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驻”家人 客乡展新颜 访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丰顺县拾荷村“第一书记”席让平
●本报记者林玉莹
2016年4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法监察局副局长席让平受厅党组指派,远离都市和家人,带领扶贫工作队入驻丰顺县,担任派驻拾荷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把“家”安在了小山村里。
派驻拾荷村三年时间里,他行程近1万公里,穿破了6双鞋子,足迹踏遍了拾荷村方圆20平方公里的山旮旯,多次走访全村贫困户,为106户334名贫困户建立起了“脱贫档案”,与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和队友们带领拾荷村“两委”班子成员,修葺乡村道路桥梁,整治山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弥补民生短板,规划村庄发展愿景,昔日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村容村貌已经焕然一新。
创新脱贫新路径
纾困解难贴心人
“交通闭塞、耕地撂荒、青壮年劳力短缺,工作生活条件窘迫,扶贫任务繁重,我和队友们来村之前就已经打好心理预防针。”今年51岁的席让平是来自陕西关中平原的西北汉子,同时也是一名军转干部,在驻疆部队服役十年期间曾多次立功获嘉奖,边陲军营生活锻造了他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坚毅品格。每每谈到三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村民眼中,他总是带有一股“憨劲”。
刚到拾荷村,席让平便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家一户走访调查、询问核实贫困户情况。历时一个多月,他走遍了散居在方圆20平方公里范围内四个片区的每个贫困户家庭。经核查,最终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贫困户的识别过程,也是相互认识和熟悉的过程,村民们清贫的生活条件和淳朴好客的性格,更坚定了我们做好工作的决心。”席让平说道。
“席书记跟大伙就像一家人,驻村3年,头发都花白了。”村民陈声石说。“头发白了可以染黑,村民脱贫了可不能返贫。”席让平笑着说。席让平和队友们根据贫困户情况因户施策,探讨脱贫的模式和路径,通过土地流转开发十八渡、荷树墩50余亩闲置土地,种植黄栀子药材、番薯等作物;成立拾荷村农业互助合作社;引导66户贫困户集体入股广东蓝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山区“一村一品”产业新路子;利用坪坑生态园、陈氏祠堂古里等人文景观打造环北斗旅游景点,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截至2019年2月底,经广东省扶贫成效考核组认定,全村在册建档立卡帮扶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脱贫率达100%,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55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有力地助推了拾荷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集思广益建新村
攻坚克难补短板
山村建设,规划先行。“从入驻拾荷村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行业优势,发挥技术专长,推进拾荷村的脱贫工作。”席让平告诉记者,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和村“两委”干部积极谋划拾荷村的发展规划,配合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团队,走遍了全村32个居民点,采集基础数据,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编制出《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拾荷村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不论山里烈日炎炎或阴雨绵绵,席书记每天都和乡亲们驻扎在项目工地现场,驻村当年就完成了洋石村5.2公里村道改扩建硬底化,解决了洋石村3000多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拾荷村洋石自然村队长王妙龄告诉记者,为了弥补民生短板,席让平和队友们想方设法、多方筹措,新建了拾荷村卫生站,为拾荷村四个自然村配齐了公共文化广场和健身活动器材,实施腾讯公益“碧水行动”拾荷村饮用水项目,确保了村民饮用水安全。在乡村规划指引下,席让平带领工作队和村民们清理村域范围5.6公里的河道淤泥杂物,将一潭“死水”变成一江绿水,在丰顺县域范围内率先了实现农村雨污分流,成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样板。此外,还带领村“两委”班子建成了乡村法治文化公园,营造了民主法治氛围,成为拾荷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并在去年上榜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如今的拾荷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村集体和贫困户经济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这里的乡亲们就像自家人一样,当看到一户户脱贫出列,生活好转,自己再苦再累也感到欣慰,内心踏实。”席让平满怀深情地说。
新闻推荐
吴泽桐到丰顺调研交通公路项目建设情况时要求 确保安全质量如期完成任务
本报讯(记者刘巧)14日上午,副市长吴泽桐到丰顺县调研交通、公路项目建设情况,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安全生...