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梅江发展新局面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8大发展思路,打造“三宜”城市示范区
大会现场奏响国歌。钟伟才摄
梅江区代表委员们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赖佳莲摄
代表活动小组联合召开学习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座谈会。
“突出创新驱动”“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3月18日至20日,梅江区2019年两会召开。在3月19日举行的梅州市梅江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梅江区区长钟秀堂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1.5万余字的报告中,有哪些新内容、新亮点?又释放了哪些关乎梅江区未来发展的信号?
稳中有进
过去一年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区30周年,也是梅江区提神振气、以新担当新作为打开工作新局面的一年。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笔者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经济发展建设的内容笔墨颇丰,“新增规上企业净增加数居全市第一”“东升工业园建设管理绩效目标评价获全市第一”“率先在粤北地区建成运营环保能源发电项目”等,不仅产业发展方向明晰,且提质增效明显。
过去一年以来,梅江区政府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克难攻坚,主动作为,全区生产总值完成83.75亿元、比增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亿元、比减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6亿元、比增10.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21.8元、比增6.6%。
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梅江区承接了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项目4个,培育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示范基地9个,新增规上企业9家,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7.71亿元、比增5.4%。
同时,城乡协调发展步伐也在加快。江南新城、芹洋半岛20多条市政道路建成使用,顺利承接5个安置区。客都大桥东端连接线顺利通车;培育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增至47家;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高标准茶园3500亩,梅江区茶叶产业园入选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752户1482人达到“八有”脱贫标准,脱贫率95.8%。
在每年的两会中,“民生事业”一直是热点问题之一。为缓解中心城区学位紧张问题,2018年,梅江区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而今,风眠小学建成使用,芹洋学校、金山小学、元城小学和幼儿园、会文小学、城北中学建设有序推进;市第二中医医院获评全市首家“三甲”中医医院,与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医联体;足球文化公园基本建成,全区新增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为助力梅江打造“三宜”示范区,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积极履职,提交了多份优秀的建议、提案。“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建设"三宜城市"的重点所在,因为"宜居"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笔者看到,如去年政协委员们提交的28件提案中,就有将近一半与民生事业有关。
进中提质
加快“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建设
蜿蜒的梅江河穿城而过,两岸的绿树红花依旧,城市的面貌却日新月异。成绩来之不易,前路光明可期。
2019年,梅江区翻开了崭新一页。报告提到,要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23456”、区委“1158”思路举措,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努力构建“八星璀璨”区域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示范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报告明确了今年梅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进出口总额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市下达能耗双控目标。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树立"项目为王、企业第一"理念,以优质项目比能力、以有效投资论英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钟秀堂在大会上提到,今年,梅江区将谋划筛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建设项目,及时调整完善项目储备库,真正做到“项目等政策”。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19年,“乡村振兴”仍是关键词之一。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报告提出,要在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同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力争全年新增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一批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冷链物流、农电商等服务,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食品、康养、体验等融合发展;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推动“客家菜博物馆”落户梅江……在政府报告里,如何带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为梅江区今年新的发力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梅州市的中心城区,梅江区是“三宜”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报告提到,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同时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除了要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保障,报告还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卫生强区”“打造平安之城”也列入其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是梅江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为此,梅江区提出,要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廉洁从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梅江发展新局面。
十件民生实事
1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05元、360元提高到560元、38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560元、950元提高到1685元、1025元。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
2扶持创业就业
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训“客家菜师傅”100名。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省内外城乡劳动者发放补贴1500元/人次。将生活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工伤保险在全面实施浮动费率的基础上,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全区平均费率再下降30%左右。
3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建立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逐步增长机制,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给予补助;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不含免学费补助)。规划建设元城小学和幼儿园,完成芹洋学校建设。
4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10万元提高到11万元;补充险最高支付限额从28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0.8万元降为0.7万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6万元提高到20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补助标准,顺产补助从1000元提高到1300元、剖宫产补助从1300元提高到1500元。培训全科医生24名、产科医生(含助产士)7名、儿科医生2名,为10个省定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的设备包。
5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古民居活化开发项目。配合实施《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深化拓展“千年嘉应情·诗画梅江梦”系列活动,打造梅江客家风情文化旅游节、金山圩日、金山庙会等特色民俗品牌。升级改造嘉应古城和攀桂坊、红杏坊“一城两坊”,打造客家风情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梅江区博物馆建设。
6关心关爱特殊群体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为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从每人每月10元提高到20元。
7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
改造建设金山顶小公园、北门河小公园、百岁山桂花园、百岁山公园登山步道及观光栈道。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厕22座,新建旅游厕所5座。升级改造西区市场、瓜园市场、美苑市场等城区集贸市场。
8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乡村公厕,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8.5%。建设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安全事故多发路段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3公里,完成涉及19个建制村89.6公里“畅返不畅”农村公路整治,完成旅游公路和县乡道路提档升级86公里、农村公路硬底化45公里、窄路基拓宽工程项目30公里,优先做好连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古村落、南粤古驿道沿线、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等道路的改扩建。支持4个省级农业特色专业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高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标准。
9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完成不少于1400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3.5批次;在全面开展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少于32家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速检测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全年快速检测不少于63000批次。
10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依托“粤省事·梅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承接省统筹在户政、安全技防、医疗救助、劳动仲裁、社保医保等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落地实施,推动我区更多特色服务事项进驻。优化平台已上线服务事项业务流程,实现群众填写表格、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减少50%以上,已上线服务事项“零跑动”超过80%。依托“粤省事·梅州”平台支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十件“微民生”实事
1投入资金2600万元建设金山金丰村至潮塘段公路,提升县域道路通行能力。
2投入资金3100万元建设城北岭上至扎上、西阳田心至石马公路,打通乡村、景点道路的“最后一公里”。
3投入资金6000万元实施金山顶东仓巷、老肖屋“微改造”项目,改善周边区域整体形象。
4投入资金2100万元建设客天下至泮坑的“枫林路”、改造提升泮坑公园配套设施、打造泮坑“枫林湾”森林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5投入资金900万元改造提升江南三板桥一巷、白马四巷道路及排污排水等设施,解决交通拥堵、内涝等“城市病”。
6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206国道长沙段道路和城北平远路口绿化亮化工程,消除存在多年的交通安全隐患。
7投入资金2284万元完成区级和长沙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年度建设任务,稳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8投入资金360万元实施金山龙丰村东岩背、东郊村张家围“微改造”项目,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9财政贴息100万元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实现长效脱贫不返贫目标。
10投入资金72万元为全区2374户独居老人住所安装无线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保障老人居家安全。
■代表委员履职进行时
代表活动小组联合召开
学习区八届人大
四次会议精神座谈会
3月20日下午,梅江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刚刚闭幕,区八届人大代表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大代表活动小组就在制造业代表小组活动室联合召开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座谈会,从行业角度继续学习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区人大常委工作报告等,主动对接分解贯彻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谋划2019年活动小组工作,真正把“人民代表为人民”落到实处。
会议由区人大西郊街道工委主任叶云煌主持,区人大西郊街道工委和服务业、制造业代表活动小组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在传达区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代表们分别对区政府工作报告、区人大常委工作报告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同时围绕着民生实事、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减税降税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了解,此次会议形成了《关于建议管道燃气服务公司提升人性化服务的意见》《关于黄塘路科伦药业段“路畅不畅”问题的反映》《关于广梅路段公交站台改造工程人性化施工的建议》等意见和建议,近期将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代表企业城西机械厂,全面细致地参观了生产车间,并到质检车间查看了产品质量检查的全过程,通过考察对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
踊跃建言献策
助力梅江发展
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收到提案35件
在政协第七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会议表彰了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和承办提案先进单位。其中,“关于促进梅江区文化艺术教育发展的建议”等7件提案为优秀提案;金山街道办事处等7个单位为承办提案先进单位。
据了解,2016年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以来,梅江区政协委员认真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围绕事关梅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履职,共提出提案89件,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85件。
总体上看,提案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许多意见建议被吸纳并落实到相关决策、规划和工作措施之中,在支持党委政府决策施政、推动“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政协委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服务大局意识。
在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提质增效、改善重点民生、乡村振兴发展等工作,认真协商议政,踊跃建言献策,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为区委、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截至19日上午12时,共收到提案35件。按内容分类,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4件,占11.4%;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7件,占20%;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7件,占20%;有关基础设施和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12件,占34.3%;其他方面的5件,占14.3%。
接下来,提案委员会将按照《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的要求进行审查立案,及时与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召开提案交办会,将提案送交有关部门办理。本次大会闭幕后收到的提案,提案委员会将及时审查立案,送交有关部门办理。
黄思华陈雄余裕辉何小霞
新闻推荐
3月25日,梅江区委书记朱国城到三角镇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王增文参加调研。朱国城一行来到三角镇宫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