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微改造” 一年实现蝶变 梅江区三角镇汇聚力量推动宫前村打造结对共建示范村
平整的柏油路旁,青葱翠绿的树叶迎风而动,学生大阔步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平整的柏油路旁,青葱翠绿的树叶迎风而动,古朴的墙壁上是美丽乡村涂鸦。再往里走,就是梅江区三角镇宫前村那一排排整洁的农家小院。
谁也不曾想到,一年前还是散乱污集聚的“城中村”,如今竟成了隐藏在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判若云泥的背后,是三角镇抓住宫前村与梅江区委办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的契机,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发力基层党建、美化亮化环境、改善乡风民俗等一系列行动,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在“城市客厅,文明三角”徐徐展开。
结对共建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
“家风即是门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宫前村的一扇红砖墙上,挂着一个个写着家风家训的木质“书简”,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修好了路,装上了路灯,我和老伴晚饭后也有了一个散步的好地方。”谈起一年来宫前村发生的变化,村民梁先生笑着说。
曾经的宫前村,垃圾成堆、杂草丛生、小路难行。长期以来,村民经济收入低下、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在建设美丽乡村中,“都市乡村”的身份使宫前村“三清三拆三整治”显得尤为艰难。“宫前村位于梅江区三角镇西部,在交通要道梅塘东路两旁,东邻陶然居,南靠梅县机场,与繁华的都市只有一街之隔。”三角镇党委书记张贤亮说。
就是这座离城市最近的村庄,成为梅江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三角镇位于梅州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曾经是新区内拆迁户数较多的片区之一。因此不少宫前村村民都会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自己的土地随时有可能被征地拆迁。“一开始,很多村民宁愿让荒地长满杂草,也不肯配合清理,更别提扩路修路了。”宫前村党支部书记梁先昌告诉记者。
同时,因为离城市较近,宫前村也有不少外来人口,经济模式粗放低效、环境差、管理难等问题一直存在。梁先昌介绍,全村常住人口有20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占了三分之一。
改变困局第一步,是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
2018年2月12日,梅江区委区府办党总支与宫前村党支部正式结对共建,最大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榜样作用。“党员干部一起外出学习美丽乡村建设,也建立了快捷高效的沟通渠道,有什么不懂的直接请教,需要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也可以随时找到对方。”张贤亮认为,结对共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建共享诗画家园”的发展思路,由镇村一把手发起的“建设美丽宫前党员干部在行动”升温鼓劲大会于同年4月举行,党员、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叔公头”等100多名成员参加了会议。
“有了党建基础工作的铺垫,大会开得很成功,村里的64名党员当场表态,全力支持"三清三拆"工作,带头动员群众。”梁先昌说,党员们签订“五好带头协议书”后,回到家便各自开展了房前屋后卫生等治理工作。
共建共享“落后村”蝶变美丽乡村
“过去,在遇到一些拆迁修路的情况下,村民可以得到一些补偿。所以不少人听到在"寸土寸金"的三角地修建一条路却不用向群众征地,都觉得不可思议。”张贤亮表示,宫前村从最脏乱差的地方开始整治,让群众看到成效,也陆陆续续拆除了旧猪舍,将房前屋后的空地交由政府用于修建道路。
杂草变成花丛,旧墙变成画廊,泥沙小路变成宽阔平整的柏油路……宫前村村民自己也想不到,生活了几十年的“城中村”如今处处都是风景。
梁宏章一家在宫前村凌塘唇生活了30多年。他家门前的一口池塘因无人管理,成了臭味熏天、垃圾堆砌的污水塘。“天气一热,周围的几家人就得闭紧窗户。”梁宏章说。
建设决心虽有,行动却步履维艰。“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另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工作做通为止。”梁先昌说。
随后,宫前村启动一批“微改造”民生工程,历时一年多,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凌塘唇的污水塘改造也是其中一项。通过填埋、清理等一系列工程,梁宏章家门前的这口池塘“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小广场,健身器材、休闲长廊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来这里打球的、下棋的、跳舞的村民络绎不绝,我们也不用再去外头寻地方锻炼了。”望着眼前热闹的凌塘唇广场,梁宏章脸上笑开了花。
挡在入村口的废弃老砖厂终于拆除;影响周边1000多名群众出行的断头路也逐一打通;坑坑洼洼的永庆路重新铺上了柏油……在区、镇、村三级联动下,宫前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曾经毫无生机的村落,随着乡村振兴建设而热闹了起来。
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理解并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当中。宫前村将一条新建设的U292道路取名为“结对共建路”,还在每一条村道上立起了“路长牌”,上面清楚地写着路长、挂点党员和保洁员的名字,通过“路长制”对村道进行网格化管理。
“路旁的小树苗,也是由群众自发捐赠的。以后,我们还会将捐赠人的名字挂在树枝上,让村民共建共享美丽乡村。”梁先昌说。
激活“红细胞”“诗画家园”活动推动互评互比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风光,不仅出现在暧暧远人村中,也可以出现在城市附近。走进宫前村,淳朴的民风与鸟语花香相伴,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
从宫前村老人的口中,笔者听到了这样一段壮烈的革命故事:20岁参加革命,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五四运动、“五卅”反帝和省港大罢工斗争运动,25岁因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故事的主人公叶浩秀,担任过中共广东区委委员,中共广宁县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潮州、梅州党务巡视员,中共东江地区特派员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叶浩秀烈士生前战友、广东省政府副主席古大存致函叶浩秀亲属,信中写道:叶浩秀同志“对革命十分坚定,他的革命精神和作风,很值得我们学习,大存每念及此,莫不哀痛非常”。
每个红色旧址,都是一座鲜活的革命博物馆,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走进叶浩秀故居,屋前的枯藤老树,锈迹斑驳的门锁,有着沧桑历史的青砖绿瓦,仿佛向人们讲述着红色宫前的故事。
为铭记革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三角镇对叶浩秀故居进行修缮。2018年7月31日,在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叶浩秀烈士故居正式挂牌,这座有250多年历史的烈士故居成了梅江区的红色教育基地。
目前,叶浩秀烈士生平事迹展馆已布展完毕,三角镇正在对故居的周边环境进行美化、亮化,并增加党建元素,曾经落寞的老屋也重焕生机。
此外,宫前村还通过开展“诗画家园”评比活动,每周对环境卫生较好的党员、小组、群众和环境存在脏乱差的情况进行张榜公布。
“综合各方面考量,对于积极主动地推动乡村建设的党员,我们评选出星级党员之家,并在党员家门口挂上星级牌子。比如这座房屋,就是党员李琼珍的家。”梁先昌指着一户挂着“四星党员之家”牌的农家小院说道。宫前村党支部通过进行党员之家星级评选、十星文明户和美丽庭院评选等,带动了更多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
“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加强各村之间的联动,将宫前、梅塘、湾下、三龙四村连片打造,串珠成链,推动乡村振兴。”张贤亮说。
南方日报记者黄思华
实习生邱珂娜通讯员张长鸿
新闻推荐
客都大道上出现大量积水。(洪国栋摄)本报讯(记者洪国栋)昨日上午,有市民向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反映称,梅江区客都大道往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