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尺讲台到绚丽舞台

宝安日报 2019-03-27 11:30

潘攀在演出中。

多年后的今天,潘攀回想起曾对父亲说出的那个“善意的谎言”:放弃当老师的工作去音乐学院深造,会得到更稳定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资。他觉得一切恍如昨天,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却成为了现实。潘攀确实找到了比当一名艺校老师更好的工作,得到了更高的收入。更可喜的是,他站到了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大舞台,他说:“我不讨厌讲台,但我更向往舞台。”

其人:表演者也是创作者

比起年前赶趟儿一样的排练及演出,最近的潘攀相对比较清闲。作为一名男高音,上周他刚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到人民中去”文艺汇演,为市老龄大学的老人们高歌欢唱。排练、演出、指导是潘攀业余时间最常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内心肯定是愉悦的,但更令人欢喜的是听到接二连三传来的好消息。

深圳市第十四届青工艺术节金奖、深圳市第十五届鹏城金秋艺术节银奖、深圳市2018年度群众文艺作品一等奖、广东省2018年度群众文艺作品一等奖……这些奖项,都源于一个作品——民治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文艺精品歌曲《山·城情歌》。作为该曲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潘攀认为,之所以能屡获奖项,除了旋律动人、歌词优美外,歌曲中传唱的城市与乡村的变化,通过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对唱展现出来,描摹出了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

这首采用中国民间五声徽调式,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时而舒缓,时而高亢,将青年男女的热烈爱恋及一城一乡的甜蜜守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这首歌,耗费了大量的心血。首先是时间长,历时三四个月,期间修改了多次曲调版本;其次是制作上不含糊,专门请专业的笛子演奏家进行现场演奏。”这是一首对新时代美丽城乡的颂歌,国家实施的“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战略计划,让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蓝天白云下,良田和山茶;清清泉水边,牛羊伴彩霞。”每句歌词,都让人感受到了如今的中国,处处“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其实除了《山·城情歌》,潘攀还有不少获奖经历:2017全球(香港)华语歌词歌曲创作声乐大赛第一名;2017和2018年度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参与主创的《客乡情缘》获得深圳市第十四届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广东省第七届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参与主创、主演并担任声乐指导的大型音乐剧《胜利大营救》(又名《风雨白石龙》)在深圳、广州、梅州各地巡演……既活跃于台前,也能掌控于幕后,潘攀“多能手”的背后,是他对音乐执着的追求以及不放弃的精神。

成长:山沟里出了一名音乐老师

潘攀从小生活在农村,对音乐几乎没有什么概念。若说启蒙,得归功于父亲。“当时大家伙下地干活,有专门的人敲锣打鼓,随着锣鼓声,农民们放声歌唱,这在我们老家,叫薅草锣鼓。”跟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和乡亲耕作放歌,音乐的种子也由此埋在了潘攀的心里。但贫困的农家孩子,从不曾见过钢琴,也不知道电视为何物,唯一听到外界音乐声的工具,只是来自于广播。“直到考入初中,我才第一次见到什么是脚踏风琴。也是那时候,我发现原来除了常规学校外,还有音乐学校。”这个发现让潘攀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音乐院校,圆自己的音乐梦想。”

没有专业老师传授音乐知识,潘攀就自学,没有乐器,他就把手臂当键盘,反复就着旋律弹奏。指法是对是错已无从考究,但凭着对音乐的一股痴劲,潘攀自学闯进了令他魂牵梦萦的音乐世界。初中毕业后,他如愿考进了艺校。

那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以培养全能型的教师为主,潘攀读的是该校的音乐班。在师范学校的几年学习生涯里,潘攀学钢琴、手风琴、二胡、声乐、作曲、指挥……多年后,潘攀仍不后悔当年自己的决定,庆幸在师范学校学到了不少的音乐知识。这里虽没有大学院的名气,但是通过全方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了“十项全能”,这也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渐露光芒。

由于成绩优异,师范毕业后,潘攀作为尖子生留校做了一名授课老师。“对父母而言,这是一件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从山沟里走出来,我竟然能成为一名师范学校的老师。”潘攀说。

挫折:求学深造 错误发声曾致“声哑”

在旁人看来,能够幸运地留校成为一名老师,潘攀应该知足了,但他在音乐生涯上的攀登,并没有在讲台上终止。潘攀还想到更专业的音乐学校去深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师范工作三年后,瞒着家人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此举意味着他要与曾经的工作告别,全心投入到新的学习旅程中。“父母肯定是不同意的,父亲当时还生了好大的气。”唯求子女安稳幸福地生活,是古往今来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潘攀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也考上了。对于父母的怒气,潘攀连哄带骗,告诉父亲,学成归来,还能回到原来的岗位,拿到更丰厚的报酬。

在四川音乐学院,潘攀选择进声乐系继续进修。“从小到大,我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副嗓子,这也是唯一不需要透支金钱去购买乐器就能学习音乐的最便捷途径。”

潘攀以为考上专业院校,一定会有助于他在理论和实践课程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但没想到这次求学,却迎来了致命的打击。由于运用了错误的发声方法,潘攀练习了一年多发声后,“哑”了。至今想起,潘攀仍心有余悸:“我连C大调的高音fa都唱不上去。”深知考入大学不易的他,原本应是更发奋地钻研理论知识,在音乐的知识海洋里徜徉,但“失声”的打击几乎击垮了他。离开工作岗位断了经济来源的他,除了要借钱吃饭、交学费外,还要借钱治病,每周到医院里做雾化、按摩治疗,却始终没有起色。

转折:深圳助他从讲台走向舞台

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潘攀回到了原来的艺校,继续当一名音乐老师,别人可能不知,但潘攀内心清楚,他“哑”了,再也唱不出原来嗓音里的那种音色了。“当时的我,已经放弃了歌唱,因为我根本看不到一点希望。”那段日子,是潘攀人生中的黑暗期。不能唱,那就听别人唱。潘攀反复听其他优秀歌手的磁带、光碟,逐字逐句琢磨,寻找新的发声方法,在他的内心,音乐之火从未真正熄灭过。

2001年,潘攀做了南下闯荡的决定。或许是南方的气候使然,又或许是经人介绍治疗嗓子的中药有效,来深圳后的潘攀,嗓子渐渐得到了恢复。“来深圳后,我在布吉工作过两年,2003年到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做音乐老师。”三尺讲台,对潘攀而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无论是艺校的声乐老师,还是深圳的音乐老师,讲台曾是他最接近音乐的地方。但是比起讲台,潘攀更向往另一个台——舞台。

如果没有来深圳,潘攀的嗓子能不能好,无人知晓,但是潘攀明白,继续在艺校当老师,他绝不可能有今日之眼界以及经常活跃于舞台上的闪耀时刻。2008年,潘攀进入当时的民治文化站(现为民治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从此告别三尺讲台,踏上了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舞台,实现了心中梦想。

这些年,潘攀做着喜欢的工作,登上了以前不敢想的舞台,接触了业内大咖级别的歌唱家,有幸与专业的创作大师、歌唱家交流学习……这些经历让他眼界大开,也重新点燃了他努力学习和成长的那团炽热火焰。虽然音乐的学习经历有苦有乐,但是一切的付出和挫折,都一一在他的作品和创作中,化作了成绩和动力,催促他继续向前。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梅州彩民守号两期就中670万

最近梅州彩市中奖势头真是一波接着一波。福彩双色球第2019026期开奖,梅州一位彩民凭借着一张10元胆拖票中得1注头奖,总奖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