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敌人心脏 为革命作出贡献

阳江日报 2019-06-19 08:36

[摘要]73年前,中共大埔旅江临时支部在阳江县城南恩路成立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本报派出记者重访阳江多处革命旧址和革命老区,对那些轰轰烈烈的红色故事进行了梳理和采访。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走访革命遗址 追忆先烈故事》专栏报道,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刘再扬

夏日阳光猛烈,从市区东风一路进入南恩路,在骑楼底下穿行,可以避开日晒。骑楼商铺商品琳琅满目,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走到南恩路75号,今年88岁的老党史工作者林恩葆指着一排现代新楼房对记者说,这里在民国时期是国民党阳江县政府办公地址,新中国成立后为阳江县公安局办公楼,本世纪初又改建为新楼房。

岁月的风尘,掩盖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1946年夏天,中共大埔旅江临时支部在国民党阳江县政府内秘密成立,此后两年时间里,支部成员利用合法身份,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与敌人斗智斗勇,为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秘密组建旅江临时支部

(原名“大埔县旅阳同乡共产主义研究小组”),饶练任书记,张华任宣传、统战委员,廖信任组织委员。他们与阳江党组织互相配合,开展统战和情报等工作。

提供重要情报 安全转移同志

1945年12月,朗底突围后的粤中部队干部陈牧汀(陈念行)进入阳江县城隐蔽,阳江党组织把他安插在沙扒中心小学当教师。在一次会议上,陈牧汀结识了县长罗贤、督学张华,大家同属客家人,交往十分密切。后陈牧汀身份暴露,张华征得罗贤同意,将陈牧汀调进县府,安排在建设科工作。陈牧汀的妻子邝伟莹也是共产党员,后来亦进入县府收发室工作。到县城后,党组织决定由江城地下党负责人何明与陈直接联系。陈牧汀利用爱人在收发室工作之便,给党组织传送进步刊物与重要情报。

1946年夏天,张华获得消息,国民党阳江县政府下令逮捕部队干部范林等人,立即通知陈牧汀。后由陈牧汀向江城党组织汇报,范林等人安全转移。

为取得更多、更准确的情报,张华常借机接近谍报队队长黄炽云(黄高)。一次,张华获得敌人掌握了“一位共产党重要人物来到江城,住于车站附近的某座楼子里”的情报,马上将情况报告阳江党组织。当敌人赶到时,此共产党人已安全转移。

其时,国民党阳江县府的谍报人员也严密监视着县府人员的种种活动,黄炽云常以聊天为借口来到收发室,监视室内人员的言行。1947年夏天,陈牧汀为扩大宣传,与李秋华一起将一些红色书刊投放到国民党县府、国民党县党部,此事立即引起敌人的注意。

一天,国民党阳江县党政军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县党部召开。黄炽云在会上讲述了收发室发现《华商报》一事,并向罗贤查问:“收发室陈姓夫妇,是不是张华介绍进来的?”罗贤听后,不慌不忙地说:“共产党为了扩大宣传,把刊物寄来县府也不足为怪!”接着又说:“陈牧汀夫妇是经我同意安排进来工作的。”会后,罗贤找张华等人谈话,并交待饶龙光:“告诉陈牧汀夫妇,最好到别处工作。”

陈牧汀将情况汇报了我党组织负责人司徒卓,司徒卓与何明研究决定,让陈牧汀夫妇立即离开阳江。

看准时机营救战友和群众

(本文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阳江县历史》第一卷和《解放战争时期江城的地下斗争》)

图:市区南恩路75号一带街景,左边为国民党阳江县政府办公楼原址。刘再扬 摄

新闻推荐

龙舟升水庆端午

②①③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也是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埔县三河镇位于汀江、梅江、梅潭河交汇处,历来就有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