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蔚:百岁美籍华人的桑梓晚晴
●本报记者钟妃彬
按照中国传统,每过一个春节就长一岁。己亥年春节一到,谢文蔚老人也正式步入期颐之年。从20多岁开始只身奔赴他乡异国漂泊闯荡,到如今百岁高龄时却还能够在故土梅州养老,含饴弄孙,与宗亲好友往来,谢文蔚已觉得相当满足,并心存感激。
春节期间,记者在梅城拜访了这位身材高大、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笑容的百岁美籍华人谢文蔚。他虽然因为年事已高,行动和沟通都不太方便,但看起来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在记者对他的大儿子谢宇明、友人朱赞芬进行采访时,他始终挺直身体保持着侧耳倾听的姿势,目光专注地看着记者,与记者进行眼神交流,时刻体现出谦谦君子的儒雅风度。
艰难求学,留美深造
谢文蔚别号慎初,1920年出生于梅县丙村程江岃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家中排行第四。他从小勤奋好学,虽因家境贫寒好几次中断了学业,却坚持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外出求学。
谢宇明告诉记者,他父亲年少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丙村中学考到了东山中学读书,成绩优异。1936年,《中山日报》举办题材为记述落乡宣传抗日经历的征文比赛,年仅17岁的东山学子谢文蔚积极报名参与,并以高分夺得第一名。从东山中学毕业后,谢文蔚又考取了厦门大学,就读期间数次荣获陈嘉庚奖学金。1940年,《永安华报》举办征文比赛,谢文蔚以抗战为题材的文章摘取比赛名次。
“我父亲断断续续接受完了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其中包含着太多曲折和辛酸。”谢宇明说,其父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在南洋谋生的祖父音讯断绝,家中生计非常困难,为此,其父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一边读书一边在中学任教或打零工,以完成学业和接济家中的母亲及兄弟姐妹。
完成大学学业后,谢文蔚又考取国立政治大学高等科继续深造并结业。随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美利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并到国际货币基金金融研究所进修。
只身赤手外出谋生
1946年,身无分文的谢文蔚只身带着一个手提小藤篮,由厦门渡海去台湾求职。
到台湾以后,谢文蔚在善后救济总署台湾分署获得了第一份工作,担任该署组员和技士,由此开始了在台湾长达20余年的财经工作,也兼任过逢甲大学及淡江大学的副教授职位。“我父亲在台湾工作时先后出版了《国民所得与国民会计》《国民会计制度》等几种专著,为台湾的会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谢宇明说。
1968年,谢文蔚辞去了台湾的工作,应聘到菲律宾的亚洲开发银行任经济统计专家,又在财经界继续工作了12年,至1980年退休移居美国。
带动同胞寻根问祖
到了亚洲开发银行工作后,谢文蔚的生活才逐渐好起来,他也得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联系和拜访远在南洋的亲人和华侨同胞。
自1969年起,谢文蔚曾五次率亲友到印尼去祭拜其父,由此结识和联系了更多在南洋谋生的亲人及同胞。自1982年起,谢文蔚又数次率亲友回祖国叩拜祖先和做公益事业,其中有1987年率全家子孙十人回家乡的“寻根行”,1988年会同团体同胞手足回祖国的“同根行”,还有1995年会同同胞手足恭迎其父骨灰从印尼回归祖国安葬的祭典。
“这些活动,加强了我父亲与海外同胞的交流,巩固了华侨华人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大家热爱祖国之情。”谢宇明说,其父多年的寻根念祖之旅,得到海内外同胞、亲族的热烈回应,每次提议回祖国时,总有大批同胞一同前往参与,让海外华侨华人有了更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渠道。
除了返回祖国寻根,谢文蔚还通过写文章来表达他热爱祖国之情。1981至1987年,谢文蔚先后在美国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中国时报》《中报》等担任评论员和专栏主笔,发表社论、文章多达四五百篇,宣扬中华传统文化,支持祖国两岸相互交流,促进和平统一。
由于谢文蔚在华人界和新闻界的影响,在退休后,他加入了美国南加州梅州同乡会,与祖国、华侨华人之间的往来交流也更加密切了。1984年和1991年,他分别应国务院侨办、中国新闻社和广东省侨办的邀请,返回祖国访问交流。此后,他又先后应聘为嘉应学院和暨南大学的客座教授,到校作专题学术讲座、传授知识,以另一种方式融入祖国、回报祖国。1999年,谢文蔚被美国南加州梅州同乡会聘为名誉会长。
情深意重回馈“老根”
谢文蔚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也是普通的工薪一族。他虽没有家财万贯,却怀着一颗回馈“老根”、报答恩情的赤子之心,用他微薄的积蓄和一套方式来回馈家乡:
嘉应学院退休副教授陈干华提到,1988年,谢文蔚第一次来嘉应大学讲课时,特意带了5000元人民币捐赠给财经系作为学生的奖学金。而在当时,5000元人民币已经是一个讲师一年的工资额了。
据谢文蔚的友人朱赞芬介绍,1987年,谢文蔚和弟弟谢文洸捐资给梅县市中医院(现名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助力建起一栋用作办公和医疗的“慕慈楼”。随后,他又在故乡丙村的侃毅学校全资兴建了教学楼“如月楼”。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他再次为村里捐建了村道“慕慈路”等。“谢文蔚极其重视亲情。在老家丙村,他还专门设立了基金会,用于救济宗亲贫困家庭、资助和嘉奖宗亲学子,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朱赞芬说。
谢文蔚不但处处以身作则帮助家乡发展,也经常教育后辈要懂得饮水思源,敦亲睦族,时时归省故乡故土,尽最大能力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因此我们这些后辈只要有空,都会从美国、印尼各地飞回老家丙村,将回馈家乡的精神传扬下去。”谢宇明说。
80多岁回梅定居
在离开故乡漂泊约60年后,谢文蔚的故乡情结也越来越浓,从他年老时写的《梅江》七言诗句中可体会一二:“一甲漂流在外邦,客中日日念梅江。老来归住梅江上,饱饫乡容好眺窗。”
2005年,谢文蔚决定携家属回梅州定居养老。在入住梅城新家后,他还作了一首《新居》以表喜悦之情:“沿江金岸作新居,望山望水不羡鱼。但愿梅江清澈水,长流心坎百忧除。”
谢文蔚70岁时曾在其《平生自述》中写到,其一生视家庭为生活之重心,生命的基点,用心经之营之,全力以赴。为维护家庭和谐兴旺,凡事包容、忍耐,以身作则。谢宇明告诉记者,受其父影响,他们这些后辈都秉承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敬老爱老。据了解,谢宇明原来在世界五百强之一的工程公司工作,被派到上海的中国分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长达16年。本来他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在老人左右,于是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退休。
记者还了解到,谢文蔚爱好文学,把读书写作视为乐事,常在空闲之余刻苦学习书法、写诗作词。自步入晚年,尤酷爱古体诗,创作作品不下数百篇,并把它们编印成两册诗集,精心保存,时常翻阅。
年届百岁,有贤孝的子孙侍奉膝下,有诗词书法相伴,有乡贤宗亲互相问候,谢文蔚自感满足,心存感激,他感谢祖国的包容,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新闻推荐
梅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现场推进会走进南口镇 精心构筑“山水梅县·客韵乡村”
13日至15日,梅州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两天半的时间里,参会人员走进梅州8县(市、区)乡村振兴现场,参观考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