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项行动”引领 全力推动生态发展区建设 《梅州市贯彻落实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生态发展区建设行动方案》印发

南方日报 2019-07-24 06:32

梅州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筑牢生态屏障,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广梅产业园建设发展绩效评价在全省8个共建示范园中排名第二,发展势头良好。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梅州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7月20日,南方航空开通梅州—深圳航线,梅州往返深圳的航班实现每天两班的频次。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梅州警方依靠“智慧新警务”提升打击效能,筑牢社会安全防火墙。何志林摄

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梅州被定位为生态发展区,是粤北重要生态屏障。

方向已明,热潮涌动。梅州根据自身区域定位找准发展方向,近日,正式印发《梅州市贯彻落实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生态发展区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梅州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提出要立足功能定位,实施“九项行动”,全力推进生态发展区建设,努力推动梅州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

通讯员辜昀玥

优化布局

统筹“一盘棋”

打造新经济增长之星

今年4月,2019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广州对口帮扶的梅州指挥部、广梅产业园管委会共同举办广梅产业园分会场,成果丰硕,达成了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

在广州、梅州两市共同努力下,去年穗梅产业共建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50%;广梅产业园建设发展绩效评价在全省8个共建示范园中排名第二,获得省专项资金和专项用地指标奖励。目前,广梅园深化穗梅共建,正大力推进“园中园”建设,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不仅是广梅园,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为梅州这个城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极。梅江区的东升物联网小镇,梅县区的综合保税区申报、雁洋文旅小镇等,兴宁市的广州(天河)产业转移园和水口工业园,五华县的河东工业园……这些都是冉冉上升的经济增长之星。

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则走的是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线,为此,梅州提出打造县域特色发展“四星”,优山美水生态之星——平远县,寿乡品牌之星——蕉岭县,生态康养文旅融合之星——大埔县,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之星——丰顺县。

根据《方案》,梅州将实施空间格局优化重塑行动,“五星争辉”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兴宁组团、五华组团与广梅园核心区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一颗“大星”,辐射带动平远、蕉岭、大埔、丰顺四个组团即四颗“小星”发展。

在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同时,梅州还将厚植生态优势,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争先行动,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

今年5月,梅州市大气办组织城区扬尘污染联合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来到彬芳大道综合管廊工程、芹洋学校建设工地、梅县区高铁西站建设工地等扬尘重点防范区域,对施工方是否做到“六个100%”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得益于扬尘治理、散乱污治理、烟花爆竹禁燃规定执行、工业大气排放管理、机动车排放管理等的多项“铁腕”治理,今年上半年,梅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实况)优良率99.4%,排名全省第7名。

要做生态功能“引领者”、绿色发展“示范区”,就必须筑牢生态屏障,为此,梅州出台了《梅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印发了《梅州市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正大力落实《梅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也更清新了,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了。中心城区和县城的建设有序进行,乡村振兴的典型遍地开花,城乡融合的步伐加快。

按照《方案》,梅州将实施城乡品质提升行动,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构建魅力城市-精致县城-特色城镇-美丽乡村的城乡建设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乡品质,打造“三宜”城市范例。

产业支撑

优化平台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在梅州的乡村,可以看到农民正开着现代化的农机收割金灿灿的稻谷;果园里一串串挂在枝头饱满圆润的葡萄;一望无际的莲叶丛中,工人正涉水采摘新鲜的莲子……近年来,梅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响富硒长寿品牌,稳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在2019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中,梅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平远县南药产业园、大埔县茶叶产业园4家入选。至此,梅州共有1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累计获得省级补助资金6亿元。

在壮大特色农业的同时,梅州还将继续推动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使其朝着绿色化改造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快培育新兴特色产业,重点加快培育文旅、体育、互联网三个新兴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

《方案》中的绿色产业升级行动,明确提出立足自身资源环境优势,加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投入,大力发展与生态功能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着力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产业的发展需要平台的支撑,为此,《方案》要求实施发展平台优化提升行动。强化区域发展平台支撑功能作用,进一步夯实平台基础,推动资源要素和产业加速集聚、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平台的承载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梅州有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开发区、特色小镇这五大平台。目前,嘉应新区处在提质增效阶段,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则朝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度一体化融合的方向迈进,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则需要创新发展。

不日新者必日退。梅州深知这一道理,提出实施动能集聚培育行动,坚持依靠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创新驱动成为建设生态发展区的主动力。

广梅产业园绿色创新中心,是新一轮广州对口帮扶梅州重点打造的绿色项目创新孵化区、绿色科技研发区、绿色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区,为梅州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研发、金融、展示、保鲜、营销、电商等要素支撑,打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服务平台。

此外,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广梅产业园和相关学校达成合作共识,微软公司亚太区副总裁LarryNelson来梅州考察时表示,他注意到广梅产业园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们将发挥微软技术和平台优势,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参与合作,帮助梅州相关企业进行创新,助力梅州经济社会发展。”

不仅是广梅园内的各大创新平台建设,梅州还将推进市医学科学研究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三院一基地”建设和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现代创新创业孵化园、粤科新材料与绿色制造研究院、富硒生物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人才集聚,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推动梅州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把改革精神融入血液,以改革为创新开路,用改革集聚创新要素,坚定不移实施深化改革协同发展行动,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面向珠三角、对接大湾区、融入汕潮揭、联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补齐短板

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月20日,南方航空正式开通梅州—深圳的双向航线,加上去年底开通的宜昌—梅州—深圳航线,梅州往返深圳的航班可以实现每天两班的频次。“方便了很多,来回都是白天,对于我们来说比较好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是一大福利啊!”常常出差的市民郑先生说。

这条新航线的开通进一步拉近了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其它重要城市的时空距离,优化了航线网络布局,是梅州市加快构建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主动积极融入及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梅汕高铁的建设进展加快,梅州至龙川高铁项目有望在2019年动工建设,梅平高速、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梅大高速梅州东环支线、兴汕高速华陆段、大丰华高速丰华段等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进展顺利,梅州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

清晨还在位于梅州的广东超顺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地的蔬菜经过高速公路的运输,当天上午便抵达了香港的菜市场,中午就被端上了香港市民的餐桌,这就是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发展机遇。

《方案》提出,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进一步强化交通先导作用,加快建设通达珠三角、连接周边、覆盖全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打通出省出海大通道,着力补齐能源水利信息物流设施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为建设生态功能区提供基础支撑。

民齐者强。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平安之乡,能够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发展区建设成果。

今年6月28日,嘉应学院紫琳学院奠基仪式在梅州丰顺县汤南镇八角塘举行,该学院是丰顺县第一所大学,也是梅州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据了解,嘉应学院紫琳学院的招生规模约2万名本科生,主要侧重于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项目计划今年底正式动工,力争2021年9月实现首批招生。

梅州是文化之乡,具有崇文重教、兴学育才的优良传统,近年正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建成“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近日,梅州警方出动120多名警力,在福建、山东、河北等地警方的协助下,对一起公安部督导的网络色情平台传播专案开展统一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查处关停涉黄网站183个,实现对平台搭建、广告推广、资金支付等环节全链条打击。

这是梅州警方依靠“智慧新警务”提升打击效能、筑牢社会安全防火墙的又一战果。

地处粤东山区的梅州,是广东省最安全稳定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如今,梅州公安以58个创新亮点带动工作全面开展,打造“平安之乡”,走出一条改革强警、科技兴警的特色发展之路。

九项行动是什么?

空间格局优化重塑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争先行动

城乡品质提升行动

绿色产业升级行动

发展平台优化提升行动

动能集聚培育行动

深化改革协同发展行动

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民生福祉增进行动

●发展定位

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发挥生态人文优势和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政策优势以及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作用,争当全省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把梅州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生态高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健康养生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拓展辐射的重要腹地,沿海经济带东翼北上开拓腹地的枢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

●发展目标

至2020年,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五个领域指数,基本达到广东省“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评价要求,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挥,保护中开发的绿色发展方式初显成效。

至2022年,全市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基本建立起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形成规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和质量差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交通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珠三角地区和沿海经济带差异化和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均衡通达,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生态环境美丽安全,成为生态功能“引领者”、绿色发展“示范区”,与全省一道迈入全国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行列。

新闻推荐

15对梅台婚配夫妻在梅州举行集体婚礼 用爱谱写“两岸一家亲”

南方日报讯(记者/汪思婷通讯员/吴国燕)7月22日上午,第五届两岸一家亲——梅台婚配夫妻集体婚礼在梅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示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