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通衢驿夜坐有感》诗辨讹
李纲,福建邵武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任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他曾为保卫京都立下大功,但不久受投降派排挤。宋高宗时一度起用为相,在职仅75天又遭贬谪。死后谥忠定。著有《梁溪全集》120卷。高宗建炎四年(1130)六月,李纲由贬谪地海南返回家乡时经过广东龙川县通衢驿站时,写下五律《通衢驿夜坐有感》二首。据胡曦《耳目随笔》记述,其起句云:
策马望宁昌, 行行道路长。
晓登丞相岭, 夜宿翰林堂。
山静光犹在, 池闲草自芳。
怀贤无限意, 聊复奠椒浆。
此诗在兴宁一直流行很广。查兴宁历代县志的艺文志,仅乾隆四年施念曾主持纂修的县志(简称《施志》)收入此诗,但题目是《过宁昌作》,署名无名氏。胡曦查过李纲的《梁溪全集》后,认为此诗是李纲所作。
此诗若是李纲所作,存在不少疑点。诗中第三联是描写神光山和墨池寺的,李纲还在途中,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此前,诗人从来没有到过神光山!末联也令人难于理解,诗人在先通过查阅地理图志,只知道翰林堂为罗姓唐人所建,还不知道他的生平事迹,怎么就对他五体投地?
笔者查阅了《李纲全集》(岳麓书社出版)上册,此书是王瑞明先生在2003年根据四库全书中的《梁溪全集》校勘而成的。该书第353页确有《通衢驿夜坐有感二首》,其二是:
酷暑事行役,瘴云天一方。
晓登丞相岭,夜宿翰林堂。
月落星河耿,轩开风露香。
微凉生枕簟,归梦到故乡。
两诗对比,只有第二联相同。诗末有自注,与胡曦文中提供资料大体相同:地有丞相岭,因常衮贬谪潮州刺史,道此得名,翰林堂见《图经》,罗姓,失其名,亦唐人也。
由此看来,乾隆《施志》署名无名氏是对的。在兴宁广泛流传的李纲诗是一首伪作。这位无名氏肯定是雍正乾隆年间人,他看过李纲的《梁溪全集》,也知道李纲到过兴宁,因而借用李纲的两句诗,写下《过宁昌作》这首五律诗。
但是,无名氏并没有将伪作署名李纲。反而是胡曦老先生,看过李纲的诗集后,把无名氏的作品署名权归予李纲。胡曦是我尊敬的老前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据我猜测,一是可能因版本问题。据《李纲全集》的点校者王瑞明先生在前言中说,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梁溪全集》,经过窜改删削,加上抄写不慎所造成的笔误,使人难得见其真实面目。以胡曦当时的条件,不可能看到好的版本,也许他看到的版本就是被人窜改过的。二是胡曦在《梁溪全集》中还发现李纲在兴宁写过《宿兴宁县驿二首》《午署憩夜明馆二首》等诗,便不去细究此作的真伪了。后来胡曦在神光山留下碑刻数方,其中有篆书“怀贤”两字,旁边注释是“宋李忠定诗语”。现在看来,是他的失误。但是,胡曦对李纲两句诗的看法,却纠正了历代地方志的错误:
其一,从“晓登丞相岭”一句可以看出,李纲来之前已有丞相岭,冠名权当属唐朝丞相常衮。常衮早于韩愈贬至潮州,曾经过五华岐岭,当时属兴宁管辖。岐岭才是丞相岭,而不是旧志上说的径心宝山。
其二,李纲在“夜宿翰林堂”句后面自注云:“翰林堂见图经,罗姓,失其名,亦唐人也。”显然李纲所指翰林并非宋朝的罗孟郊。那又是谁呢?罗姓翰林应是罗孟郊的先祖罗昌儒。他在唐昭宗时中进士,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任循州刺史,后举家由豫章迁居循州。这一说法的根据是罗孟郊后裔提供的《神道碑》碑文。撰文张文举,立碑年代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陈蔚梁)
新闻推荐
小记者们参观古代客家人生活用具。流光溢彩的花灯让小记者们流连忘返。小记者一边参观一边认真记录。小记者们在兴宁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