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中医杨建军: 风雨无阻为居民免费看诊

宝安日报 2019-07-11 04:38

杨医生参加景龙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为居民测量血压。

杨医生与其他义工参加龙华区聚善日活动。

7月10日,大雨倾盆,深圳部分地区再次挂起暴雨红色预警。

当日恰逢周三,是退休老中医杨建军固定在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为居民义诊的日子,暴雨天气他也从不缺席。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即便是大雨天气,依然有不少居民前来看诊。在患者们看来,身体不适来找杨医生把把脉,拿一张药方,吃几副中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杨建军也成为了患者们的“定心丸”。

退休老中医免费为居民义诊

杨建军是广东梅州人,1988年来到龙华,在龙华人民医院做一名中医。从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岗位上退休后,年过六旬的他依然没有放下医生身份,在老伴的带动下做起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免费看诊。一年多的义诊下来,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中医在社区已然“圈粉无数”。

虽然已经退休,如今杨医生却依然“排班”满满:周一、周三在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义诊,周二、周四在宝湖V站义诊,除了固定的看诊时间外,每月在社区进行的义剪、义诊日和聚善日也都有杨医生的身影,对部分行动不便却需要中医治疗的患者,他更是上门免费看诊。

杨建军说,中医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不少医生退休后会选择自立门户,开一家小诊所继续看诊,但他不愿意这样做。“退休了,我希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杨建军语气非常诚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义诊治愈病人收获的快乐和满足感,让我觉得自己虽然一把年纪,但还是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有用的人。”

口口相传 “圈粉无数”

一个脉枕,一沓白纸,日复一日。在进行义诊的日子里,杨建军平均每天要接诊十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人是受老患者的推荐,慕名前来求医的。杨建军的名字就这样被患者们口口相传,前来求医问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老患者们也越来越依赖杨医生开出的药方。

当日下午,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向杨医生问诊,她和小儿子都有一些感冒症状,杨建军便依照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为他们进行把脉问诊,在仔细了解病情后,杨建军挥笔在白纸上为母亲和孩子分别开出药方,交代他们去附近的大药房自行抓药,整个看诊过程完全免费,从不收一分钱。杨建军说,这位母亲也是由老患者推荐前来,然后便成为了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的常客,一旦有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痛,就会来找他开一副药方,再来时便会带来“药到病除”的好消息。

“以前来过的患者治好了病,不仅他们反复找我看诊,还要把身边的朋友一起带来。”整个采访过程,杨建军给人的感觉十分谦逊低调,只有说起患者给他的反馈时才会神采飞扬。在他看来,治好每一名患者都是幸福的事情,是一份满满的成就感。

来者不拒 分文不取

10日下午,老患者李女士再次从油松专程赶来,这回她不仅带了两位慕名前来求医的朋友,也为杨医生备了一封感谢红包。听闻自己开的药方见了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杨建军也感到非常开心,却坚决将红包拒收了。“广东一些地方有这样的习俗,病愈后要给医生一封红纸,我能理解这样的风俗。”杨建军说,“但义诊就是免费看诊,任何回报或红包我都绝不收取,只要患者能痊愈,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在一年多的义诊中,杨建军从来来者不拒,也从来分文不取,坚守社区为居民们提供免费中医问诊。不仅如此,当社区志愿者遭遇困难时,他和老伴永远冲在最前面。在志愿者张燕患尿毒症急需手术时,听闻消息的杨医生夫妇俩立即伸出援手,将一万余元转进捐款账号内。杨建军一直怀抱着医者仁心的大善大爱,源源不断地温暖身边人。

龙华新闻记者 杨奕/文 蔡维泽/图

新闻推荐

朱子世泽源流长 文公家训传百家 梅州朱氏主要为熹派和定诚派两大派系,入梅定居已数百年

位于丰顺县龙岗镇梅桥村的朱氏宗祠。朱紫球供图桥溪村内,不少朱氏后裔建起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位于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