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积极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助推苏区振兴 “四好农村路”打通振兴快车道

梅州日报 2019-07-23 10:15

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c116村道方便村民、游客到金柚公园休闲,也提高了金柚运输效率和水平。(连志城摄)主村道修整扩宽后,南口镇潭江村种植的鹰嘴桃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吴丽伶摄)梅县区近年来积极完善农村物联网络,建成通农业基地公路280公里。(连志城摄)梅县区紧紧围绕S223线、梅畲快线等主动脉,积极改造提升旅游线路。(连志城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水美村重焕生机,前来瞻仰革命遗址和感悟革命精神的游客越来越多。(吴腾江摄)

翻开梅县区的交通路网图,一条条乡间小路串起各个村落,一条条宽阔大道通向四面八方,勾勒出内外畅通、村村相连的美好画卷。至2018年底,梅县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497.4公里,通镇公路全部达三级公路以上标准,通村公路水泥硬底化率达100%,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与国省道干线有效对接,实现镇镇相通、村村相连,并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吴丽伶特约记者刘洪桥王雅曾健锋

通 讯 员李木炎

头雁领航齐上阵修好惠民连心路

“这几年路宽了,开车回村里畅通无阻,晚上出来散步还有路灯照着。”说起南口镇潭江村的变化,村民幸伯乐呵呵地说道。而在以前,因为资金缺乏、土地补偿等难题,这条总长3.1公里、宽4米的主村道一直没有得到修整扩宽,导致村民出行不便,也影响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

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2015年,潭江村委会决定牵头修整村道,将道路扩宽至6米。“过去是"有多少钱修多少路",现在是"有多少路筹多少钱"。观念转变后,我们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发动乡贤、村民捐款,同时积极争取交通部门资金支持,共筹得110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潭江村党支部书记刘远君告诉记者,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村民们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高涨。

像潭江村这样齐心协力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例子,在梅县区还有很多。该区坚持共建共管共享,采取“5个一点”(上级补一点、县级融一点、挂点出一点、镇村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创新推广“以资命名”“以地代捐”等模式,以党员干部为“头雁”,带动乡贤、村民捐款捐地共同建好“家门口的路”。

近四年来,梅县区累计筹资9.2亿元,升级改造县乡道82条418公里,通自然村路面水泥硬底化272公里,新(改)建桥梁7座。其中乡贤、群众为修路捐款9000多万元,“以地代捐”或无偿捐地3万多平方米,占道路建设面积的42%,有效破解了农村道路资金筹措、用地难题。

打通农村主动脉红色资源焕生机

位于梅南镇的九龙嶂山峦起伏、逶迤绵延,是粤东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梅州地区革命武装斗争的中心,被史学界誉为“粤东井冈山”。“现在有水泥路,车可以开上来了。当年的战士们都是沿着河道徒步上来,相当不容易。”梅南镇水美村党支部书记罗苑华说。

随着红色资源的不断挖掘和开发利用,水美村重焕生机。“如今村道扩宽了,公交车也通了,前来九龙嶂瞻仰革命遗址和感悟革命精神的游客越来越多。”罗苑华告诉记者。据统计,2018年,九龙嶂革命纪念馆接待前来参观学习培训人数达25.6万人次。“每逢假期村里都很热闹,我的红军酒也卖得越来越好,土特产都不愁销路了。”村民彭绍林高兴地说。

近年来,梅县区紧紧围绕S223线、梅畲快线等主动脉,积极改造提升通往叶剑英纪念园、省级“红色村”水美村、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等68处红色景点的旅游线路,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同时,大力推动农村公路与客家文化、特色小镇、生态旅游景区、特色客家民居、美丽乡村示范点的互联互通,共建成通旅游目的地公路235公里,促进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联动发展,推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铺就致富快车道产业振兴出山门

走进雁洋镇南福村金柚公园,可以看到不少村民正在果园里忙活,沉甸甸的柚果挂满了枝头。“以前村民到果园干活,只能走山路,车也开不进去,摘了柚子也只能挑着下山,一下雨村民脚上都是泥。”南福村党支部书记黄开志感慨道,这几年通往果园的道路修好后,村民去果园里施肥除虫等方便了许多,大货车可直接开到果树边来载柚子。

路通财通,产业兴旺。近年来,南福村金柚公园以“山、水、田、林、路”基础设施为主,采取政府、集体、企业、农户投资的形式,实现连片种植管理,带动450多户农户种植金柚达3000多亩,并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休闲、鉴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8年,南福村金柚公园金柚总产量近2000万斤,总收入近4000万元,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犹如毛细血管般通往各个村落和田间地头,给农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让不少“沉睡”在山间的村庄焕发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梅县区积极完善农村物联网络,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通、运邮结合”,建成通农业基地公路280公里,引进顺丰速递、村之翼现代农业物联网产业园等知名企业,打造800多个农村物流网点、19个农村电商示范服务站,让物流快递车直接开到田间树旁,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农村。

养管共建新理念道路畅通风景美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在县道025线大黄至宝坑段,梅县区地方公路总站松口养护中心主任叶富健每天都要和同事对路面进行日常养护。据介绍,松口养护中心共有养护职工26人,肩负6条县道共87公里(含新升省道)的日常管养工作,每天都要对路面、路肩、边坡等进行巡查,并对公路两旁的绿植进行修剪。遇到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他们也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保持道路畅通。

这只是梅县区扎实推进道路管理养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县区制定《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协作办法》,建立起区有路政员、镇有监督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实现路政管理全覆盖。该区还积极开展科技治超试点工作,在丙村、石扇、松源、松口等重点路段建设24小时无人值守电子抓拍监控系统,将数据与交警部门共享,共同推进治超执法不间断,切实推进交通执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梅县区牢固树立“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理念,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专业化发展。目前,该区已建立起“县道区管、乡村道镇管”的管养体制,共设立了5个县道养护中心、1个绿化队负责县道管养工作,19个镇级乡村公路管理站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同时,结合实际采用多种管养模式,县道采用道班专业养护,乡村道路采用圩镇周边与镇村卫生结合组成作业组养护,边远线路个人、家庭承包养护,试点市场化养护多种模式并存,形成“专群结合、全民参与”的公路管护局面。

新闻推荐

梅畲快速干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老人双脚被卡水泥罐车轮下

老人被救出后准备送往医院。(消防供图)本报讯(记者张爱飞通讯员黄日先)昨日上午10时49分许,梅畲快速干线梅县往水车方向发生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