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干部主动投案成反腐新常态 党的十九大至今年4月,梅州市已有20人主动投案
羊城晚报讯 记者危健峰、通讯员梅纪宣报道:2018年2月9日,彼时梅州市监察委员会刚刚挂牌成立还不到1个月,梅州市纪委监委信访室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特殊的客人是管某明,他是来主动投案的。在信访室他主动交代他作为梅州市市政建设集团公司的职工,私自挪用公司资金用于买卖黄金、炒股等违纪违法事实。实际上管某明的案子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至今年4月,梅州市共有20人主动投案,主动投案成梅州反腐新常态。
震慑感召双管齐下
2019年3月14 日,梅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保障股股长陈某龙主动投案,主动交代其2018年在任梅江区客都大桥连接线项目湾下工作队资料员期间,存在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的问题。
据统计,2018年梅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3643件,立案1242件,同比上升38%,办案总数首次突破千件,结案119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52人,其中很多就是主动投案和主动交代问题的案例。除了保持反腐力度外,通过加强教育和用情感召干部也是梅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例如在追逃追赃工作中,梅州市纪委监委就通过向外逃人员亲属好友讲政策、讲法律、讲出路,用政策和亲情感化追回两名外逃人员。
从“侥幸观望”到“主动交待”
煎熬、痛苦、焦虑……许多“问题党员干部”在忏悔记录中常用类似的形容词形容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后的心态,在“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氛围之下,越来越多“问题党员干部”认识到难逃审查调查,便放弃侥幸心态,主动交代问题。
“我现在向组织交代一切”,“我也交代”,“我也交代”……四天之内,梅州市丰顺县小胜镇中社村原支部书记李某文、中社村原村支部书记李某东、县扶贫局原副局长张某平等五人先后到丰顺县纪委监委投案,坦白交代问题。
事情源于2018年6月,群众举报小胜镇中社村村干部存在截留挪用扶贫专项资金的问题。接到举报后丰顺县纪委监委成立了调查组,在固定相关外围证据后敲山震虎,向镇村相关人员传达信息:组织已经掌握了大量事实证据,如果镇村涉案人员不如实交代,极有可能成为“被立案审查的极少数”。
“我想着犯下的错误迟早会被组织发现,心理压力很大,夜里睡不着,很纠结,所以就决定主动交代问题,争取从宽处理。”李某文在调查组喊话的第二天主动来到了调查组的办公室。随后,调查组人员对其他涉案人员再次进行“政策喊话”,在政策感召下,其他四名涉案人员逐渐放下心理包袱,投案主动交代问题。
办案讲力度也讲温度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监督执纪过程中,梅州市纪检监察机关要求精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七看”,看违纪情节、看危害程度、看时间节点、看动机原因、看认错态度、看一贯表现、看群众口碑,综合考量、慎重处置,对于主动投案、如实交代问题的党员干部,给政策给出路,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在人文关怀上,也展现出执纪“温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晓娟)昨日,2019年“百名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梅州行”活动总结座谈会在梅城召开。市委组织部、团市委等相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