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越坎换道超车 奋力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梅县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13365”部署,打造“三宜”“美丽梅县·客都明珠”

南方日报 2019-03-25 06:36

充满活力的梅县新城。洪春梅摄

人大代表们正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黄韬炜摄

图为白沙村美丽一角。叶繁荣摄

“陌上故庐”南口镇侨乡村。宋志锋摄

3月19日,梅县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区文化中心礼堂开幕。会上,代区长温助民代表梅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对2019年的工作进行部署。

过去一年,梅县区工作总体呈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平台支撑有力、三大攻坚战稳扎稳打、城乡建设亮点纷呈、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深化改革有力有序的良好局面。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梅县区将做好“爬坡越坎”的充分准备,坚定“换道超车”的必胜信心。“我们将协调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梅县发展新局面,向市委、市政府,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在会上说。

●黄韬炜刘洪桥曾健锋

攻坚克难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梅县区提振精气神、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过去一年以来,梅县区政府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克难攻坚,主动作为、砥砺前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9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0.24亿元,税收收入31.0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2亿元。

同时,梅县区还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八届跻身全省十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作为梅州经济发展“排头兵”,梅县区心无旁骛打基础、谋发展。一方面,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骨干企业增资扩产,27个总投资228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同时,积极落实系列扶持政策,持续扩大有效投资,5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83亿元,境内梅汕高铁、梅平高速、东环高速有序建设,梅畲快线基本建成,葵岗高速出口和东部出省快线雁洋段动工建设。此外,2018年梅县区还新引进招商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21.8亿元,富力足球产业小镇、“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等标杆项目落地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梅县区完成了创新创业孵化园一期建设,海关总署启动梅州综保区联审程序。同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中心1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9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8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梅县区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五清”行动扎实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有效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办结。其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全年造林更新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2%。

剑英大道延长线、客都大桥连接线建成使用,人民南路断头路实现便道通车,推行“地票凭证”,推动“三清三拆三整治”,麻坝村经验做法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推广,玉水村获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称号……过去一年,梅县区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新城为抓手,统筹推进“两美”行动,合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城乡建设亮点纷呈。

此外,梅县区坚持把80%以上的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新建两所小学,新增学位4620个,粤东医院、区中医医院分别晋级“三甲”“二甲”医院,13个镇级卫生院新建、扩建任务全面完成,行政村通公交率达95.5%,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两项总分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梅县区突出“1+5”改革主线,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区级医疗体制改革和雁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重大改革任务,47项重点改革事项完成30项。其中,梅县区仅用1天时间完成“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注册,更是创造了“梅县速度”。

奋勇争先

“五个坚定不移”引领改革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中美经贸摩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继续显现。从梅县区的发展看,产业结构较为传统单一、有效投资增长不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够健全、资源环境压力加重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交通、用地、资金、人才、观念等要素制约发展的问题依然较多,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政务效率有待提高。

挑战与机遇并存。报告指出,省委、省政府实施“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为梅县区谋划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梅州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争六补”,构建“五星争辉”,把梅县区列入经济增长之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梅县区发展明确了路径、增添了动力。同时,梅县区的产业发展、项目平台不断集聚,高铁、高速、快线等加快建设,交通区位不断优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城乡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昂。“这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所在、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善加把握,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任务。”温助民在会上这样说道,令人为之振奋。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梅县区将做好“爬坡越坎”的充分准备,坚定“换道超车”的必胜信心,以坚定不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五个坚定不移”接续拼搏、奋勇争先。

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报告明确了今年梅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完成上级下达能耗双控目标。

“梦想在前、使命催征!我们都是追梦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和共享者。”在会上温助民说,2019年梅县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区委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落实区委“13365”工作思路和举措,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梅县·客都明珠”,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换道超车

八个“持续发力”开创发展新局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

对标对表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区委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八个方面持续发力,做好各项工作。即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上持续发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坚持弘扬客家文化,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持续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善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坚持强化自身建设,在转作风抓落实上持续发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应对复杂经济形势,需要我们"击鼓催征稳驭舟",着眼长远、统筹全局,保持定力,激发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温助民在会上表示,2019年梅县区将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方面为抓手,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

稳增长、扩投资、促转型、惠民生的关键在于项目,2019年,梅县区政府也将聚焦发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力推进交通、水利等计划总投资530.8亿元、年度投资73.65亿元的6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

立足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中粤北山区的点状片区定位,梅县区委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按照“13365”工作思路和举措,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梅县·客都明珠”,为梅县区绿色发展制定了重要目标。报告指出,要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梅县模式”,让城市更向往,让乡村更美丽。

一方面要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一城两带四组团”为项目建设主战场,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各组团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全面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按照“12425”总体规划,多村联动开展“农村景区化”改造,全面推动6条精品游线建设,实现“山水梅县·客韵乡村”各美其美。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的一年,梅县区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马上办”“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落实“减税降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加快推进梅州综保区申报、建设、招商工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梅县是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专门提出要坚持弘扬客家文化,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持续发力。通过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等抓手,让文化更具厚度、人文更有温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坚持强化自身建设,在转作风抓落实上持续发力是梅县区实现绿色发展、“换道超车”的根本保障。为此,梅县区将着重突出四个方面: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政府职能整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务实的作风,担当作为、苦干实干,以一流作风、一流业绩兑现向全区人民的承诺。

■链接

十件民生实事HOLD住幸福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报告指出,梅县区将坚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守住底线,全力实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梅县区十件民生实事有哪些?(节选)

◎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05元、230元提高到555元、29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

◎扶持创业就业

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养“客家菜师傅”150名。将生活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

◎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

建立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逐步增长机制,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实施扶大中心小学扩建工程、德兴小学扩建工程、第二实验幼儿园新建工程、梅县外国语学校新建小学部综合楼建设工程。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10万元提高到11万元,补充险最高支付限额从28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0.8万元降为0.7万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6万元提高到20万元。实行困难群众市内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行省内异地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直接结算。建设梅县区中医医院养生大楼;扩建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为32个省定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的设备包。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两个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传播和文化惠民活动。建设梅州市梅县区高标清电视项目。

◎关爱特殊群体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为15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完成居家无障碍改造。

◎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

打通人民南路断头路,建设府前大道两座人行天桥,完成1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含污水提升泵站),建设梅县区博物馆,新建城市垃圾中转站及配套公厕各两座。

◎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实施镇通建制村主村道窄路基路面拓宽及路面坏烂造成“畅返不畅”整治100公里。支持10个以上农业特色专业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新建和提升改造乡村公厕171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8.5%。深入实施“水十条”,落实“河长制”,推进“南粤水更清行动”及“五清”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五清”工作。完成已规划的18个镇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项目建设。提高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标准。建设松口渔港项目。

◎保障公共安全

建设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移动式一窗通办”警务平台。全面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完成不少于1902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3.5批次。在全面开展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对不少于12家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速检测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到100%,全年快速检测不少于4.6万批次。区内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加大政务便民服务力度

不动产登记平台“双提升”,实现“互联网+”,方便群众网上预约、预受理、自助查询等。进一步提升“粤省事·梅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服务事项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优化平台已上线服务事项业务流程,实现群众填写表格、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减少50%以上,已上线服务事项“零跑动”事项超过80%。

新闻推荐

减税降费再扩围 企业喜获大礼包 市税务局深入企业调研辅导,加速政策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杨敏“我们企业2018年第四季度累计申报实际利润额57346.41元,按照原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额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