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梦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北塘 梅州市重点作者北塘大型文学采风活动散记
北塘,一个美丽的名字。那里的巷陌村人,篱园小道,乡井屋瓦,一草一木,更是臻于醇美。
因为北塘的美,因为“梅花”作者深厚友谊的传统,因为文学,有了这样一次相邀相约,相聚相逢。
这是新历七月,暑气正浓,热情似火。7月13日、14日,由梅州日报副刊部、大埔县西河镇政府和大埔县文联主办,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公司承办,大埔县作协、北塘美客美庐艺术民宿协办的“梅州市重点作者北塘大型文学采风活动”在西河开展。
四十位重点作者,他们四向而来。有平远蔓草诗社、丰顺如风时光文学沙龙的代表,有来自蕉岭、梅县、兴宁和大埔的文友,更有来自梅城各行各业的重点作者。他们有白发长者,中年骨干,更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男的潇洒健朗,谈笑风生;女的风姿绰约,美丽传神。
在张弼士故居,在西河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北塘艺术部落,美客美庐,振德楼……他们带着思考,迈开脚步,身影穿过田野,笑声传递着诗意,衣衫在窸窣里渐次喧哗。他们初逢,叙旧,问好,相谈甚欢。
抚今追昔,在梅州这块文学的热土上,宋湘,黄遵宪,李金发……一座座文学高峰,在历史的烟云里闪耀。在当下,梅州的文学亟待振兴。老作家罗青山40万字的长篇小说《围龙遗梦》年前创作完成,正在完善。丰顺县文联主席彭翰如的长篇小说《归宿》出版,广获好评。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红高粱诗歌奖的吴伟华,正引领着“蔓草诗歌群体”取得长足进步。以丰顺县作协主席罗琼领导的“如风文学”蓬勃发展。梅江区作协主席朱红娜,这两年带领会员以“诗画梅江”为核心,异军突起,成绩斐然。以朱红娜、葛成石、陈耀宗、李智、钟秀丽、杨丽平、曾春梅、叶惠娟等为代表的“梅州小小说阵营”正在形成,不断引人瞩目。
从梅州日报创刊之初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梅花”版,既是报社的一个品牌栏目,也成为梅州纯文学的一面旗帜,在作者和读者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通过近十几二十年深耕本土、培养作者队伍,“梅花”更是深入人心。副刊部、“梅花”栏目通过策划各种活动,组织作者进行采风、交流,有着悠久的传统,从2016年冬天的“梅花作者冬日集结”大型采风活动,到2017年夏天的五指石大型采风活动,都取得显著效果,引起良好反响。
正值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梅州唯一之际,梅州日报副刊部召集全市重点作者进入北塘村进行大型文学采风,正是北塘村的美丽吸引,也是梅州本土作家的使命所在。通过深入乡村,感受古朴村落与民风,碰撞交流,点燃激情,促进创作,为梅州文学的前行尽一分力量。
13日晚上,文学座谈会在美客美庐大厅举办。一张张激动的脸庞,一首首诗歌朗诵,一轮轮交流与分享,一阵阵欢声笑语……贯穿着北塘古民居里的夜晚。直至夜深了,虫声盛了,文友们在大门口放完绚丽的烟花,仍然意犹未尽,兴奋得久久无眠。
在北塘短暂的光阴里,在古民居映衬下摇曳的格桑花前,在茶米古道上,他们低眉,回首,顾盼,飞扬,感受着缭绕的夜雾与阵阵晨风,收获难忘的记忆,深厚的友谊——
北塘的相逢是美丽的,北塘的夜晚是欢乐的,北塘的活动是富有意义的!
花絮
被格桑花撞了一下腰
红的白的紫的粉的格桑花,在北塘艺术部落开得肆意娇艳。下午四点,太阳渐渐收藏了酷热,微风吹拂。文友惠娟带了专业相机,呼我们一群文友拍照,走在木板铺就的花间栈道上,文友已被美景陶醉。“往前,侧身……”惠娟一边指挥着我们,一边瞄准相机。突然,一声“啊!”的恐叫,惠娟整个人仰面朝天摔下了花田里。大家飞奔过去,原来是她专注着拍摄,后脚踏空了栈道。万幸头部没有磕到栈道硬板,田里没有石块利物,只是全身被泥巴弄脏了,腿部有点小擦伤。惠娟只好回房去换身衣服。一会儿,穿着一身蕾丝白纱连衣裙的惠娟像个少女出现在大家面前,与先前短裤T恤的装束判若两人。在格桑花的映照之下,惠娟留下了无数摇曳多姿的美丽倩影。我们笑她:摔跤是故意的,为的是换靓装。她也笑:你们看破不说破好吗?其实,被格桑花撞了一下腰,腰也小了。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古棠)
“正哥”:北塘另一道风景线
此次活动,随行的还有一名小嘉宾,那是文友年方四岁的儿子,因为名字有个“正”字,我们都亲切地喊他“正哥”。在风光如画的艺术北塘,正哥玩兴很足,常常语出惊人,震慑全场,成为此次北塘行的另一道风景线。
“我们的家在哪里”
中午抵达北塘,正哥一家三口被安排入住艺术民宿振德楼。这是一座百年古民居,屋脊高翘,雕梁画栋,经过重新打造后,门墙厅壁书画点缀,绿色盆栽生机盎然,更有一番情趣。置身其中,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对天性活泼的孩子而言,厅堂互通,宽敞整洁,也是追逐嬉戏的好天地。正哥跟随爸爸妈妈进房间放下行李后,就像燕子一样自由穿梭厅堂,欢喜不已。玩累了,想回房歇息,问妈妈:我们的家在哪里?初来乍到就找到“家”的感觉,振德楼魅力可见一斑。
“我要把它打包带回家”
晚上,凉风习习,草丛里的蛐蛐、池塘里的蛙,以及文友们的低吟浅唱,共同合奏了一曲夏日乡村交响乐。乡村的夜空,因没有过多的钢筋水泥,高楼林立,而显得更加辽阔清澄。正哥走在栈道上,抬头看见一轮皎洁的明月,赶紧找来一个纸皮箱,指着悬挂天边的月亮说:我要把它打包带回家。文友们忍俊不禁,纷纷称赞道:这才是诗人!(李少凤)
本版照片摄影:罗金星 何小康吴小燕谢岳昌张慧桥朱静茹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耿旭静通讯员余丽颖)昨日,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在区行政中心会见了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带领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