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三伏天灸七月开贴

梅州日报 2019-07-04 10:39

近期气温逐渐攀升,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又来了。“三伏天”出现在每年的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春夏阳气较盛,因而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很有必要。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祛病散寒的最佳时机,于是就有了“三伏灸”。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人体皮肤毛孔打开,经络气血流通,是驱散体内潜伏寒邪的最佳时期。此时借助药物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药性易于深达脏腑,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冬病夏治

驱散体内寒邪

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黄清苑指出,三伏灸是将中国传统农历节气、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选择三伏天灸是因为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即人应顺应自然界规则而存活,在预防或诊治疾病时也应注意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对人体阴阳平衡的影响。

按照季节时令的特点,“三伏贴灸”以“春夏养阳”“天人相应”“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等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扶正祛邪,调补阴阳,顺应四时特性运用的一种“治未病”传统疗法,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现代医学表明,三伏天灸可治疗各种免疫力低下,容易在秋冬寒冷季节复发及加重的疾病,连续3年治疗可利于患者虚弱体质好转,免疫力提高,发病次数减少,发病时程度减轻甚至不易复发。

黄清苑表示,在三伏天,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穴位贴敷、灸疗等手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标本兼治。因此,最佳温阳时机、温阳药物、温阳穴位三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祛除邪气,从而起到显著防治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达到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医治长年累月的虚劳诸疾,还可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三伏灸防病治病

贵在坚持

对于三伏灸的防病治病作用,黄清苑指出,“三伏灸常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疾病,适合虚寒体质人群。”

“三伏天灸”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感冒发热、一岁以下幼儿、孕妇以及计划怀孕者、糖尿病、肺结核、甲亢、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皮肤贴外药容易过敏者不适合做天灸。

最后,黄清苑还强调,“三伏天灸”针对的是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是以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起不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若想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建议至少坚持3年。三伏天灸包括伏前加强、初伏、中伏、中伏加强、末伏、末伏加强,时间有严格规定。每年最好完整地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效果更明显。

为让广大群众得到三伏天灸的预防保健效果,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于7月2日开始伏前加强贴,7月12日开始初伏贴。(江波)

今年天灸时间安排:

伏前灸:

7月2日 -7月11日

一伏(初伏灸):

7月12日-7月21日

二伏(中伏灸):

7月22日-7月31日

加强灸:

8月1日-8月10日

三伏(末伏灸):

8月11日-8月20日

相关链接

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 1978 年, 科室开放床位 65 张,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6人。

临床治疗范围:内科杂病、肿瘤、男科、妇 科、儿科等专业,应用中医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相结合,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黄清苑: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擅长:中医脑病:失眠、眩晕、中风的中医治疗;中医肺病:咳嗽的中医治疗;中医月经病:月经紊乱、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中医治未病:中药膏方调治,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调养咨询,预防保健养生指导。

新闻推荐

开栏语 梅州市开展“两美”三年行动 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先,全面提升城乡环境,打造全域花园城市

深读时政,聚焦热点,倾注民生。从今日起,本报围绕中心,服务社会,心系民生,推出新专栏《深读》,通过记者深耕本土、引题策划、周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