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制埙吹响“立秋之音”

梅州日报 2019-05-14 13:03

▲黄生才潜心数年研究埙的制作,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埙的开孔位置是一门大学问。▲制好的埙画上图案,黄生才又借助专业工具校准埙的音准、音质和音色。▲黄生才正在给烧制成型后的埙试音。▲蜂窝状的内部结构赋予埙更好的吹奏效果。▲拉坯成型后的埙需用1200℃至1300℃的高温烧制10小时。

●本报记者 林翔/图郑炜梅/文

“最难的就是音准,烧制好后,还要逐个校验一遍看准不准。”话毕,传来一阵扣人心弦的乐声,这是大埔县湖寮镇手工艺人黄生才家中手工作坊的一景。2016年,黄生才从深圳回到大埔,通过十多年精心开发埙,现在烧制成功率已高达90%以上。

埙是古老的吹奏乐器,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音色朴拙,被古人形容成“立秋之音”,制作材料分为陶、瓷、竹等。说起黄生才与埙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多年前。“我喜欢音乐,在深圳工作时,就经常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吹奏。有一天,我们偶然用空酒瓶吹的时候想着能不能在酒瓶里开孔吹奏,然后就了解到了埙的古老历史。”黄生才说,在了解到市场上售卖的埙以后,他觉得市场上的埙音色较为低沉,想用家乡的土技术烧制埙。

心动不如行动,尽管彼时深圳取材、烧制不便,但他还是坚持。在自己回家或有老乡回大埔时,拜托他们购买瓷土,拉坯风干后再寄回家乡烧制。2015年底,为照顾老人,他干脆回到家乡“就近”摸索。“虽然小时候在这长大,但对怎么制作陶瓷还是很少上手,回来之后有时间就跟着老师傅学,看陶瓷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看烧窑过程中如何控制温度。”

尽管身处工业化时代,但黄生才坚持认为手工制埙才更有“味道”。手工制作一枚埙,除去材料的准备与前期拉坯等步骤,需风干十几天后再用1200℃至1300℃的高温烧制10个小时左右。而在约10小时的烧制过程中,泥土会收缩从而影响音准、音质和音色,所以在制作前要对泥的收缩比有一个预判,最终达到一个好的乐音。而在这过程中,他摸索对埙内部进行改造。“这个埙比较特别的是内里是蜂窝状的。”他解释说,埙的音域较窄,大多数埙只能吹奏苍凉和悲怆的乐曲。在摸索过程中,他利用现代化方式计算如何开孔、校准音准。现在通过内部改造后,可以提高埙的音准、音域和音色,解决了普通埙音域窄、高音难上的问题,还能演奏出具有现代感的音乐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失败的经历,他已经摸索出从泥土的选择到开孔到烧造完整流程,成功制作一批批埙,并还在不断改进、更新。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埙,他和乐友们一个个介绍,并编写了“教材”介绍埙及其可以吹奏的乐曲。当地宣传文化部门了解到“Made in大埔”的埙后,在广东汉乐汉剧暑期免费培训班中还曾将埙的吹奏加入培训,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它。现在一些广东汉乐在弹奏中已将埙加入其中。

新闻推荐

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功能已加入“粤省事”小程序 手机在线就可劳动维权

“粤省事”小程序内劳动仲裁页面截图。本报讯(记者曾舒婷)昨日是“五一”劳动节,记者从梅州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了解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