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蓝坊 用活“微改造” 打响生态牌
蓝坊镇山清水秀,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梁伟龙摄
蓝坊镇乡村美景。
梁伟龙摄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明雨后步入蕉岭县蓝坊镇,犹如置身唐宋诗词中的清幽画卷,让人留恋。山鸟啁啾,竹海簇拥,瓜果飘香,鸡犬相闻,古树高大葱茏,小桥古韵玲珑……正是这一幕幕原生态的“自然杰作”,孕育了“世界长寿乡中乡”的美丽名片。
如何让“美丽名片”产生“美丽效应”?蓝坊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美丽梅州·美好家园”环境提升大行动及梅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用足用活用好“微改造”理念,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打造极具寿乡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路线,努力让生态文明思想在此落地生根,助力打响“世界寿乡·富美蕉岭”品牌。
溪峰河“微提升”
打造“峰桥溪韵”
“溪流是大自然的灵魂,更是乡村的建设灵魂”。在蓝坊镇峰口村境内,长约3.5公里的溪峰河穿流而过。一度下雨经受淤泥堵塞的困扰,如今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条河已成为该村乃至全镇的“休闲景观”亮点,更是附近群众的“饭后打卡点”。“河道清理后,水更清了,而且建有休闲步道,还新建了廊桥,不仅方便两岸群众通行,还能停下来休闲赏景。”附近的村民林伯满意地说。
村民口中正在新建的“廊桥”位于溪峰河蓝坊段的大治桥上,是该镇正在打造的“峰桥溪韵”景观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原有的大治桥进行改造,对原有桥墩进行加固,桥面由3.5米扩宽至5米,并结合"一河两岸"栈道风格,在两边各增加2米宽的人行廊道。”蓝坊镇党委书记郑康文介绍,此桥是两岸200多户群众的交通要道,之前车辆、行人同时经过时,通行压力很大,此次通过建设“廊桥”可有效实现人车分流,大大方便群众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此“廊桥”采用木质结构与小青瓦面相结合的形式建设,充满客韵乡土气息,不用大范围兴建,只在原有桥面基础上进行扩宽提升就能建成,且与整条溪峰河连缀成一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亮丽风景。据悉,此工程于去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今年9月全面竣工。
为打造好“峰桥溪韵”景观节点,蓝坊镇还以打造镇区环境提升示范工程为载体,围绕溪峰河的水系景观持续进行“微提升”,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对全镇河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及推动江河湖库长效化常态化治理,实现民生水利保障和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古树群“微开发”
建成吸氧天堂
“青檀古树园因负氧离子含量丰富,被称为"天然氧吧"。经去年12月开始提升后,更多来自珠三角及其他村的自驾游客过来休闲度假,每逢节假日园外都停满车辆了。”蓝坊镇石湖村高礤自然村村民江涛说。
青檀园位于村口处,在新建成的青檀园微型标识景观附近,只见20多棵罕见品种的青檀古树群长势葱茏,最古老的树龄有500多年,最高达30多米。青檀树大的要几人合抱,最小的也要两人合抱,是珍贵的古树品种。古树附近林密幽静、清溪潺潺,穿过曲折回环的栈道、小桥,便抵达古树园的核心休闲区,几张石桌石凳错落其间。
“为方便游客和村民休憩,镇里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规划指导,发动全村人都出钱出力参与古树园的保护提升。”作为该园的义务管护员江涛每天都要到园里打理花草,他说,整个古树园的形态变化不大,只是在加强古树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小节点的优化升级,如建设护栏、栈道、小桥及配套休闲设施等,没有大兴土木和大拆大建,整体风貌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全村人都很踊跃参与建设,建成后大家一有空就会来这里散步,真正体现了共建共享。”70岁的村民江炎生说。
据悉,为打响“长寿乡中乡”品牌,蓝坊镇充分利用古树资源优势,强化规划引领进行“微开发”,通过政府主导、理事会牵头、乡贤捐资、群众投劳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约180万元,初步建成了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青檀古树园。
“这种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在保护中加以开发的方式很有借鉴意义,既保护了古树名木资源,又美化提升了人居环境,成为群众和游客的"吸氧天堂",为当地的养生度假游带来美好的产业前景。”蕉岭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小厕所“微整治”
尽显民生温度
在高礤自然村入口处,有两排齐整的清新小房子与周围乡村风貌自然地融为一体。经了解才得知,这是将村民猪舍改建后的“微型公厕”。“这个厕所改建得十分美观实用,大家路过时都可以用。尤其是建了古树园后,游客多了,需求更大。”村民江炎生说。
为什么这样改造?蓝坊镇党委书记郑康文说,石湖高礤自然村有180户584人,原入口位置的这两排6栋建筑物曾全是猪舍,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石湖长寿村的村容村貌。经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周边所有群众都愿意自行退养,并同意由理事会进行统一整治。“这些虽是猪舍,但结构还很完整,如果一味拆除会造成浪费,所以我们一边思考如何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最后从县里提倡的"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微改造"中想到了这个办法,经过预算,整个改造成本每间只需花5000多元,于是说干就干。”
据悉,此6间猪舍每间不过十几平方米,改造工程于今年1月份动工,经过镇主导规划,从建筑屋顶瓦面、墙面进行外观的统一风貌提升,内部加装便利的如厕冲水设施,以满足附近村民和游客的公共需求。同时,为让整个区域形成一条风貌协调的景观带,该镇还在公厕外围角落及公路沿线进行绿化小景打造,让游客在深山里也能感受到人居环境的匠心。
“不仅花小钱解决大民生,还将废弃猪舍进行二次利用,后续的管护也简单易行,很符合现在大力倡导的"厕所革命",充分体现了因村因地制宜的特点。”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评价道。“这个项目群众很满意,下一步想对公厕进行规范管理”,高礤自然村村民理事会会长江庆喜说。
“厕所革命”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在进行“微整治”解决民生需求同时,蓝坊镇还将户厕的改造与公共厕所的建设相结合,经与农户协商,将废弃的茅厕改建成公共厕所,在节省土地的同时,又节省成本,进一步彰显了民生温度。
本版撰文:祝银清林剑湧汪敬淼廖静宜
新闻推荐
蕉岭县新铺镇借助商会凝聚乡贤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创业第一站 发展新动能
蕉岭县新铺镇在环境优美的石窟河畔打造乡村振兴创业第一站。(汪敬淼摄)●本报记者叶子通特约记者祝银清在蕉岭县新铺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