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变+”模式 村集体携村民富起来 梅州向改革要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梅县区以“三变”的形式,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图为雁南飞景区。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曾经一片荒芜的兴宁市径南镇东升村,近年来,通过“三变+”旅游的模式,让村民富起来。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摄
位于五华的广东汉光超顺农旅园黄龙基地。张炳锋摄
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的黑木耳产业园内,村民正在查看木耳的长势。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已成为全国各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梅州市在探索“三变”改革的路上,一边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一边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形成富有本地特色的“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公司”的“三变+”模式,实现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共同发展。
近期,在梅州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黑木耳产业园,举行了一场亲子采摘黑木耳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前去体验。这两年,广育村发展黑木耳种植,以村集体+合作社的形式带领村民致富,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以前,村里土地撂荒,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而今,村里有了农旅产业园,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务工的同时,也可入股产业园收获分红,村民生活大为改观。
这样的变化出现在梅州各乡村里。近年来,梅州市以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揽,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突破口,以“三变”改革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不同实现形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构建“三变+”模式,即推动土地变股权、村民变从业人员、农房变民宿、村庄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等,盘活农村资源,让村集体“腰包”鼓起来,实现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共同发展。
打基础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今年1月4日,对于广育村村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这天,该村84名村民代表共同见证了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成立。这是梅州市首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标志着蕉岭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我们摸索股权量化的模式该如何走。”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理事会理事长黄忠铎说,经济联合社成立后,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每一个股民都能够增加收入。
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难题,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蕉岭县在2017年12月被广东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确定为广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在2018年6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借着这股东风,蕉岭县专门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陈伟明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彩波任常务副组长。
蕉岭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两个亮点,一个是产权清晰,另外一个是成员身份清晰。村民的认同感增加,能进一步推动土地、资金、产业、劳务四个合作。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我们分三个步骤进行,分别是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和股份量化、确权到户。”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经管股股长陈建光介绍,目前,该县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县共完成清产核资单位1600个,其中村级97个,组级1503个,全县共界定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1739万人。“"股份量化、确权到户"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已挑选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较高、资源性资产较多等不同类型的9个村作为股权量化的试点。”
广育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的成立,就是蕉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量化、确权到户”的典型案例。黄忠铎说,广育村为谋划改革做了大量工作,村干部全部到村小组开会、宣传,确保群众充分了解“股份量化、确权到户”是怎么回事。“村集体收入有了保障,我们就能更好地开展村里的各项公共事业,更多地为村民办实事。”黄忠铎说。
黄福城是广育村村民,成立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后,他一口气向联合社租下30亩地发展木耳种植。“把闲置的土地拿出来入股,一举两得。我这30亩地,涉及几十户人家,现在不用一一去谈,找村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就行。”他说,相比之前在外务工,现在在家干事业更自在。
蕉岭县是梅州市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底,梅州市累计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77万本,颁证率93%;累计完成实测面积224万亩,实测率95%,为推行“三变”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梅州市在推进"三变"改革过程中,走的是"内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即将集体经济(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引入到农业产业项目的投资中,使之起到平台作用和"船锚"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认为,梅州市以“内生型”方式推动“三变”改革,能有效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使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促发展
以项目为中心实现村集体及村民增收
2018年12月,广东汉光超顺蔬菜产业园(梅州五华安流基地)举行开园仪式。该产业园集大型蔬菜生产基地、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亲自采摘、餐饮美食、实践拓展为一体。第一期集约了安流镇700多亩土地,农民和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到该项目,并招募了安流镇长江村6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建设。
实际上,安流基地是广东汉光超顺股份有限公司继蕉华农业基地、五华黄龙农旅基地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三个基地。
“2017年开园的黄龙农旅基地,目前各项生产经营取得成效,全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千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分红"。”广东汉光超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超说,黄龙农旅基地投资5000万元,转水镇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资金1500万元和产业扶贫资金1250万元,共3750万元入股项目。共有517户1989位贫困户获得保底分红。
除此之外,五华县还在新丰寨、贵澳农业、天庄农业等现代产业园推行农村土地或者扶贫资金入股到项目,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扶贫帮扶。
“三变”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选择适合本地、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产业项目,在经济收益方面有“造血”能力,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带动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加。
在兴宁市径南镇东升村,一块20多亩的土地上,推土机来回穿梭,农民们正忙碌地平整土地。“这里土地平整好后,将用来种植荷花,做田园综合体。”该村村委书记温志彬介绍,这片土地以每年800元一亩的价格向村民租赁。“原来这一片都是丢荒的水田,已被闲置多年。村里将招商引资,推进村集体及村民增收。”
同样以项目带动村庄发展的还有径南镇官亭村。径南镇自古有种植茶叶的传统,种茶历史可上溯至宋代。过去,径南镇的茶叶“小散乱”特点明显,所产的茶叶产品比较“粗放”,以每市斤50至100元的低价被外来商贩成批成批买走,“老百姓种茶是在帮别人赚钱。”径南镇镇长曾秋勇说。
2014年,官亭村引进富荣百果园项目,通过荒山入股公司、山地量化折股入股公司等,让村民变股东,每年每亩获得保底股金收入25元,每十年递增10%。同时,该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了25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5个贫困村、86户贫困户精准脱贫,务工农户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元。
“富荣百果园的茶叶定位比较高,经过有机认证,我们采购的制茶机器也要300多万元,我们把机器共享出来,让周边更多茶农受益。”兴宁市富荣百果园董事长张展文介绍,富荣公司提供机器和技术给茶农制茶,收取12元一斤(5斤茶青可加工成一斤茶叶成品)的加工成本,通过“来料加工”提升品质,帮助茶农致富。
依据区域特色,引进项目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是梅州市推进“三变”改革的主要方式。“通过产业项目融入,使集体经济的价值增值,有了落脚点,发展有路可走,并由此带动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张玉说。
拓内涵“三变+”力促三产深度融合
“三变”改革的内涵是“股”,关键是“变”,重点是产业。产业要想实现“质变”,就必须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将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梅州市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三变+”的形式,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盘活农村未利用起来的资源、资金,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
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原是一个荒芜落后的小山村。1995年,长教村挖掘和利用资源禀赋,与宝丽华集团达成协议,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建设雁南飞景区。2000年,长教村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政策为导向,将全村1.5万亩山林和600多亩农田旱地,全部租赁给宝丽华集团,支持雁南飞景区做强做大。
此后,雁南飞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招聘长教村民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实现荒山变茶园、林区变景区、古村落变旅游区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产业。长教村集体和村民则从中收取租金,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数据统计,从1994年到2017年,长教村集体收入增长375倍,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19倍。
“以前全家人的温饱都指望着这一亩三分地,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日子,什么都不用干就有租金领,真是太幸福了。”谈起十多年来的变化,村民叶伯露出了笑容。
“没有"三变"改革,农村还是以老办法去发展,释放不出这样的活力。”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梅县区从乡村实际出发,突出产业特色、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在“三变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验等融合,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公园。
走进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会被村庄里各式各样的客家特色古民居震撼。这里被誉为客家古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全村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有116座,其中较大型和保存良好的围龙屋38座。
这个建村500多年的村庄不仅特色古民居密集,还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如何盘活资源,让资源优势变成村里经济腾飞的资产优势,一直是侨乡村苦苦思考的问题。
2018年初,侨乡村成立由全体村民参与的合作社,统一管理古民居开发。合作社以户为单位,每户可入股1股,1股股金为2000元,全村60%以上的户已经前期入股,共筹集100多万元流动资金,以租赁的方式获得特色古民居经营权,再招商引资,整体开发特色古民居。
通过整体盘活资源,村里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如打造滨河景观、搭建亲水平台、建造农田景观,种植五色稻等美化村庄环境,同时优化交通系统,对停车场、自行车道、行人道进行了专项修缮。经过一系列的基础建设与整改,侨乡村的特色古民居资源逐渐展露吸引投资的魅力。
目前,侨乡村合作社已和香港丁丁旅游联合成立了侨乡文旅公司,与北京寒舍签订合作开展民宿投资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通过拓展提升“三变”改革内涵,“三变+”旅游、文化、康养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新路,正逐步成为梅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梅州市的"三变+"模式,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先导,围绕提质增收目标,面向市场抓产业,通过查阅项目方案、各方签订的合同协议,走出了一条"村集体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公司"的模式。”张玉说。
■对话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
注重各方利益均衡共享
保障“三变”改革持续性
“三变”改革在梅州扎实推进,取得初步成效,这与政府重视、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新形式等密不可分。在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看来,接下来,梅州要想更深层次地推动“三变”改革落地,须在推进过程中强化党委领导,注重培育新型农民集体,同时要关注各方利益均衡共享,以保障“三变”改革中各方的长期合作性。
南方日报:您觉得梅州在农村“三变”改革中有哪些可借鉴参考的经验?
张玉: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学术界一直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以政府补贴和本土乡贤资本联合投资为主的“外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其二是以盘活农村自身具有的集体经济存量,让村民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将之引入到农业产业项目投资中的“内生型”经济发展道路。
梅州市“三变”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走“内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即将集体经济(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引入到农业产业项目的投资中,使之起到平台作用和“船锚”作用。通过产业项目融入,使集体经济的价值增值,有了落脚点,发展有路可走,并由此带动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
以“三变+”模式为基础的内生型发展道路,其实施的前提是:经由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改革,合理界定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以构建明晰的产权权责。梅州市乡村振兴的“三变+”改革,契合和遵循了这一规律。
比如,梅州市蕉岭县在实施“三变+”模式前,就实行了较为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制度改革,不仅为村民将集体经济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注入到农业产业的项目投资之中,并共享经营性收益,奠定了“合法性”的制度基础。而且,增进了村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认同。
南方日报:您对“三变”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哪些建议?
张玉:我建议首先要强化党委领导,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制度化输入,以政策引领和行动感召,去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增进政策认同和项目经营的可行性认同,促进“合作经营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从而降低股份合作的经济风险。
其次,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集体。因而,必须强化对振兴主体——新型农民的制度化培育。将分散的村民组织起来,整合集体智慧,在共同经营之中,推动土地向资本转变、资金向股金拓展,经营收益按股分红,以激发农民经营的内生动力,激活农村发展整体综合要素。促进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集体的制度化生成。
此外,对待农民和贫困户,政府不应做“保姆”,而是要引导其参与产业,融入到市场经济中,提高其自身创造财富能力。在“三变”模式中,农民一方面可在产业园做工获得劳务收入,年底获得村股份合作经济社的分红,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市场化地参与到专业合作社,获得更多收入,但同时也分担农业生产的部分风险。公司则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厂房和设备,降低初期的大额资金投入,但是发挥其技术专长,承担了大部分产品的市场波动风险,实现各方利益均衡共享。
■记者观察
集体经济引入项目建设
让“三变”改革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的状况较为突出,难以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需要,而“三变”改革恰恰抓住了这些症结,通过股权纽带,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各类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三变”改革就是要实现“三个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从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梅州“三变”改革发挥了企业在产品、市场销路和管理上的优势,挖掘了村集体的土地资源,投入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以及农民现成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弥补了村集体和农民在市场销路和经营管理的天生不足,携手共谋发展。
激活市场,就是要通过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把集体的产权明晰化,赋予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梅州以蕉岭县为代表的县域,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明晰了产权,增进了村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认同,为再生产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与其它地区相比,梅州市“三变”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将集体经济引入到项目中,通过融入到产业项目,使集体经济有了落脚点,使“三变”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梅州“三变”改革的推进还存在部分项目不可延续等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政府在“三变”改革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让农民和企业成为主体,让农民和企业成为改革中的获益者,能形成长期稳固的关系。同时,“三变”改革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法合规经营,通过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革政策,让政策发挥效应,促进项目持续增收。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黄佑鹏钟思婷刘洪桥张炳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玉婷)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省文明办昨日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名单,全省共有36人上榜。其中,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