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的“红军墙标”(上)

梅州日报 2019-07-22 10:30

□冯锡煌/文 (史料审核:姚意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边区到处是“风展红旗如画”的大好革命形势。1929年初,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下井冈,挺进赣南、闽西,继而出击东江,实现闽西苏区、赣南苏区、粤东北苏区的连片武装割据,推动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闽粤赣边区根据地的初步形成。最后,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在毛泽东的亲自部署下,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和古田会议《决议》精神为指导,把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尤其在闽粤赣边区,红四军转战和活动的城镇、乡村的墙壁上书写了许多宣传标语、口号。直至现在,这些经受九十年风雨沧桑的红军墙标,有些仍清晰可见。

一、红四军三次挺进平远,留下全省最多最集中的红军墙标群。

红四军在闽粤赣边区的革命斗争中,曾三次挺进平远。

1929年10月15日,红四军一、二、三纵队4000多人,在朱德军长率领下,依照前委的命令,离开闽西苏区,向广东东江梅州地区挺进。23日,三个纵队在松源集结。25日,从蕉岭县城出发攻占梅城。26日,撤出梅城移师梅南、丰顺马图休整。31日再次反攻梅城,由于敌众我寡,战事失利,当日傍晚撤出战斗。11月1日,三个纵队的红四军经梅县的城北、大坪、梅西,首次进驻平远的石正。朱德军长亲自为石正中学师生作报告。当日还在石正召开前委扩大会,总结出击东江梅州的经验和教训,拟报告粵省委转报中央。2日,红四军部队经石正的矮嶂岃北进江西寻乌的岑峰、大田。

1929年11月13日,朱德军长、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朱云卿率领红四军从寻乌留车出发回师闽西。经平远八尺的角坑,当日攻占了平远县城(仁居)。在平远活动三天两夜后,于15日离开仁居,经差干往福建武平,进入闽西。这是红四军第二次进驻平远。

1930年3月中旬,毛泽东在赣州城郊楼梯岭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并发布了《前委通告第三号——分兵争取群众的意义及工作路线》。遵照前委指示,1930年5月14日至31日,红四军一纵队1000多人,由司令员林彪、政委彭祜、政治部主任谢唯俊率领,由江西寻乌分兵平远。这是红四军第三次进驻平远。

红四军三次挺进平远期间,红军官兵们在平远城乡的街头路口的民房墙上、祠堂老屋内的壁上,书写了大量的标语口号,向群众开展政治宣传。红军战略转移后,广大群众想方设法把墙标保护好。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墙标的保护和利用。

1981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博物馆深入各地,对全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和标语资料进行调查、记录、拍照,整理编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标语汇编》。这次调查登记结果,全省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不同的红军墙标共304条,其中,在平远普查登记保存完整的红军墙标有123条。主要分布在八尺、河头、仁居、东石、上举、差干等乡镇。由于红四军三次进驻平远,两次都主要在当时的县城仁居开展革命活动,时间也较长,因而,在仁居附近就有114条墙标,其中不同内容的有50多条。平远仁居为全省红军墙标最多最集中的城镇,平远仁居的红军墙标被省博物馆誉为全省保护最多最集中的红军墙标群。

二、红军墙标是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宣传红军政治主张的重要方式。

1981年4月,广东省博物馆调查记录平远县保存完整的123条红军墙标,其内容可归纳为十大类:(一)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性质、纲领及政治主张。(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三)红军与白军的性质对比。(四)建立工农兵政府,扩大红色区域。(五)建立工农武装,实行农村军事化。(六)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七)保护商人利益,促进商业发展。(八)加紧组织训练少共先锋队。(九)宣传国际共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十)组织农民协会,开展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中心的土地革命。

标语的条文和落款(如部队番号、代号、代字等)有16种之多,均保持原状。

墙标书写的形式有横写、竖写。字体有大有小,最大的每字50×60厘米,最小的每字为4平方厘米。颜色有黑有白,黑色是乌烟、墨角熬制的墨汁,白色是浸泡的石灰水。书写标语的工具有毛笔、棕片和杉树皮,更有甚者,有些战士还用草鞋蘸上墨汁或石灰水写标语。

书写标语,尤其是书写墙标,是最简便、最经济、最长效的宣传方式。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粤东北出击。为了使广大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性质、政策和主张,毛泽东、朱德共同商议,以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的名义,发布由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同时,根据井冈山根据地开展的各项斗争实践,锤炼成简明扼要的口号。红军挺进到哪里,就把《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张贴到哪里,就把标语口号书写到哪里,就把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宣传到哪里。

加强政治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实践总结。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善于运用各种宣传形式,也善于总结推广政治宣传经验。毛泽东于1927年3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就提到:“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演讲,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广而速”。他在《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一文中又提到:“……文字宣传,如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口号”。1929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强调:“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红军的打仗……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是古田会议《决议》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但在红四军实行了,后来各地红军直至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都先后照此执行。

综上所述,内容丰富的红军墙标是红军政治主张的具体体现,也是红四军挺进和分兵平远时实践井冈山经验和落实古田会议《决议》的真实写照。为我们研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粵赣边区的革命活动,及当时共产党和红军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待续)

新闻推荐

平远县东石镇群策群力推动乡村振兴 村容大变样 文明花盛放

过去的贫困村万象更新,村民倍感高兴自豪。东石镇在乡村治理上成立“一约四会”,为乡风文明立“制”。在新建的篮球场旁,各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