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布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梅州8县(市、区)入选,涉及两个片区 红土地迸发活力 梅州发展迎新机
重山包围的大埔汀江,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水路必经之路。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平远县仁居镇红军纪念园记录了红四军在平远的历史。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是当年革命老区人民为战争胜利牺牲奉献的真实写照。
梅州,是中国革命老区之一,是全国五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区域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在这块红土地上,革命先烈的故事仍在传颂,不朽的精神依旧振奋人心。
日前,国家四个部门公布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梅州8县(市、区)被列入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内,其中,梅州全区域入选原中央苏区片区,6个县(市、区)入选海陆丰苏区片区。
这是继梅州全域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为属原中央苏区范围之后,再次被国家肯定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不仅告慰了长眠在这片红土地下的英魂,也为梅州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通讯员徐雪琴
资源丰富
革命遗址366处革命史迹数量居全省前列
稻田随着春风起伏,穿过摇曳生姿的竹林,一座古朴厚重的客家民居出现在眼前,看似简朴的房子却记载着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成长故事,这就是位于五华县梅林镇的革命先驱古大存故居。
跨过石门坎,走进革命历史底蕴厚重的古大存故居,一进门,目光便一路追随着古大存穿过的旧棉衣和用过的简陋武器,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感慨革命前辈那一段艰苦斗争的岁月。
“古大存是我们梅州人的骄傲。”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古江南说起古大存时,自豪感溢于言表。古大存一生致力于农民的解放斗争事业,他在东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广东省唯一一支入编中国工农红军编制部队的红军第十一军,这支军队在土地革命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创建粤东北苏区,实现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发挥了重要作用。1939年,古大存在延安时被毛泽东称赞为“带刺的红玫瑰”“一面斗争的旗帜”,为东江红军留下最后一支武装,功不可没。
古大存故居是梅州红色革命遗址,虽然看起来简朴无华,却记录了光辉的革命事迹,是梅州珍贵的红色文化符号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梅州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像古大存一样的革命英雄,不少优秀儿女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智慧、青春甚至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梅州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仅有名字可查的烈士就达4513人,另有千余名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无法考查到姓名。
梅州,是一片光荣的红土地。90年前,在偏远的粤东北山区,朱德军长带领的红四军来到这里,点燃了星星之火,数以千计的客家儿女用各种方式支持着中央苏区的发展,被压迫的农民举起镰刀锄头跟着红军打倒乡绅地主,五华铁匠背上工具包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修枪造弹,知识分子奔走相告,宣传党的理念、普及党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当中,为中央苏区的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里,红色印记俯拾皆是。梅州当地革命旧址达366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57处,有67处列为文物保护单位,46处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次国家将梅州8县(市、区)列入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内,说明梅州的革命遗迹、遗址、文物、史料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于中央苏区的红色文物,主要体现在革命遗址这方面。除了数量多,梅州还有一批位列全省乃至全国第一的革命史迹。”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文庆介绍道,三河坝战役是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入粤第一仗;丰顺八乡山是中国共产党在东江革命根据地建立第一支正规编制部队红军第十一军的地方等。
“据统计,梅州有数十处革命遗址已经消失,十分可惜!”邓文庆惋惜地说,随着岁月的远去,一些留存下来的旧址,正日渐破败,如果不保护好,将会越来越少,甚至淹没。“革命遗址不可再生!”邓文庆认为,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不仅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行动。此次国家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加强了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和整体保护,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是国家的一个创新举措。
特点鲜明
一批“红色旧址”具有全国影响力
“山高路远水悠悠,红色交通一线穿,先辈创业多险阻,后生饮水要思源……”乘坐着小船从大埔县青溪镇蕉坑村出发,沿着汀江行至青溪村村头,便听到青溪人民传唱着这首山歌。歌中的“红色交通一线穿”指的就是途经大埔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如果没有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央苏区需要的大批物资、党在白区需要的工作经费,党和军队的大批领导精英、党中央机关就不能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那中央苏区历史就可能要重写。”大埔党史研究工作者余敏说,80多年前,为输送重要情报、转移上海临时中央机关和党政军重要领导人等,中央开辟了多条秘密交通线,而途经大埔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唯一一条未被敌人摧毁的交通线。
“摧不垮打不掉”的背后,是大埔地下交通员的智勇斗争和百姓的鱼水情深,留下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故事。这些故事以革命遗址为载体,不仅记录了光辉的革命事迹,更彰显着永恒的革命精神。
记者从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获悉,梅州的红色革命旧址中,有一批在华南地区以及闽粤赣边区乃至在全国极具影响力和地位的纪念场所。除了中央红色交通线,还有叶剑英纪念园、“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红军纪念园等。
一个个红色遗址,见证了梅州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这些旧址蕴含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故事,值得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穿过烽火硝烟,跨越岁月长河。当年穷乡僻壤的山城梅州,如今已成为全域原中央苏区,不仅告慰革命先烈,当地干部群众更是继承苏区精神、红军精神,奋发图强,埋头苦干,红色精神激发着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这离不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做出贡献的党史人物和革命烈士,是他们不朽的红色精神不断激励着梅州砥砺奋进。
许多革命前辈在梅州这片红土地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林彪、叶剑英等8位元帅以及粟裕、陈赓、肖克等将军都曾在梅州留下革命足迹。在梅州本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首任部长(代理)朱云卿,妇女运动重要领导人、参加中央红军长征30位女性之一的李坚真,被毛泽东誉为“带刺的红玫瑰”、东江革命根据地重要创建者之一古大存,首提“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表述的张如心等人都为家乡做出了重大贡献。
革命旧址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们承载着革命先辈们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苏区精神,是梅州宝贵的革命家产。
保护有力
通过“红色+”串珠成链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平远有123条保留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墙标,其中仅仁居镇就有114条。”在平远县仁居镇红军纪念园,讲解员正给游客介绍红色历史,这里的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居镇红军纪念园是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主题的纪念园,馆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生动反映了平远革命历史,有效保护了红色遗址。平远这片红色土地给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该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这是梅州大力修缮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一个成功写照。
据了解,此次国家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旨在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传承红色文化,二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入选的地区利用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加大对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力度,把革命旧址保护与精品红色旅游景区、传统村落保护、特色乡镇建设、休闲农业相结合。梅州也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据了解,2016年,梅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梅州市加强革命遗址、旧址、纪念设施修缮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统筹调动各级资金约3.15亿元用于革命旧址、纪念设施的修缮建设,对梅州48处重要革命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和升级改造。
“去年来三河坝纪念园参观的人数突破100万人次,上党课和党日活动的场次已达3000多场次。”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所所长刘南海说,该革命旧址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大埔红色文化、苏区精神资政育人的作用。近年来,梅州积极打造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品牌,强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打造了叶剑英纪念园、九龙嶂革命斗争纪念馆、丰顺县李坚真纪念馆等国家和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了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在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根据红色资源点多、线长、分布广的特点,注重串珠成链,打造遗址群。”邓文庆说,通过发展“红色+”,梅州打造了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对红色展馆、红军战壕、红军练兵场等场景进行复原,打造具有乡村旅游、民俗展览、红色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活态化的“红色村”。
国家文物局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要在做好保护基础上,做好文物整体展示、陈列和革命文物价值的传承传播。
沿着五华县梅林镇梅南村蜿蜒的南沣山下驱车而入,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动工建设的“五华苏区历史博物馆”新馆址。五华县在梅州率先启动建设了一个以反映五华人民对原中央苏区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为题材的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对原中央苏区在五华区域的红色文物、史料、遗迹、遗址进行系统梳理保护和整体全面的呈现,将为丰富广东和梅州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做出重大贡献。”古江南说,博物馆争取在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馆迎客,届时将填补省内以原中央苏区用实物原件等红色文物、史料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空白。
“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这次梅州8县(市、区)均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将对梅州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带来新的飞跃。”邓文庆说,这次正是难得的机遇,要争取国家和省的更大支持,站在更高起点去谋划,抓住重点、科学规划,统筹力量、形成合力,让梅州的革命文物在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中起到应有作用。
■声音
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
最大限度用好政策加快梅州振兴发展
国家将梅州列入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内,对推动梅州传承红色基因,调动广大群众不忘初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梅州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全市的脱贫攻坚和苏区振兴。近年来,国家不断反哺老区,加大了资金、政策倾斜。梅州市应全面梳理、积极主动对接中央、省的政策措施和项目安排,释放政策红利。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力度,系统梳理政策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用足用好国家、省的扶持政策。其次要学习借鉴福建龙岩、江西赣州等地经验做法,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放大政策效应,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苏区建设。特别是注重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谋划、主动争取、强化对接,最大限度运用好政策,让苏区政策成为推动梅州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广东省省情专家库专家、中藏协红色收藏家魏金华:
尽快筹建中央苏区(粤东)历史博物馆和广东(或粤东)中央苏区精神研究院
此次梅州能入选两个片区,是梅州人民的光荣和自豪。革命旧址的保护就是为了留下历史,留住记忆,讲好梅州的红色故事。但再好的记忆也抵不过现实的存在,最好的存在就是活化利用和科学弘扬。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梅州应尽快筹建一座中央苏区(粤东)历史博物馆和广东(或粤东)中央苏区精神研究院,博物馆将能起到以物见史、以物说事的作用,通过苏区红色文物、史料的挖掘、保护、展示等,达到弘扬梅州的红色文化,化解一些对梅州原中央苏区历史地位认识的不足。梅州中央苏区研究院应与嘉应学院结合设立,发挥嘉应学院资源、人员的优势,既能开展苏区振兴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又能为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
■相关
◎中央苏区:全称为中央苏维埃区域,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梅州“申苏”历程:2009年1月,大埔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2009年底,梅州市正式全面启动“申苏”工作;2011年8月,平远县、兴宁市、梅县区成功“申苏”;2013年7月,梅江区、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成功“申苏”。至此,梅州全市八个县(市、区)全部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作为广东唯一全区域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
◎梅州各县根据地与邻县连片创建边县苏区:1、五兴龙(五华、兴宁、龙川)边县根据地;2、蕉平寻(蕉岭、平远和江西寻邬)边县根据地;3、梅埔丰(梅县、大埔、丰顺)边县根据地;4、饶和埔诏(饶平、大埔和福建诏安、平和)边县根据地。这四大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日前公布了全国首批入选“邮政农品”的50个名优农产品名单,梅州柚成为广东省入选的两个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