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广福特色美食 不得不尝的新鲜味

梅州日报 2019-05-11 10:17

▲可当零食吃的广福豆干。黄荣珍在用滤布把豆腐花包成豆干形状。黄荣珍在自家楼顶晾晒豆干。新鲜出炉的糍粑,香气四溢。

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有着深厚的地方特色,它是客家人文的组成部分。“圩日”在客家人眼中,是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的传统日子,与客家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梅州市大部分乡镇一直保持着“赴圩”这个传统。圩日里,各地的美食同样会齐聚于此,品尝特色美食也成了赴圩的重要一环。

今年5月至12月,由梅州日报社主办、广东春天汽车集团冠名的客都梅州·2019 “赴圩节”大型活动将在全市15至20个乡镇举办,活动首站将设在蕉岭县广福镇。广福的特色美食很多,其中较有名气的包括广福豆干、簸箕粄、芋头粄、凉粉粄、荞粄、糖粄、红圆粄、绞粄子、灰水粄、青粄、薯包子、手工肉丸、炒粉丝、糍粑、油焗鸡等,还有部分福建商家带来的福建小吃!欢迎广大市民到广福赴圩,体验一个具有边贸特色的美食盛宴!

本报记者叶子通范斌

特约记者廖静宜林剑湧汪敬淼

豆香不怕巷子深

蕉岭年产豆干达百吨,全县各镇均有生产,其中以广福镇制作的豆干最为畅销。广福豆干选用优质黄豆,用盐卤和得天独厚的广福山泉水,以传统的制作工艺精心加工而成,具有白嫩清甜、久煲不烂的特点,被人们誉为“素中荤”。

传承古法 考量师傅匠心

记者来到广福镇以制作豆干远近闻名的钟淼德夫妇家中,一股浓郁的豆香味扑鼻而来,此时钟淼德和妻子黄荣珍正在煮浆制作豆干。钟淼德夫妇从父母处传承古法技艺制作豆干20多年了。广福镇专业制作豆干的店大概30家左右,8成采用大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来煮浆,钟淼德家是少数坚持用传统手艺,以柴火烧大锅煮浆的一家。高温水蒸气煮浆不容易糊,可以提升豆干的产量。而传统柴炉技艺比较考验手艺,容易烧焦,产量小,但制作出的豆干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两种方式各有所长,钟淼德夫妇是传统柴炉技艺传承比较完整、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据了解,豆干制作主要包括选豆、洗豆、浸豆、磨浆、煮浆、点浆、凝固等七大步骤,除去浸豆9个小时,制作豆干还需要2个多小时。“1斤豆子大约能制成4块豆干,我每天需要用掉150斤左右青皮豆。我们选用的都是农家自种青皮豆,是黄豆中的优质品种,磨出来的浆更嫩滑香甜。”钟淼德边说边向记者展示自己收购的青皮豆,粒粒圆润饱满。

“想要做出甘甜爽口的广福豆干不是件容易的事。”钟淼德介绍,制作豆干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以煮浆为例,一锅浆大约需要煮一个小时,期间还需要掌控火候大小。点浆作为整个制作流程最关键的步骤,不仅需要耐心还考验师傅的技艺。用滤布袋再三过滤煮过的豆浆后,他一边将盐卤水慢慢注入浆内,一边用工具慢慢搅拌5分钟,这一过程称为游花,游花时对于节奏的把控则是豆干韧性与否的关键。

大多数情况下,丈夫钟淼德承担磨浆等体力活,妻子黄荣珍则负责点浆等技术活,为了能让食客吃上自家制作的美食,夫妻二人每天凌晨3点起床,一直忙到傍晚7点。“我们一天需要制作800块左右豆干,高峰期甚至要制作1000多块。”钟淼德告诉记者,即便如此,豆干仍供不应求。

玲珑小食 备受顾客推崇

“我早就想预订豆干,结果没货了,一直排到现在才轮到我。”家住广福镇大坝村的黄女士说,她是这家豆干店近20年的老主顾,因为钟淼德的生意太好供不应求,她怕稍来晚了就买不到,今天一大早特意骑摩托车过来取预订的30块豆干。“豆干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拿给孙子吃,我很放心。”在一旁排队等买豆干的林女士也说,她儿子是吃广福豆干长大的,现在她家8岁的小孙子特别爱拿豆干当零食吃。记者偶遇的2名食客,在钟淼德家中耐心等候着美味的回馈。

据悉,在今年元旦期间举行的广福镇特色美食节上,钟淼德家的豆干一经展示便大受欢迎,不一会儿工夫,带去展销的自家豆干就被顾客们买完了。“我们现在基本以私人预订为主,也有许多饭店要求大量供应。”钟淼德告诉记者,每年过年期间他家的豆干最为热销,从11月份就有人开始预订,订单数量基本100块以上,多的有500块,还有许多广州、深圳等地的订单。

“吃好吃精吃放心,这是我们广福豆干的要求。”广福镇宣传委员谢院新介绍,广福豆干外韧里嫩,口感细实,颇受市场欢迎。其中蒸晒后仍触有弹性、摸有软度的广福豆干最为新鲜,口感也最好。广福豆干吃法多样,常见的有油炸、凉拌、煲汤、爆炒等花样。广福本地还流行豆干零食的吃法,即将豆干切片,放入微波炉加热,配上芥末、酱油蘸料,一家老少皆可食用。

纯手工糍粑走俏

每逢广福镇圩日,罗秋萍在广福市场的店门前都会围满了顾客,等着购买新鲜出炉的糍粑。“圩上就罗秋萍一家卖糍粑,别的地方很难找到,味道很纯正,排队购买糍粑的情况时有发生。”广福镇宣传委员谢院新说。

早上8点半,罗秋萍与母亲田仕梅和往常一样在店门前打起了糍粑。抬锤、下捶、翻动熟糯米团、洗锤,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看似简单却需要重复上百次。在母亲的帮助指导下,罗秋萍锤起糍粑得心应手。“我们用的都是自己种的糯米,经过浸泡,高温蒸熟,连续锤打十分钟就可以了。”说着便将捶打后的糯米裹上蘸料(即为糍粑)拿出摊叫卖。

站在店门口排队的广西籍媳妇许女士第一时间买了6斤多糍粑。“我要把糍粑带到深圳给同事们吃,在外面我还没吃到过这么好吃的手工糍粑。”许女士说,她第一次吃广福糍粑就喜欢上了,每次回来都会过来买。自公共交通便利后,外地慕名而来的顾客也源源不断。“每逢圩日这糍粑才有得卖,我特意一早从蕉城赶过来买。”赖女士边说边把糍粑递给孩子吃。“广福糍粑有嚼劲,香中带甜,孩子喜欢吃。糍粑还是自己看着打的,吃着很放心。”

罗秋萍开店卖手工糍粑至今已有7年多了。大家都说她打出来的糍粑比用机器制作出来的更有韧性,风味十足。据了解,广福糍粑主要由糯米制成,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功效。因配用的蘸料是由炒好的黑白芝麻、花生米,加少量白糖混制而成的,所以还有补肝益肾作用。“这糍粑补中气,吃了对身体好,我和老伴经常买来吃,老伴今年86岁了,可喜欢吃了。”84岁的老顾客罗贵兰说,自己一家老小都很喜欢吃糍粑,罗秋萍店未卖糍粑时,自己就会和儿子一起打糍粑。儿孙们外出工作必带糍粑出去,今年春节返工行李箱装满了糍粑。85岁的黄百雄住在广福市场附近,经常过来购买糍粑。他说:“这糍粑不会黏牙齿,很适合像我这样的老人家吃,吃了可以补充体力,散步走得更远。”

据谢院新介绍,罗秋萍自制的糍粑十分热销,都能卖完。“每逢圩日我都要用上百斤的糯米打糍粑,立秋时分300斤糯米都不够。”罗秋萍说,“我是潮汕嫁过来的媳妇,传承了蕉岭广福客家糍粑制作手艺,我还要将其推广出去。现在我家的广福糍粑已远销潮汕、深圳、广州等地。”

(图片均为汪敬淼摄)

新闻推荐

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 革命老区释放发展新动能

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一瞥。(汪敬淼摄)●本报记者叶子通特约记者祝银清林剑湧一进入“红色村”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醒目的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