还有卫生死角,陈颖通骑着摩托车到处巡查,却不慎摔倒,手臂双腿到处都是擦伤,但他坚持到岗,若不是左手无法伸直、脚步偶尔略有停顿,同事们都没发现其中“蹊跷”。

为了工作,他常常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2018年5月至10月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百日整治工作期间,因为每天坚持到场劝导群众、指挥整治工作,陈颖通的嗓子都干哑了,有时甚至说不出话来。即便如此,他也没停下手中工作,仅抽出四天吃中午饭的时间去医院打消炎药,然后又立即奔向整治现场。

近两个月,梅江区上下掀起了农贸市场整治热潮,作为主要带队负责人,陈颖通每天都到市场及周边指挥整治工作,高温酷暑下,不仅嗓子喊哑了,连手持喇叭都已更换了好几个。“他的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江北所负责人黄日雄说。

陈颖通对工作要求很高,对自己也非常严格。但他却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就想着在还有三年不到的工作时间,要扎扎实实做,留下好的东西、好的印象给大家。”

而在他的感染下,身边的同事也总是齐心协力、干劲十足,充分发挥创建“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扎实开展各项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为全区人居环境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云光:服务时长超两千六百小时志愿服务“上了瘾”

黑格尔说过:“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道德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道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道德的。”在梅江区,便有这样一位默默付出的好人,他叫黄云光。

他是梅州市广电民生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曾被评为“《民生820》十佳志愿者”“梅州市最美志愿者”。在过去的三年里,黄云光一直积极参与服务队组织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奔走在梅州各县、市、区、镇、村的志愿服务一线。

截至目前,他的总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2600小时,志愿服务里程超10万公里,帮助和服务过的民众数量之多难以具体统计,以实际行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乐善好施

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

正所谓“心在哪儿,时间就在哪儿;时间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在黄云光看来,成为一名志愿者,是源于内心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深深热爱。

黄云光共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900场。其中,在近30场献血活动中,他共计无偿献血5000ml,每一次血库告急,他都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用自己的热血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用血保障;在《民生820》助残疾人和贫困户梦想成真活动中,他的足迹跟随栏目组的记者行至了梅州各县市区共计40余户受助家庭中;在各类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中,他用个人收入为诸多意外烧伤、意外致残、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捐款以及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的治疗费总额达11万余元。

2017年6月,梅州市启动“文明交通”专项志愿服务行动后,黄云光又参与、坚守在一线,“逢活动,必参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出于对他的信任,他被队友们推选为服务队每次开展活动时的“带队负责人”,对内服务于队友,对外服务于各类服务对象、对接各相关职能部门。

截至目前,他参与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已达140余场;从严寒服务到酷暑,从盛夏坚守到深秋,经常途经他所服务路段的市民们都已对他非常熟悉,时常就会通过为他送水、送凉茶来表达对他的服务的认可和支持。对于他而言,这则是莫大的鼓励,让他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累并快乐着。

2016年12月31日,梅州市电视台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梅州市广电民生志愿者协会,作为《民生820》志愿者服务队中的积极分子,黄云光被推选为协会副会长,在志愿者服务队中发挥着表率作用。

面对着一项项荣誉,黄云光却觉得最珍贵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即便是助人为乐的过程中带来了身心的劳累,但却令他产生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上的收获。因而,他一直都笑称“施比受者更有福”。

尊老爱幼

默默关爱和帮扶抗战老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事业的这四个年头里,除了各类公益、慈善、助人活动外,黄云光还积极奔走在关爱和帮扶抗战老兵的第一线。

每个月,他都会为常住梅县的老兵送“二金”,为其往返两次金门领取生活金保驾护航,就这样坚持了数年。他一直默默地无偿提供车辆、贴心照料和接送,截至目前,累计为此奔走的里程已达5万多公里。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除了尊老,黄云光更加懂得并且肯花心思“爱幼”。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关爱山区留守儿童,每逢与其有关的“送温暖”行动,他都会忙里偷闲地去参与。几年下来,他风雨不误,不辞劳苦,已共计为300多场相关活动提供过运载物资和现场互动服务。

在平时的生活中,黄云光也是个热心肠的人。一次,在江南片区拆迁建设时,他用自家的卡车无偿帮助街坊邻居运送家具、搬迁大件物品,据当地的镇村干部粗略统计,这一过程中,黄云光的身体力行和不辞劳苦共计惠及100多户村民。

诸如“路遇伤者及时施救”“拾获财物想方设法联系失主将其完璧归赵”等好人好事,在黄云光身上更是早已成为一种“如同和穿衣吃饭一般自然而然的生活内容”了。

常言道: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则是一种选择。在黄云光的人生字典里,乐于助人、乐于付出、乐于投身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正是他用数年如一日的行动为自己的名字所作出的最真实、最美好的诠释。

熊永和:

怀揣工人情怀

心系贫困学子

以善而居,便以自德。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郊街道三角塘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普通退休环卫工人——熊永和。

今年75岁的他,33年来用攒下的辛苦钱资助贫困学子,累计捐资130多万元,延续了35名贫困学子的读书梦,给贫困学子带来温暖的“家”。一身正气的他,舍己救人、勇抓歹徒、治病救人……一桩桩爱心善事,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点赞传颂。

熊永和的善心、善举、善德,也让他收获了广东省“爱心父母大联盟”金奖、“广东好人”、广东十大“最美家庭”、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

环卫工人的“最美情怀”

熊永和的资助之路得从1986年的那场洪水说起。

那年7月,梅州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梅城多处河堤决口,城区周围顿成泽国,一些百姓无家可归,一些孩子成为孤儿,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外漂泊。四岁失去双亲的熊永和深知孤儿的处境多么艰难。那一夜,他对妻子刘利霞说:“我们不能让这些无辜的孩子走上自己的路子,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继续生活、继续学习……”征得妻子同意后,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攒下的200元存款捐给了一名8岁的失学儿童成金华,这对于当时月收入不足百元的家庭来说,这笔“巨款”足够他们一家四口用好一阵子。在熊永和的帮助下,这名孩子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熊永和从未后悔,只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条助学路一走就是33年,如今还在继续。每年七八月间,梅州就会举行“希望工程”认捐活动,熊永和都会去参加,每次800元至1000元的捐款都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熊永和出身贫苦,家庭并不富裕。“我家虽然清贫,但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我们毫无怨言,全力支持!”当人们问他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前行,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是孤儿,我不愿看到孩子受苦。”

贫困学子的“爱心父母”

33年来,他一直利用微薄的工资和退休金,加上帮人修单车、开小店卖杂货、周末载客载货、帮人看病治病等方式所得的收入,坚持无偿助学,目前已资助过的35名贫困学生,有29名已走出社会参加了工作,其中有15名大学生。

熊方芳是未满月而被熊永和在西郊街道西区市场清理垃圾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抚养的孩子,后办理收养并入户口,起名“熊方芳”。这个聪明机灵的“女儿”在美术方面独具天赋,熊永和知道学美术要花不少钱,但他还是支持“女儿”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熊方芳没有辜负“爸妈”的期望,考上了一所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之后,熊永和还同时资助刚考上大学的王佳玲、卢庆珠(中山大学)、徐丽敏(华南师范大学)、刘祥(广州中医药大学)进入大学校园。每到八月份开学季,熊永和就四处筹钱,帮助他们三人交学费,每年约2万多元。四年来,共拿出资助款9万多元,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像这样的助学名单还有很多。他对学子慷慨,对自己却非常“吝啬”。而今,熊永和住的房子还是七年前买的二手楼,不大的房子隔出三个房间,简单地刷了白墙。这是他们一家用常年省吃俭用的积蓄换来的房子,更是许多贫困学子第二个温暖的“家”。

每到逢年过节,熊永和的家里就特别热闹,许多孩子都来到这个温暖的家,看望曾经资助过他们读书的“爱心父母”。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义父”“义母”。已过古稀之年的熊永和总是说:“只要身体还撑得住,只要这些孩子还继续读书,我就会资助到底……”

最让熊永和夫妻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资助过的孩子参加工作后也开始捐资助学,回报社会了。2013年开始,他们的两个“义子”也参加了“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捐助活动,分别承担了一名贫困学子大学四年的学费。他们表示,一定会延续义父义母的善举,继续捐助贫困孩子,圆他们的读书梦。

家喻户晓的“文明楷模”

熊永和不仅是贫困学子的“爱心父母”,还是家喻户晓的“好人”。他乐于助人、向上向善,堪称新时代的“文明楷模”。

1973年5月,泥水修理工彭大路、廖柏粦等三人在梅江区南门广场公厕疏通厕所时,被天然沼气熏晕,倒在厕所里一动不动。熊永和闻讯前往,征求在场派出所干警同意后,用绳索做安全带下去救人,将三人救出,挽救了其中一人的生命。事后,梅县政府在工人文化馆召开表彰会,给熊永和记二等功,颁发200元奖金和衣服一套。

因为懂一些医术,熊永和还经常为街坊邻居无偿服务。2016年7月的一天,金苑小区C栋501房的80岁老人黄婆(何招秀)在大院里与邻居闲谈,因心脏病突发,手脚僵直,不省人事。熊永和得知情况后,赶忙给病人做穴位按摩。20分钟后,病人终于醒来了,救护车也就过来了。熊永和二话没说,一同护送病人到医院,帮病人交费,直到病人家属到来。事后,病人家属送2000元现金及礼品来慰问,但熊永和拒不收钱,他们只好在小区内写大字报表扬这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这样的爱心善事,举不胜举。2018年,梅州市委宣传部聘任他为梅州市“百姓宣讲团”成员,到社区巡回宣讲。老人在宣讲时说过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我宣讲不是宣扬我的事迹,我是在讲述我的成长经历,歌颂伟大祖国的改革开放,感恩党和政府给我的荣誉。”

黄思华梅江区文明办

新闻推荐

梅县区探索交叉巡察模式提升村级巡察质效 “六个一”方法解决基层问题

本报讯今年以来,梅县区探索创新交叉巡察模式,推动巡察利剑直插基层,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大的突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