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活泉书室意义深远 ●林平
前不久,《梅州日报》刊发了轩儒与廖是添撰写的文章《活泉书室:“学塾美效为全邑冠”》,我读后颇为感慨。
文章里提到,在科举时代,私塾和书院是梅州人开展文化教育的载体,是梅州文教兴盛的重要基石。坐落于老梅城更楼下9号的“活泉书室”,是老梅城明清以来众多私塾中一座至今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当年它的别具一格在于向各姓学子开放,而广开讲席的结果,竟然成就了“一里同榜三进士”的佳话,民国期间更是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才俊。作为梅州著名教育家孙波庵的故居,223岁的活泉书室现在依然能站在众人的面前,展现当年诗赋吟哦听有声的场景,可以说是一桩幸事。
梅城更楼下林屋与“活泉书室”只一墙之隔。先父林世金(字振南)也是一位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与孙波庵先生是好友,两人经常一起谈经论典,研究文学、讨论国事。先父在群众中威信很高,新中国成立后,群众一致选他为梅城五街五组组长(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主任)。他关心群众无微不至,为群众做了许多公益事业:拆炮台、修乡道、办幼儿园、扩建勤力小学等,关心波庵先生更是责无旁贷。他们谈论的事多为办学、教育问题,对“活泉书室”一致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基地,要好好地利用起来。可见他们很有远见。
孙波庵先生逢年过节总是要庆祝一番,题诗作对。他的对联很有教育意义,如解放初期,他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活跃世界中苏携手”,下联是:“泉自昆仑江河汇综”。这在当时来说思想境界是很高的。又如平时他的对联“活泼泼地,泉艳艳芳”等等,都是很好的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代人先后离世,“活泉书室”也变得残缺不全。轩儒、廖是添先生的文章,让我想起这个活泉书室的重要性。梅城的美化建设,几年来搞得有声有色,泰康路、油罗街、凌风路到处焕然一新。小小的“活泉书室”,花点钱把它建好,作为一个历史文物,长期保管,又可作为群众参观、青少年学习的景点,何乐不为?
新闻推荐
牙缝又称牙间隙,是牙与牙之间的自然间隙。其实,牙与牙之间正常情况下是有缝隙的,只不过正常的牙间隙由牙龈组织(牙龈乳头)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