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力推动工程开花结果 梅州市第一批“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业务培训班侧记

梅州日报 2019-06-01 16:02

培训班学员在大埔县“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示范基地(大埔小吃文化城)学习参观大埔小吃历史文化。(高讯摄)

●本报记者刘巧

5月28至29日,梅州市举办了第一批“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业务培训班,采取面对面授课及现场教学的方式,向来自各县(市、区)从事“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的近120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班邀请了中共梅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罗心欲、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客座教授黄俊鹏作主题讲座,并组织学员到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大埔县“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示范基地现场参观、体验、学习。在最后的分组讨论中,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撸起袖子加油干,树品牌、兴产业、抓培训、重政策,以“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

打造特色品牌

走产业发展道路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对“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有了深入的认识,并结合本职工作建言献策。“品牌,是打开客家菜市场的一把钥匙,有品牌,客家菜师傅才有用武之地。”市商务局丘仕宏认为,品牌是“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的重要抓手,可以借鉴“沙县小吃”的成功模式,将梅县腌面、大埔小吃、蕉岭三及第等客家菜系列饮食,以统一的商标、门店风格、经营制作方式打出去、打响亮。兴宁市永和镇人社中心陈新东则将“特色”作为品牌的一个核心。“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让人们一提到这个地方,马上就能想到这个特色美食。”陈新东说。

那么,如何将品牌发展成为产业?市市场监督局杨达春从食材和出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食材上,要改变散户"小打小闹"的现状,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产出,让梅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备粮仓";出品上,大埔小吃文化城冷链生产的小吃品牌"赞粄"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可进一步探讨如何升级改造制作工艺,延长保质期,从而更方便与大型商超合作,让"赞粄"走出小吃城,走出大埔,走出梅州。”杨达春说。

完善奖补政策

助农民就业创业

大埔县“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示范基地详尽展示了大埔县对客家菜师傅技能培训补贴和就业创业扶持的相关政策,以及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成功的企业名单,学员们深受启发。陈新东认为,大埔县对符合“客家菜师傅”工程“三统一”标准(统一店面、质量和工艺制作)、取得培训证书和营业执照,且经营满6个月的餐饮店给予10000元奖励扶持,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大埔小吃走出去,形成品牌效应。据了解,“大埔小吃”各类餐饮店现有93家,除梅州外,还走到了惠州、珠海、深圳等地。

“扶持政策要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真正落到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农民身上。”市扶贫局刘君睿表示,市扶贫局接下来将把“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扶持政策与贫困村驻村手册相结合,通过驻村干部直接向贫困户解说的方式宣传政策,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此外,还将大力挖掘“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助推精准脱贫的有效做法,向全市推广。

新闻推荐

儿童生长发育 早期科学干预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孩子的健康成长发育一直以来是社会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春期性发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