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来了 大学生们准备好了吗?
4月13日,师范生在广东省2019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供需见面活动及就业双向选择见面活动上寻找自己的心水岗位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进入5月,随着一场场招聘会、毕业展的开启和落幕,大学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面对未来,他们准备好了吗?心仪的offer拿到了几个?考研、考公务员还顺利吗?出国深造又面临哪些挑战?鼓起勇气创业的又有几人?
这一年的毕业季里,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东多所高校的2019届毕业生,分享他们的毕业故事。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实习生 吴碧彤
求职『大神』
实习400多天圆梦新闻理想
今年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18%,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人数为30686人,待就业率为5.66%。超过八成的已就业毕业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4071元。
《报告》显示,201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7.21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和外省来粤求职毕业生,就业总量增加,就业形势仍需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
作为57万多名毕业生中的一员,华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朱同学早早感受到了求职的压力。
从大三开始到大四上半年,她分别在广东两家媒体实习了400多天。这400多天让她练就了一身“本领”:不管在公交、地铁,还是飞机、轮船上,她都可以写稿。有时候凌晨2时写完一篇稿子,5时就登上飞往上海的飞机。通过实习,让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她对产业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发现记者这个工作很有意思,自由而充实。”
为了自己的新闻理想,朱同学将求职重点投向传媒行业。经历了三轮面试,一路过关斩将后,她成功拿到了某知名互联网媒体广告媒介的offer。“校招简历对学校有一定要求,面试则更注重应届生的个人潜能。”她认为,自己丰富的实习经历和挑战杯省赛的金奖给简历加了分,加上提前对应聘岗位职务做了功课,整个面试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利。
她提醒毕业生要敢于尝试,不断积累面试经验,但不要执著于“大厂”,应该专注于一个岗位多投简历,不断深入了解该岗位的人才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匹配度。
学术大牛全程“主导”面试
来自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江同学几乎没怎么感受到求职的难度,一次面试他就顺利拿到了一份金融科技公司的offer,且工作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契合度非常高。
顺利求职的秘密是什么?江同学告诉记者,金融科技是近两年的新兴职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不多。而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参与过相关实验室项目,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过论文,甚至申请过专利。大学四年扎实的专业研究经历,让他赢得了面试官的青睐,甚至“主导”面试。
准公务员
选调生毕业后要扎根乡镇
今年,广东省重新恢复了选调生选拔考试。选调生的公务员编制吸引了许多致力于“考公”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广东工业大学金融理财专业的饶同学今年成功通过了选调生选拔考试,毕业后,他将返回家乡梅州,到乡镇做一名科员。
饶同学告诉记者,早在大二时,他就对自己未来的去向进行了解、规划。“按照我本身的专业从事投资的话,至少需要研究生学历,但我的学习状态不适合考研读研。相比其他工作,公务员更吸引我。”
去年10月中旬,正在准备国考的饶同学看到广东省人社厅公布的选调生考试公告,决定尽力博一博。备考期间,他把历年广东省考的行测题做了一遍,还专门报了一个面试培训班。
“选调生入编后大多在基层工作,这一点我并不在意。”饶同学告诉记者,他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粤东西北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社会问题。
“虽然有点理想化,但还是要守住自己的初心,有一颗赤诚之心,能改变一点是一点。”他笑道。
留学深造
“学霸”拿下哥伦比亚大学offer
作为一名“准留学党”,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的段同学已经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物理专业的录取资格。今年9月,他将启程赴美深造。
“医学物理是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国内仅有几所大学有这个专业且比较薄弱,考虑到家庭能负担起留学费用,就决定申请出国。”他告诉记者。
从申请专业到准备材料,段同学都是自己搞定,大学期间“学霸”的成绩,美赛的M奖的荣誉和丰富的实习经历最终让他脱颖而出。他认为,留学首先要考虑经济能力,卖房借贷去留学不可取。此外,还要明确自己要学的专业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不能盲目申请。
此外,他认为,综合能力和外语能力也很重要。让他遗憾的是,因为自己大三下学期期末考后才开始准备托福和GRE考试,时间有些仓促,这也导致他没时间准备一些要求专业学科考试的学校,错失了申请机会。因此,他建议师弟师妹早点准备,争取拿高分。
创业大牛
大二开公司,三年业务覆盖全国
《2017年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显示,有近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26%的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实际上,在广东高校中,有不少大学生还未毕业就已开始创业,广东工业大学的李同学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校期间开了一家自己的传媒公司,主要负责做高校传媒的相关业务。“这个公司是从大一大二时一个小小的推广团队发展而来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当时,他和朋友发现,社会上一些品牌和产品在高校有一定的传播、推广壁垒,他们需要能够了解大学生并能深入高校的“桥梁”,以此做更有效的推广。
“我们就想来做这个桥梁,先从华南地区的高校着手,后来入驻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16年公司正式注册。到2017年,公司的资源已覆盖到全国主要的高校群。”他笑道。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李同学告诉记者,最开始,由于团队内部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室运营呈现散沙状态,他们也面临过人脉不足的窘境,在兼顾学业的同时,还要一点点开发、积累渠道,最终走出广州,往江浙地区一路向北拓展。
2018年,李同学从广工毕业,公司完全脱离了学校资源的支持,成本压力大大增加,市场化竞争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强劲的对手。“大学生创业并不新鲜,但在创业之前必须要谨慎考虑。在不具备合适的团队、刚需项目和一定的资源或技术壁垒这三个条件时,不要轻易创业。”他说,“一旦选择了创业,就应该坚持。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从小项目做起,一点点地攒自己的‘第一桶金’。”
制图/黄文倩
新闻推荐
中风抢救 最怕家属“找熟人” 中山三院牵头成立卒中中心联盟 粤15市打造“5小时卒中救治圈”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昨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成立卒中中心联盟,广东15市60家医院将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