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南旧时乡俗拾零

梅州日报 2019-07-13 10:41

●丘思穆

旧时,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诗礼传家,崇文重教。男子弱冠之后,大都穿长衫。谓之“读书人”,俚称“相公”。媳妇称自己的丈夫,也多叫“公式相公”。过年,厨房贴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妇人持。意思是:男人是读书的,要远离厨房家务,三餐饮食由妇人操持。男人管厨下油盐酱醋,被认为是“鸡埘下”爬的人。

侯南大乡里,平常来往的人多,但“客多主不勤”,读书人满脑子“诗书”,不善于世俗客套。读书人爱面子,家穷无米下锅,客人来了,拿着锡酒壶,谎称去打酒招待,实际上是去买米,所以有“酒壶买米”的传说。

侯南浓郁的读书风气对周边影响很大。外出当教师的人多,对各地的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埔桃源瓷业兴盛,经济发达,但文化相对落后,当地郭氏族人特地来侯南请举人杨以南、杨应祖,庠生杨道奇、杨策轩等去教书,结果郭氏宗族迅速由一个农耕家族崛起为士宦家族,成为大埔南部地区著名的科举世家。各地来侯南请教师的人很多。1941年,饶平石井村的人来侯南请教师,杨姓派不出人来,结果与杨姓相邻的池屋池其荣,刚初中毕业,就被聘去当老师了。

侯南近墟市,很多人从事工商活动获得生活来源,并供养子女读书。鬼子园(侯南体育场)是墟日卖柴炭松毛的地方,侯南人买柴,自己不挑,要让卖柴片的人挑着送到自己的家中放好。大户人家主妇墟日赴街,打着油伞,挽着花篮,穿着绣花的“鞋蹀”,后面跟着几担卖柴的山里人,一路上,很荣耀的世家样子。

侯南三十六条巷,人烟辐辏。有人专门为坐月子的妇婴洗“月日衫”。洗衫婆挑着两只大竹篮,上门到各家去收集脏衣服,挑到河边码头去洗,然后挑回各家天井晾晒,傍晚还会来收干净的衣服,叠好交还主人。一条龙服务,直到产妇“出月”之后。主家则会用鸡头鸡爪煮酒来招待洗衫婆。洗衫婆长期有鸡酒的滋补,脸上红扑扑的,徐娘不老。

新闻推荐

“豆干村”里“金甲”香 大埔县黄沙坑村做旺豆干产业采访札记

黄沙坑村村民罗亦文翻动晾晒的五香豆干。(连志城摄)“从凌晨到现在,一直就没停歇过。”记者日前来到大埔县枫朗镇黄沙坑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